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文化思想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茶文化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能夠為我國思政教育提供大量的指導和素材,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形式需要不斷創新,內容需要不斷豐富,作為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挖掘茶文化教育思想,發揮其精神教化作用,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塑造大學生優良品質,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就針對基于茶文化思想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進行幾方面研究。
關鍵詞:茶文化思想;思政教學;實踐
為了能夠推動我國高校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近些年來相關教育部門,開始強化茶文化思想在其教學中的滲透,通過茶文化這個平臺,幫助大學生感受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大學生的思想品質,人格修養都會不斷提升,他們會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事物,茶文化也為思政實踐教學創造了一個更加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親近,教學質量和效率都能夠得到保障。
1茶文化思想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促進作用
1.1茶文化具有較強的精神教化作用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內涵,這些內涵都是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表現的,這些載體也就是茶道、茶藝等。茶文化的這些載體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們在這種茶文化的影響下,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素質,使得大學生們在精神上能夠有所變化,比如,茶文化中的道德的展現,能夠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茶文化中的內涵雖然具有多樣性,但是卻有一個中心的思想,就是靜,這也是茶文化所給人帶來的深刻含義。這種含義的傳達使得原本簡單的飲茶活動逐漸與人的處世原則相聯系起來。進而使得人在處世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進而在茶文化下不斷的衍生出新的文化。茶文化在人們眼中被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能夠給人們帶來情操和人格上的變化,使得人能夠向好發展。同時他能夠對人的健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能夠修身養性,使得人們能夠在一個精神愉快的狀態下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品質。
1.2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茶文化的形成是來自于各種各樣的茶類活動,這與一般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茶文化具有的特色。茶文化中蘊含的這種博大與源遠的精神能夠體現出這種靜的意境,而茶文化衍生出來的各種文化故事,更是精彩紛呈,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具有更好的展現,這些元素將茶文化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茶文化中蘊含的這種重視道德以及誠實的精神思想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有一個積極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茶文化中的注重道德品質的這種精神內涵,是茶文化在德育方面所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候,能夠守住道德的底線,人們才能夠更好更和諧的相處,而這正與大學生所收到的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謀而合,茶文化的這種重德的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在進行人際關系時不斷的樹立自己的行為準則。當大學生們之間能夠進行和平相處之后,就開始追求大家的和平,也就是說大學生們在生活中所展現的各種自身的特點時,能夠得到一個和諧的相處,因為大家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勤儉,這也是大學中學不斷提倡的。學生能夠在茶文化的影響下樹立自己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并且不斷的踐行下去。
1.3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大學生在對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能夠不斷的從茶文化中吸收一些內涵和精神,使得大學生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也能夠堅忍面對,在對茶文化有一定的的領悟之后,就能夠對自己的心理調節做一個正確的調節,使得茶文化能夠幫助大學生以一個平和的心態面對精神困擾以及生活難題,同時能夠以一個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形成一個新面貌,進而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
1.4茶文化精神對于學生強化思想道德修養非常有利
在茶文化中,是以道德為核心的奉獻以及和諧為兩個基本觀點的一項文化內容,茶文化反對自私自利,反對見利忘義,更看重的是道德品質以及思想的素養,強調和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生活和相處。茶文化對于學生的心理調節有一定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拋開一些世俗的功利心,使得學生能夠變得更加純粹,對于自己所追求的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同時也會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能夠冷靜思考,面對問題。茶文化的這種思想能夠在精神思想道德上對大學生產生一個有利的作用。
2基于茶文化思想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對茶文化思想下的思政實踐課程進行具體分析:
2.1明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目標和價值
