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衰落
當前的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構建群眾文化活動的文化空間步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協調。大眾文化活動衰落的問題主要體現:首先,農村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其次,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方式讓城鎮居民在閑暇時間的私人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使得群眾文化生活得不到有效的開展,大部分的城鎮廣場文化活動中,只有中老年人參與其中。
二、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
群眾文化建設的主體目標:將國家的主導文化為指導,民族民間文化為基礎,大眾文化作發展步伐,讓群眾文化得到發展和進步,最終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根據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及社會轉型發展的現實條件,采取以下四個對策:
(一)整合群眾文化空間群眾文化的文化空間包括城區、城鎮附近群眾文化服務體系和城鄉群眾文化服務體系。要想讓文化空間得到整合,就得重新調試新增的文化空間,改善那些已經逐漸淡出的文化空間,使新舊間彼此借鑒,達到整合的目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今的高科技技術,進行群眾文化空間的調試和建立,最終實現群眾文化空間的整合。
(二)創新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任何一種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文化的發展也是如此,群眾文化的內容以及形式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保證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創新過程中,要汲取三種文化形態下群眾文化的各自優勢,彌補不足,想盡一切辦法讓主導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內容逐漸轉變為民族的和地方的,吸取主導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大眾文化的特長,讓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更長久的發展。
(三)注重群眾文化統籌發展目前城市和農村的群眾文化是兩種風格,群眾文化建設城鄉統籌的速度要跟得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模式消解的速度。對于統籌城鄉群眾文化,其途徑有兩種,一為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實行城鄉統籌,讓城鄉公共文化資源配置的差距進一步接近,讓公共文化服務達到平均;二是將文化下鄉和文化進城統一結合,以此來讓城鄉文化得到交流,并統籌發展。
(四)整合包裝民族民間文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各地方的民間的文化都各有差異,不盡相同。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很多民族民間的文化都逐漸融入了漢族文化,甚至被同化,出現了大量消亡情況,民族民間文化亟待得到保護。解決此問題最佳方式,要重新整合不同地域中的同一民族民間文化,打破抵御的局限性,讓文化走出來,團結起來;在民族民間文化整合后,還要進行包裝和推廣,以此來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的成長和源遠流長。通過對民族文化整合和包裝,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創新和發展,各民族群眾文化特色也體現了出來。
三、結語
群眾文化面貌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和文化發展繁榮程度的重要標志。要在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促進文化建設的發展,讓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尤其是在社會轉型階段,更要找準文化發展的規律,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制定正確的策略和方針,讓群眾文化能夠穩步地、科學地發展。群眾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浩大的工程,不僅僅是靠一個領導或者一屆領導就能夠完成,需要結合廣大群眾,上下一心,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讓群眾文化得到長久的發展和繁榮。
作者:王秀華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