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化技術下新聞資料服務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可以說圖片的資料保存因為數字化生產和傳播正在引起一場革命。數碼相機實現了影像采集的數字化,電子計算機則便利了數字影像的制作和傳播。數碼技術的影像采集和傳播方便快捷,而新聞攝影求新求快,兩者不謀而合,數字影像迅速代替了傳統影像用于新聞影像的采集和傳播。在新聞傳媒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數碼新聞圖片有著廣泛的應用天地,從報刊、電視到現代的網絡與多媒體,無時無刻不在傳播著新聞信息,其中圖片新聞有著超強的震憾力量。建立新聞圖片庫是發揮新聞圖片最大作用的有力保障。
在數字化技術應用以前,新聞一直被報紙等紙質資料所占據。但是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紙質媒體正發生劇烈的變化。一直以來,內容生產是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優勢,依賴于內容生產,報紙等傳統媒體穩穩的立足于傳媒產業鏈的上游。但是基于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種種局限,以各種傳統媒體所無法具有的優勢贏得了受眾的萬般寵愛,而傳統媒體自然備受冷落。作為傳統媒體,與新的數字化媒體融合,既可以進軍新的領域,也可以探索和發展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多樣化受眾的選擇和需求,就成為新時代的創新之處。傳統媒體所生產的內容,是傳媒集團的一筆財富,是新聞資料部門賴以生存的基礎。每一個資料人都應該圍繞這一筆財富做文章。以我在新聞資料部門工作8年的經驗,認識到作為一個媒體集團的新聞資料服務部門,只有培育一批資料品牌,為采編和經營一線提供及時、有用的資料,才能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一)集中優勢兵力制勝薄弱環節資料工作長期以來是被動服務,局限在收集、借閱、保管、收藏這個層面。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為例,將資料室更名為信息咨詢中心,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更名,而是對集團資料工作的重新定位。這就要求資料工作突破薄弱環節,在信息社會的大背景下,與時俱進,由傳統意義的“文獻借閱加信息查詢場所”向“網絡、知識、信息集散地”轉型,集信息收集、儲存、加工、開發、再創造于一身,以滿足媒體報道、媒體經營、媒體管理的信息需求為主要職能,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面向全社會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結束資料工作不被重視、可有可無的局面。
(二)結合產品特點開展品牌培育信息中心擁有的財富就是資料,所以要培養的品牌,就是圍繞資料,做出特色。經過近兩年的探索,重慶日報集團信息咨詢中心依托電子資料,建立了電子剪報、電子雜志、電子專題庫幾個品牌。電子剪報以本市日報、晚報、晨報、商報、時報為主體,開展“同城同題”、“同城特色”欄目剪報,同時監測10家中央大報和重要省級黨報,開展“關注重慶”欄目剪報,為新聞一線采編服務。電子雜志月刊《采編與經營》、周刊《傳媒短訊》針對不同服務對象,網絡天下的傳媒政策、傳媒創新、傳媒熱點、傳媒經營、傳媒經驗等精彩文章,進行精心編輯,服務集團上下。電子專題庫以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優秀板塊為對象,進行長期追蹤剪報,形成專題庫。這些品牌,在國內媒體的資料部門里獨樹一幟,受到好評。
(三)借力歷史報紙創建新的品牌集團60年歷史報紙全部數字化,是集團的一筆寶貴財富。如何開發利用好這筆財富,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要大力加強和開發各類信息資源的數據庫建設,把集團信息中心建成“重慶市情研究信息中心”和“重慶電子文獻中心”。數據庫建設與開發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系統工程。集團數據庫建設還處于信息資源積累的初始階段,離建成“重慶市情研究的信息中心”和“重慶電子文獻中心”的目標還差得很遠。為了盡快接近和最終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歷史報紙資料進行打造:
1.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數據庫加強對全市各地、市、縣新聞報道和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建立若干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地方專題文獻數據庫。這些數據庫,既能為編輯記者提供新聞背景,增強新聞的縱深開掘。又能為有關地區或部門提供咨詢決策參考,延長新聞信息的服務鏈。本集團所屬報刊網站信息,是反映重慶各地區各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寶庫,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為了方便建庫和用戶檢索,根據實用性原則,可建立若干個專題庫,如經濟新聞數據庫、法律法規數據庫、文化體育數據庫、人物數據庫、會議數據庫、地市縣數據庫等,供用戶檢索、瀏覽,為各級各部門領導決策提供服務,為社會各界各行各業了解研究省情、市情、縣情、行情提供翔實可靠的信息服務。
2.建設具有鮮明報業特色的數據庫建立獨具特色的“傳媒之窗”數據庫,包括重慶傳媒、各地傳媒、世界傳媒、傳媒研究、傳媒人物等各個方面。建立廣告信息數據庫、客戶關系數據庫等,為報業經濟服務。
3.建設集團電子版面數據庫要建成高質量的數據庫,最重要的是充實數據庫的內容,我們在集團領導及各二級單位的支持下,經過努力,已經獲得了集團所屬十幾家報紙、雜志的電子版面和紙質版面。經過信息中心員工的檢查驗收,全部存檔。作為集團數字資產,在集團的數字化發展與信息增值中,這是最基礎的原料庫。有了極大豐富的數據庫存量,再進行分門別類的加工處理,就能夠實現信息增值。
4.邊建設邊經營,實現信息資源的效益最大化針對集團豐富的信息資源開展信息經營,將信息資源轉化為信息財富,是信息中心下一步要思考的方向。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二次售賣”,從而獲得經濟利益。數據庫經營: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出售在報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數據庫,即全文數據庫;二是利用數據庫進行在線檢索服務。專題信息產品的經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制作專題信息產品,滿足特定用戶信息需求。提供咨詢服務,經營知識產品:咨詢業是信息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事實性信息、知識性信息及分析性、預測性信息的提供,是集團咨詢服務的主要內容。在信息的搜集過程中,可以搜集到許多知識,同時,一些信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將變為知識。在知識經濟加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開發和經營知識產品,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面向黨政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報紙的生產過程也是信息的采集加工過程,黨報的指導性和權威性決定了黨報信息的指導性和權威性。從一定意義上說,經過加工、整理、綜合后的黨報信息,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權威性。這對決策層是很有用處的,可以作為信息經營的一個方向進行探索。
5.利用數字化后的歷史報紙,對信息資源進行多層次開發,實現增值服務。《重慶日報》歷史報紙的全部內容數字化后將獲得約12萬個數字化版面、20萬張圖片和100多萬條文獻,是一部包含了政治、經濟、社情、民風、民俗、文化的市情文獻庫。集團可以通過出售各種歷史小冊子或紀念性專輯獲取收益。也可以為內部職工提供個人作品的數字化檔案。(本文作者:李燕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