想要將茶文化能夠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有一個良好的融入,首先應該了解到茶文化在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目標和價值,這樣,才知道如何入手,才能夠將兩者進行完美的融合。第一應該讓大學生對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并且能夠認可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內涵;第二大學生們能夠認識到自己是茶文化進行傳承的一個主體,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這對傳統文化的精神的延續具有重要性的意義。在這些基礎上,使得思政教育有所創新,能將茶文化進行完美的融入,使得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同時能夠將這種傳統文化做好傳承,除此之外,教育目標還包括在茶文化的傳承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進行不斷的發展創新,進而能夠發揮出大學生的潛在的創新能力,使得茶文化能夠在思政教育中發揮其價值。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時除了要明確其具有的教育目標之外還應該明確其的教育價值。因為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所產生的價值是具有可持續性和無償性,這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有一個正面的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茶文化的影響下,能夠在思政教育的學習中不再表現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使得能夠通過思政教育的學習使得自身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得茶文化中所對思政教育發揮的價值能夠對學生的人格道德的發展有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
2.2構建與完善傳統茶文化教育制度
如果單純的將茶文化添加到思政教育中,就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沖突,所以想要茶文化能夠在思政教育中有一個良好的融合,就需要思政教育做出一些改變,使得在這個改革之后能夠將茶文化充分的納入到思政教育的教學體系中。同時在思政教育改革之后,茶文化融入進來之后,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以及方式就會發生一些改變,同時這些變化將使得茶文化能夠更好的在高校中進行傳播。雖然現在已經有一些學校中開展了一些關于茶文化的課程,像《中國文化概論》,但是,這些類似的課程中關于茶文化的內容太少,不能夠達到茶文化所應該傳播的量,所以,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應該進行一個關于茶文化的課堂的專門的設置,可以設置一些公共選修課程,同時利用多種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目光,進而使得茶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能夠將其在思政教育中所要發揮出來的作用充分的展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對這門課程感興趣。
2.3創新茶文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精神內涵非常的深厚,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課堂講解不能夠將其所蘊涵的精神內容完全的展示,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新形勢的教學手段,使得茶文化的思政教育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比如,茶文化的故事比賽等,都可以作為一種思政教育方式,還可以將茶文化相關的圖片制成動畫進行播放,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對茶文化進行了解,進而能夠使得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更廣的傳播性。除了在思政教育的相關課程中加入茶文化之外,還可以在一些相關的其他課程中添加茶文化,比如在心理課程中也可以引入茶文化的內容,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茶藝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在自主的實踐課程中能夠感受到茶文化的這種魅力,進而能夠加強茶文化對大學生所產生的作用。老師還可以從專題課堂進行入手,對學生進行一些相關茶文化的教學,同時在能夠幫助老師在心理教育的效果發揮出來。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實踐的活動來進行課程,比如以茶會友等專題輔導,使得學生不僅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友情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心理能夠變得積極健康。
2.4豐富高校傳統茶文化文化活動
茶文化在與思政教育結合之后,在大學中進行傳播的時候,不僅應該在理論層面上進行傳播,還應該在實踐層面上進行傳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提高對茶文化的興趣以及自愿承擔起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工作。茶文化的實踐活動可以分為好多種,比如交流型,這需要高校邀請一些茶文化方面有名的人來對茶文化進行講解;文藝型活動,高校可以邀請一些社團針對茶文化的一些內容進行表演,使得學生能夠在觀看這種表演的時候受到震撼,進而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同時學校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的進行茶文化的相關的傳播,使得學生能夠在對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能夠對茶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結束語
文化本身就具有思想滲透性,能夠牽引人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使人形成一種慣性行為。優良的文化,對人們的思想行為會有積極的影響。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豐富的教育內涵和思想,對思政實踐課程教學有巨大的幫助。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思政實踐教育改革與創新顯得更加緊迫,接觸茶文化這個平臺,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思政實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促進茶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總之,茶文化思想下的思政實踐課教學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研究參與到教研中去。
參考文獻
[1]黃亞果.中國茶文化對國人思想政治發展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4):362-363.
[2]安紹強.基于茶文化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分析[J].福建茶葉,2016(4):298-299.
[3]周慶,羅孝友,李菊順.論茶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12):166-167.
[4]蔣艷.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16(12):227-228.
[5]郭文堅.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同行,2016(12):189.
作者:沈偉民 單位:常州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