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網絡輿論管理主體混亂由于高校對網絡輿情工作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所以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關于網絡輿情工作管理的專門領導機構,沒有一套成熟、系統的管理辦法。在高校中,一般會認為高校網絡輿論事件是由大學生產生發展而來的,理應由學生處來管理和解決;然而學生處卻以其涉及網絡專業知識與技術為由,將其推脫給學校專門的網絡管理部門;但網絡管理部門卻有另一番說詞,他們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威脅到了校園的安全穩定,應該是校園安保部門的責任。正是由于這三個部門在面對網絡輿情危機時權責模糊、互相推諉責任,錯過了控制和解決輿情問題的最佳時期,給散布謠言和不良信息的人以可趁之機,導致輿情進一步的惡化,嚴重危及了全校師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
(二)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人才匱乏所謂的管理人才,就是指具有較高的管理素質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的人才,能在一個部門或組織中起著統馭全局的作用,其工作績效對整個部門和組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現在高校在運用管理人才方面出現了問題,許多高校按著管理模式來對網絡輿論進行管理,即利用其他領域出色的人才管理方法來管理和指導專業人員工作,既沒能利用好專業人員優勢,也讓管理工作變得繁雜。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領導主要是校級優秀管理干部,他們或許是相關專業的佼佼者,也有可能是純粹的管理者,而網絡輿情往往具有迅速傳播性,他們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捕捉到事件的來龍去脈,更難以想出利用網絡專業知識有效地控制輿情負面效應的擴大,最終導致錯失輿情控制的最佳時機。
(三)管理方式的落后管理方式是解決在管理過程中采用什么方法、運用什么手段、通過哪些程序來進行管理活動的問題,正確合理的管理方式不僅減輕了管理者和專業人員的負擔,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大部分高校仍然在利用傳統模式對網絡輿情進行監督管控。最普遍的是班主任和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監督調查管理,做到在輿情惡化前的預防工作和輿情發生后的一對一控制,這樣做有利于細致地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得到輿情的第一手資料。但是,現在大學生通常在互聯網這個沒有“圍墻”的虛擬空間發表言論、分享思想動態,傳統模式的解決辦法無法趕上互聯網傳播的速度。而落后的方式為了達到掌握和控制輿情,也必定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落后的傳統管理模式也將走向它的終點站。
(四)管理理念的偏差許多高校在面對負面輿情信息時采用的仍是“堵”和“禁”政策,當出現輿情事件時,校方會在第一時間將負面信息刪除或者部分刪除,缺少及時、有效地正面引導。然而,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加開放自由的個性,采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可能會暫時地阻斷輿情的進一步惡化,但是卻留下一個更加深遠的影響———激化學生與校方之間的矛盾,加速矛盾的升級。因此,這種落后的傳統模式的管理理念已經不再適應網絡輿情的發展形勢,只有讓學生了解事件的真相,弄清信息的真偽,才能從根本上真正控制負面輿情的發展。
(五)輿論環境建設不全面近年來,網絡已經在高校日漸普及,而與網絡相配備的高校網絡環境建設卻仍處于滯后階段。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擁有自己學校內部的網站,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工作與招生考試,以及一些校園論壇等,其目的是為了引導校園的思想流向,把控輿情方向。然而,由于缺乏既有網絡專業知識、又懂得網絡傳播和高校教育規律和特點的網站建設人才,校園網站信息大多比較死板和嚴肅,難以引起學生們的好奇關注,更難以激發他們的討論熱情,這也是為什么校園網頻頻受冷落的原因。既然引不起學生的關注,自然也就失去了引領輿情發展方向的作用了。
(六)高校網絡輿情道德和法制教育存在缺陷高校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由于他們涉世未深,他們思想心理極不穩定,所以對于輿情信息缺乏客觀理性的判斷,具有一定的趨同性。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高校教育重視網絡專業技術知識的傳授,而忽視網絡道德和法制教育。我國尚未建立一套成熟、完整的適用于網絡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體系,我國網絡道德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由于對道德法律的無知,許多大學生在發表或傳播一些不良信息時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我國的道德法律的底線。
二、解決高校輿情問題的對策研究
