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資租賃的稅收政策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融資租賃在英美等發達國家運用的較早,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政策制度體系。對融資租賃的稅收優惠主要總結為以下兩種:1.投資減稅政策。吳曉宇(2009)、嚴衛中等人(2010)的研究中總結了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在融資租賃業方面實行的稅收政策。美國在1962年就提出了投資稅收抵免制度,根據這項制度投資者就可以在購買設備的當年,抵扣設備金額一定比例的應納稅所得額,以此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投資。之后1981年頒布的經濟復興稅法,擴大了稅收優惠的范圍,同時對租賃業的管理制度也簡化了許多。英國在1970年頒布的金融法中實行了第一年減稅的政策,即新設備投資的頭一年可以得到稅收減免,這項制度只適用于有關機械設備和廠房投資。而減值減稅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設備和廠房,但上述兩種優惠政策不能疊加使用。2.加速折舊制度。折舊屬于資產的抵扣項目,它的增加可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若當年的折舊越多,那么繳納的所得稅就越少,這對于企業是一種可以延遲稅收的優惠政策。吳曉宇在談到有關日本租賃業的發展時,提到了它在1978年以前實行的可以提早折舊的政策。嚴衛中等人則談到了德國的稅制規定了出租人既擁有設備的所有權,又享受折舊帶來的延遲支付稅收的利益。而美國在1962年及其隨后的兩次新稅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縮短了折舊年限。賴琬妮(2009)談到俄羅斯關于融資租賃的政策,允許租賃設備以三倍的速度進行加速折舊,即正常折舊年限的三分之一。
二、國內融資租賃稅收政策的研究
(一)融資租賃的流轉稅政策2000年的通知中規定,對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所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只征收營業稅,不征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從事融資租賃業務,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的只征收增值稅,未轉讓的只征收營業稅。財稅[1999]183號文件規定,納稅人經營融資租賃業務,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減去出租方承擔的出租貨物的實際成本后的余額為營業額,并依此征收營業稅。倪真瑩(2009)認為該政策使出租企業在負稅方面有失公平。左俊(2010)指出我國融資租賃的稅基不統一、稅負不公平,同時也批判了新增值稅條例中關于增值稅抵扣的差異化對待。2009年1月1日起的增值稅轉型造成不同的方式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就會產生17%的稅差,更使融資租賃面臨很大的壓力。
(二)融資租賃的所得稅政策稅法規定,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由承租人計提折舊。1996年的規定指出,企業技術改造采取融資租賃方法租入的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可按照租賃期期限和國家規定的折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但最短不短于三年。1999年頒布的辦法中規定,企業進行國產設備投資,只要符合技術改造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都可以抵免所得稅。左俊對我國關于融資租賃所得稅的政策提出了幾點質疑,一是投資抵免稅政策的局限,認為我國的抵免政策不應只局限在企業購置的國產設備;二是折舊稅收政策只適用于國企和集體工業企業,缺乏靈活性;三是內外資融資租賃企業的租金支出是否可在在稅前扣除的差異化,對內資企業顯現出不公平。倪真瑩也提出,關于我國所得稅政策的有些規定還有待明確。
三、結論及建議
雖然融資租賃作為一種融資工具具有很多優點,但是在利用的同時需要各個國家在政策或制度上予以鼓勵和支持。通過對國內外融資租賃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研究,可以看到政策支持帶來的融資租賃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依據國家的經濟發展適時地調整政策以更好地指引其向正確的方向邁進。我國的融資租賃業起步較晚,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努力改進和完善有關的稅收政策。同時國內的融資租賃業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其發展空間,利用其他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使融資租賃業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實現共贏。
作者:趙璐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