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商務稅收管理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電子商務的現狀
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潛力巨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數據交換、電子資金轉賬和安全認證等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特別是互聯網的全球普及,使用的人數急劇增加,電子商務發展日益迅猛。根據美國eMarketer公司的最新報告,截至2005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總數已超過10億,其中8.45億用戶經常上網,其中1/4的人使用寬帶接入,或高速網絡接入。美國網民最多,達1.75億。中國的互聯網用戶人數達1.11億人,其中有3410萬家庭實現了高速連接,在全球僅次于美國(該報告的數據來源是國際電信聯盟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上述網民中的一部分已是電子商務的消費者,而更多的則是這個快速發展市場的潛在消費者。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底,4000多萬企業參與電子商務活動。2004年,全球電子商務貿易交易額約為450億美元,2005年猛增至13000多億美元。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Forrester估計,到2006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將可能達到12.8萬億美元,占全球零售額的18%,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
在我國,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及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快,信息技術在網上的廣泛應用。通過計算機、網絡通信和互聯網實現商務活動的國際化、信息化和無紙化,已在我國商務活動取得很大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400億元,比上年增長50%;網上購物用戶數量達2200萬戶,比上年增加600萬戶。(第八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新華網北京2006年4月17日。)由此看來,電子商務會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總之,電子商務完備的雙向信息溝通、靈活的交易手段和快速的交貨方式將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電子商務的廣泛推行大大加速了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有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電子商務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使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這是一場商業領域的根本性革命,這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改變了貿易形態。這種爆炸式的增長,蘊藏著無限商機。這也正是電子商務之所以激動人心的地方。作為一種全新的商品經營和交易方式,電子商務不僅會改變現有的企業模式,而且將對經濟全球化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改變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快捷、直接、便利、開放、隱匿等特性,對傳統貿易帶來了巨大沖擊,對我們現行的稅收體系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電子商務對稅收產生的各種影響,歸根到底將使目前的稅基和稅源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手段不能迅速跟上,可能使我們應該獲得的很多稅收流失。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并積極應對這些變化,取得共識拿出對策。?
二、電子商務對稅收的影響分析
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商品流通形式、勞務提供方式和財務管理方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給稅收制度和征管帶來沖擊和挑戰。
1.由電子商務涉稅概念的重新認定而引發的問題,即由于電子商務“虛擬化”而出現的“交易空間”概念模糊所引發的有關稅收規定的重新界定問題。在現行稅收法規中不適用電子商務的規定,幾乎都涉及“經營場所”、“經營地點”等物理意義上概念。而這必將導致稅收管轄權重新確定和選擇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確定稅收管轄權,有的是以行使屬地原則,有的是以行使居民管轄權原則為主,有的是二者并行行使。如果以居民管轄權原則進行稅收管轄,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優勢,將會不公平地從發展中國家獲取收益,而發展中國家的涉外稅收幾乎為零。如果以所得來源地原則進行稅收管轄,電子商務的虛擬化會使所得來源地確認困難,屬地稅收管轄權行使的難度增加??梢?,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弱化來源地管轄權。實行居民管轄權的國家大多堅持以管理和控制地標準來判斷居民身份,而國際貿易一體化(如部分國家允許外國公民擔任本國董事以及允許董事會在居住地以外的國家召開等)和一些先進技術的使用(如電視會議技術),使得管理和控制地可能存在于多個國家,稅務征管部門很難依照屬人原則對企業征收所得稅,居民管轄權也形同虛設。