作為生活在互聯網盛行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者,應該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觀察網絡輿情出現的問題,針對具體的問題找到切實可行的最佳解決對策,以建立長期完備的網絡輿情管理規范體制,促進高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明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主體高校網絡輿情不僅包括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包括學生工作的處理以及校園安保的維護。因此,針對網絡輿情問題的處理,網絡技術部門、學生處以及校園安保部門都有其部門管轄范圍內的職責。任何一個獨立的部門都無法全面、到位地解決網絡輿情危機,所以將這三個部門靈活地聯系起來,建立統一的聯動機制,明晰各自部門的權責范圍,建立相應的約束和激勵政策,保證三個部門協調運行,聯合應對網絡輿情問題。另外,為了將三個部門有機結合在一起,必須配備專業的管理人才,既了解各部門的工作范圍及內容,又擁有良好的管理素質,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在應對網絡輿情危機時及時調度、分配相關工作,發揮各自部門的特長優勢,三管齊下,嚴格把控負面的網絡輿情,實現輿情工作的專門領導制度,快速反應,及時處理。
(二)建立完善健全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系統規范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直接決定了輿情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是至關重要的。一套全面成熟的管理系統應該包括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系統、輿情信息的分析研判系統、網絡輿情的引導系統、網絡輿情危機的應急反應系統這四個系統,下面就從這四方面來闡述如何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1.建立健全網絡信息收集整理系統。網絡輿情信息的收集是對高校網絡信息管控的第一步,也是開展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要基礎。所謂收集整理就是學校組織專業的人員,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運用科學的手段將網絡信息進行收集、分類、整理的工作。由于網絡輿情具有海量性、突發性、隨機性等特性,給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為了及時地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把控,提高網絡輿情信息的收集效率,應該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統計工具,通過強大的計算機數據庫將網絡輿情信息進行自動歸類整理,確保輿情信息的及時性和全面性,為接下來的信息分析做好鋪墊工作。2.建立輿情信息的分析研判系統。輿情信息的分析研判系統主要包括輿情信息的分析工作和研判工作,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條件,只有經過嚴密細致的分析環節,才能對輿情信息作出準確的研判。信息分析工作主要是對輿情信息的來源可靠程度的分析和對信息內容真偽的分析。首先,信息的來源可以通過校園論壇、網絡投票、問卷調查等方面來調查;其次,對校園內流傳的熱點事件信息的真偽展開調查,若有虛假信息的傳播,應及時向學生澄清并解決師生的疑問,做到可靠地事前控制。通過以上對信息的分析工作,為研判輿情信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組建一支具有敏銳洞察力和高度責任意識的高素質人員的研判團隊,采用科學合理的研判方法,通過對校園輿情信息傳播的規律和特點進行分析、預測輿情的發展趨勢、并對負面輿情信息做出適當的處理,有效地遏制不良輿情的發生和傳播。3.完善網絡輿情信息的引導系統。在網上往往會有一部分活躍的人,他們發表獨到的見解,傳播熱點新聞事件,他們代表著一部分青年學生的價值導向和觀點,能夠影響和左右輿情事件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所謂的“輿論領袖”。高校應根據各自的校園文化特色建立相應的“輿論團隊”,既能活躍校園網絡,又能有效地引領輿論潮流。充分利用這些“輿論領袖”的引導力,將校園輿論有意識地引向積極向上、全面創新的主流道路上來,在負面輿情形成初期,利用“輿論領袖”傳遞積極的“正能量”,抑制消極輿情的發展勢頭,形成正確的輿論傾向和價值觀,使得高校網絡輿論就像火車一樣在固定的軌道上穩固前行。4.建立全面的網絡輿情危機的應急反應系統。當校園突發網絡事件時,應該緊急、高效地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盡量把損失和影響降到最小程度。學校應該就輿情問題成立專門的應急處理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應該由網絡技術部、學生處以及校園保安部門的核心人員組成,互相配合解決危機處理的方法和流程,高效快速地展開“網上網下”配合工作,以便盡快實施危情化解工作。此外,在輿情問題解決以后,還應嚴肅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積累處理經驗,以便以后做好事前預防工作。
(三)加強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法制教育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精神文明卻極度缺乏,而高校作為先進的思想文化陣地,更應該加強建設精神文明世界,加強對網絡道德法制的普及和宣揚。學校可以開設網絡道德法制教育課程,并納入考試范疇,引起師生的廣泛重視,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法制觀念,從主觀上拒絕不良網絡輿情的產生和傳播,讓青年學生將網絡規范的他律與自身的自律相結合,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創造出更加純凈美好的網絡信息世界。
作者:邵晶單位: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