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可操作的指導方案和健全的監管機制。
隨著我區城鄉居民參保人數的逐漸增多以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全覆蓋,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適合我區特點的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制度,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啟動以來,我區各級居保經辦機構都按照《湖北省城鄉居保業務檔案管理辦法》來管理檔案,2013年,我區出臺了《鄉鎮人社服務中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暫行辦法》,對鄉鎮人社中心資料收集、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是有很多資料填寫不規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數據填寫不準確,時有印章缺失、人為涂改等情況發生,檔案資料完整性、客觀性、準確性、嚴肅性較差。
(二)檔案管理人員專業性有待加強。
現在我區在各鄉鎮已經確立了專職的檔案收集、管理人員,也接受了檔案收集的整理和計算機培訓,但是檔案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有所欠缺,平時對檔案管理人員開展的專業培訓較少,經驗交流的機會也并不多,有些業務人員不熟悉檔案基本常識,對有關檔案工作了解很少,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上級部門要求檔案歸檔方式整理,由于整理、歸檔口徑時常變化,造成一卷檔案反反復復整理多次及檔案資料殘缺、整理不規范等現象,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檔案的質量,也嚴重影響了檔案達標升級合格率。
(三)檔案信息系統覆蓋面窄,服務利用不全面。
目前我區檔案管理系統已經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管理局正式上線,可通過檔案管理系統提取、查看、管理檔案。但是各鄉鎮、各村均未實現此功能,先進的技術覆蓋面較窄,在基層還不能很好的運用電子檔案,在檔案的利用中,電子檔案也僅僅只局限于查詢和調取,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價值,為老百姓服務。
二、規范化管理的建議
(一)制定可操作的規范化指導意見,指導與監管并重。
應根據國家和省級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指導辦法或者是實施細則,從檔案的儲存內容、范圍、保管措施、配套設施、管理制度、人員職責和軟件應用等方面,力求盡量作到規定詳細、制度規范、可供操作性,對各門類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檔等要有一個明確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進程,又符合檔案管理要求,形成一整套上下銜接、資源共享、信息通暢、數據詳實的科學管理體系。區級經辦機構要加大對業務檔案的重視程度,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納入日常監管中,要從檔案管理的薄弱環節入手,加大檔案的安全防護、集中統一管理和規范性、完整性等方面的檢查力度。
(二)提升基層人員的業務素質,打造專業檔案管理隊伍。
我區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檔案信息化管理,這對業務經辦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專業的檔案管理知識水平外,還要熟練掌握信息系統網絡知識,并正確規范運用到檔案管理工作中。同時聯合檔案局積極組織基層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檔案培訓,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此外開展經驗交流,提高檔案管理水平,互相取長補短,開闊視野,學習經驗,探討研究檔案知識,總結教訓,改進工作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檔案管理人員的思想、作風建設,穩定隊伍,以保證檔案工作的連續性,努力造就一支業務精湛的檔案管理隊伍,。
(三)擴大檔案信息系統覆蓋面,加強檔案服務利用。
我區已經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檔案電子化管理,但是依然沿襲了“只管不用”的固有模式,“管理是手段,服務才是目的”,要提升檔案的利用價值,就必須充分發揮檔案的服務功能。如今信息系統只在區級運行,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和廣大群眾的需求,應聯通村、鄉鎮、區三級檔案服務網絡,在確保檔案安全的前提下,加強信息資源社會共享,實現檔案管理系統與省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在辦理注銷、退休、轉移等業務時,可通過兩套系統,為業務工作人員提供準確的信息,更快捷的為老百姓辦理手續。同時,要改變過去對檔案單一的管理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把“死檔案”變成“活信息”,從參保人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形式,為參保人提供查詢服務,更好地發揮檔案在規范經辦業務管理、主動服務社會大眾方面的積極作用。
作者:劉瓊單位:夷陵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