2.由電子商務交易“隱匿化”而引發的問題。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傳統商務的紙質合同、帳簿、發票、票據、匯款支付等均變成了數字流和信息流,而稅收征管電子化相對滯后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稅務部門如何追蹤、掌握、審計有別于紙質交易憑證的電子數字交易數據,進而對交易隱匿的電子商務進行公平、有效的管理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電子商務實行的是無紙化操作,各種銷售依據都是以稍縱即逝的電子信息流形式存在,而且可以輕易地修改,刪除而不留痕跡,甚至連交易的標的物(商品)本身都是虛擬的電子數據,稅收征管監控失去了最直接的管理對象。同時,隨著計算機加密技術的廣泛應用,網上企業的相關資料一般都設有密碼保護,給稅務人員搜集相關信息帶來困難。可以說,電子商務的無紙化給稅收征管稽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網絡和通信新技術的采用,還會出現一些涉及電子商務稅收的新問題,因此,國際上關于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還將繼續深入,我們應予以密切關注。
3、國際避稅問題復雜化。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跨國公司集團內部功能一體化,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加容易地進行逃避稅。電子商務的高流動性和隱匿性使得征稅依據難以取得。企業可以通過變換在互聯網上的站點,選擇在低稅率或免稅國家設立站點,達到避稅的目的??鐕瘓F在應用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后,可以輕易地采用轉讓定價方式來逃避稅負。同時,電子貨幣和信息加密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使納稅人在交易中的定價更為靈活和隱蔽,關聯企業的轉移定價很難找到可以參照的“正常交易價格”。目前,通過離岸金融機構和電子貨幣避稅的案件時有發生,這一切均有可能導致國家課稅受到制約,國際避稅與反避稅斗爭將更趨復雜化。
三、針對電子商務的稅收管理的創新性對策
面對電子商務對稅收的挑戰,我們不能畏縮,無所作為,要不能坐著觀望,漠然視之。應勇敢的迎接挑戰,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
1、電子商務雖然具有虛擬化的特征,但是電子商務的資金流和物流仍然存在于一定的時空當中。在在線交易的電子商務中,資金流是主要的環節。在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中,稅務機關難以追蹤、掌握、識別買賣雙方“海量”的電子商務交易數據并以此為計稅依據。但是,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雙方,必須通過銀行結算支付,其參與交易的人不可能完全隱匿姓名,交易的訂購單、收據、支付款等全部數據均存在銀行的計算機中。以支付體系為重點,可使稅務機關較為便利地從銀行儲存的數據中掌握電子商務交易的數據并以此確定納稅額。這種方法盡可能地避免了與私人隱私權保護間的沖突,而且我國金卡工程、金關工程和金稅工程的建設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技術上實施的可能性比較大。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盡管稅務機關對物流很難控制,由于能比較好地控制資金流,因此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
2、盡快開發新的電子技術,開創新的征稅手段,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加快稅務部門自身的網絡建設,盡早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網上用戶、銀行、海關等相關部門的連接,從支付體系入手解決網上交易是否實現及交易內容、數量的確認問題,實現真正的網上監控與稽查。加強與各國稅務當局的網上合作,防止稅款流失,打擊偷稅、逃稅現象。積極組織技術力量與金融機構、網絡技術部門及公證部門緊密配合,開發出統
一、實用、高效的自動征稅軟件和稽核軟件。對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稅收登記,使每個從事網上交易的納稅人都擁有專門的稅務登記號,這樣稅務機關就可以對其申報的交易進行準確、及時的審查和稽核,電子商務的流動性、隱匿性和無紙化交易給稅務部門搜集納稅人資料造成的諸多不便就可以妥善解決了。
3、加強國際稅收的協調與合作,減少逃避稅的可能性。網絡貿易的發展加快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它涉及的稅收問題必然國際化。單靠一國稅務當局很難解決所有問題,必須加強國際稅收的協調與合作。我們一方面要關注世界各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稅收對策;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在總體稅制上保持協調,甚至在其他經濟政策上都要廣泛協調,加強在國際稅收原則、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加強監控,共同打擊偷稅和避稅,防范稅收流失。從而使我國稅收與國際稅收協調一致。
4、積極制定和完善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目前,我國雖然有一些關于電子商務的政策、法規,但具有明顯的行業性、局部性、片面性,缺乏一部完整的電子商務法律。我國應在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先逐步制定一些有利于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最終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方面的法規。一方面是完善電子簽名、電子支付、稅收管理、安全認證、網絡及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行政性規章,待條件成熟時再按照法律程序上升為法律。另一方面是學習先進經驗。美國、歐盟、日本及新加坡在電子商務立法方面,都領先于我們,學習它們的經驗,汲取其教訓,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
目前,有關電子商務和國家互聯網貿易稅收政策問題還在繼續研究協調、改革創新之中,可以預見,相關稅收政策的協調創新改革還是一個長期的艱難曲折的過程,才能有助于各國稅收政策的合理化和相互認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