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由于信息社會的到來,傳媒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并受到了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涌入傳媒專業,使得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因此,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教育
在許多學生心中,新聞傳播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行業。因此,許多學生都夢想成為新聞傳播行業中的一員。但是,新聞傳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有限的。隨著傳媒專業的學生數量逐漸增多,該行業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問題,這就導致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我們必須培養出足夠優秀的人才,才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就業之路上更加平坦、順利。
一、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在如今的教育現狀下,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模式單一、培養內容單調在如今的高校課堂上,老師大多是運用“五一”教育模式。所謂“五一”,就是指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言堂。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新聞素養很難獲得良好發展。例如,老師在分析“新聞寫作”的有關知識時,通常是按照以下步驟開展:1.引導復習;2.講授新課;3.安排練習;4.講授練習;5.布置作業。一堂課下來,幾乎所有的任務都是由老師安排,課堂教學也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
(二)重知識,輕能力對于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而言,具有實踐能力、新聞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大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可以說,理論知識是基礎,能力、素質是關鍵。老師如果想培養出合格的新聞傳播人才,單單依靠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鍛煉學生的能力。但是,在如今的課堂上,許多高職教師仍然以基礎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忽視甚至無視學生能力的發展。如此一來,培養出來的學生便很容易出現“失調”,即掌握了豐富的基礎知識,卻沒有良好的專業能力。這樣的學生并不“合格”,也無法順利走上新聞傳播崗位。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無法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其能力和素質自然無法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學生還可能對新聞傳播產生厭倦情緒,學習狀態、學習情緒可能一落千丈,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
二、巧用網絡,豐富課堂
作為一個與信息技術聯系密切的專業,新聞傳播專業在進行教學時,同樣可以對信息技術展開巧妙利用。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已經充斥我們的生活,甚至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并且發揮出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往的新聞傳播專業,老師在展開教學時,往往會出現課堂單薄、內容匱乏的問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很難獲得良好的教育。而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則可以豐富內容、充實課堂。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聲音、影像、色彩相結合的特點,這些元素如果能夠融入課堂中,必定會改變課堂形式,也會讓課堂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由于教學對象是高職生,相對于單調的文字、抽象的理論,生動的圖片、形象的影像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也能夠得到強化,這樣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助于課堂效率的優化。例如,老師在開展教學前,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查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網絡資源,比如有關視頻、有關圖片、有關資料等。老師在選擇網絡資源時,還需要結合高職生的特點,遵循其喜好,并了解其興趣,讓課堂內容更加符合學生喜好。比如,老師可以選擇一些與新聞傳播有關的綜藝節目播放給學生觀看。在播放視頻時,老師需要提醒學生細心觀察,讓他們重點觀察節目的宣傳模式,包括宣傳方法、宣傳技術、宣傳手段以及主持人如何進行節目播報等。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選擇《新聞聯播》《新聞三十分》《新聞周刊》等新聞類節目,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新聞傳播工作者的工作過程,讓他們對新聞傳播行業產生興趣。在課后,老師同樣可以利用網絡,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對新聞傳播進行學習、了解。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下載新聞軟件,如微博、微信、每日頭條等,讓學生養成看新聞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新聞捕捉能力以及新聞感知能力。而這種形式的學習,也恰好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新聞的積極性。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培養新聞傳播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夠讓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效果更好。
三、知行統一,學以致用
作為一門和實踐能力聯系密切的學科,新聞傳播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因此,老師在開展新聞傳播教學時,同樣需要將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僅僅讓學生“紙上談兵”,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模擬活動”,比如模擬策劃、模擬編輯、模擬采訪、模擬管理,讓學生在模擬活動中獲得鍛煉,并對新聞傳播行業有一個直觀感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基礎素質、基本能力能夠獲得提升,其綜合素質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生動的學習方式,可以誘發其參與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經常一些小組任務,比如節目策劃、實際采訪、文案編輯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各小組在執行任務前,可以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分配好各自的任務,做到各司其職。在分配任務時,可以結合每位成員的優勢、特點,比如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采訪,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策劃,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撰寫采訪稿,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分析。如此一來,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他們的新聞素養、專業素質也能夠獲得發展。而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課堂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傾向。在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各項素質可以得到強化,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能夠更加和諧融洽,有助于班級氛圍的優化,能夠讓班風更為良好。此外,為了讓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效果更加理想,學校還可以經常組織專業講座,比如邀請一線新聞工作者到校演講,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實踐經驗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對新聞傳播行業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演講過程中,還可以安排互動環節、提問環節,學生可以提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專業人士進行解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困惑,請專業人士指點一二。講座結束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者分享自己的收獲,又或者是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其他同學幫忙解答。在這一系列活動下,學生必然會對新聞傳播行業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今后的人生規劃也會更加明確。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需要老師從點滴入手,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鍛煉、培養。老師需要改進培養手段、豐富課堂內容,還需要轉變培養觀念,運用更加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的基本技能、素質能力展開全面培養,使學生能夠早日成才,順利步入社會,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童兵.中國高校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術發展三十年理論回顧與展望[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9(01):29-36.
2.陸曄,潘忠黨.成名的想象: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主義[J].新聞學研究,2002(04):17-59.
3.張秀靜.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03):108.
4.宋麗娜.播音員主持人基本素質及播音主持風格的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7(03):115.
作者:吳春穎 單位:遼寧廣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