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專題節目編輯與策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電視專題節目是指以文化教育、藝術、科學、人物以及事件等作為表現中心的電視節目,專題節目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相較于普通的電視節目來說更加有集中性,且其對于題材的選擇和報道的深入程度要求也更高。電視專題節目制作要從觀眾的需求出發進行編輯和策劃,從而為觀眾呈現出精彩有趣的節目,推動電視媒體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電視專題節目;編輯;策劃
電視專題節目是圍繞某個特定主題,對其進行深刻剖析闡述的電視節目類型。節目主題包括新聞事件、科學、教育以及文化等。節目在確定主題之后,在其中加入豐富的素材,架構巧妙的結構,描寫生動的內容,從而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看體驗,啟發觀眾并引導其思考。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電視專題節目變得更加成熟,受眾也愈發廣泛。其中,專題節目的編輯與策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據此,對新時期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與策劃進行分析。
一、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
電視專題節目制作中音樂、解說以及畫面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電視專題編輯技術就是運用相關技術來調整節目的畫面、解說以及音樂,從而使節目的各元素變得相得益彰且和諧,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既能豐富觀眾的視覺又能吸引觀眾的聽覺,從而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1]
(一)信息取舍在對專題節目進行編輯的時候,編輯人員需要對信息進行有效取舍,然后再進行包裝與制作。編輯是專題節目制作過程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采集信息只有經過編輯制作,才能進行傳播。節目的編輯制作需要用到一些相關的技術來對信息進行處理,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信息應該如何組合加工,才能將采集的信息完整清晰地呈現出來,從而使節目要表達的內容富有感染力與生動性,能夠帶動觀眾的情感。在編輯制作的過程中,不同的編輯人員所編輯出來的內容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編輯的思路、想法、技術都蘊含其中。除此之外,電視專題節目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潛移默化地提高觀眾的知識水平與觀賞水平。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對節目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除了單純欣賞節目,對節目的編輯制作效果也較為關注。所以,要最優化呈現專題節目編輯技術效果,對信息進行取舍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二)畫面編輯畫面是電視專題節目制作的核心,編輯人員在對畫面進行編輯的時候,需要根據觀眾的需求,來選擇一些有看點的畫面進行合理的剪輯,從而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提高電視專題節目制作水平與質量。[2]電視專題節目畫面編輯要實現藝術性與技術性的融合,就需要把握三個要點:第一,畫面的選取要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與思維規律,不同的畫面表現對人們觀看的心理影響不同。例如一個推鏡頭通常會吸引觀眾對推進方向的注意,適合用來表現事物的細部特征,這個時候如果用拉鏡頭就顯然不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了。第二,編輯的畫面要和專題節目內容相吻合。例如新聞類專題節目往往有著時效性強、節奏快以及客觀性強的特點,這時候適合運用結構穩定的固定畫面,既方便觀眾在短時間內看清內容,又不會有過度俯拍、仰拍的夸張感,使觀看者感覺更加親切。第三,畫面的時長要符合節目的內容表達需要。在強調畫面鏡頭長短的同時,首先要考慮觀眾是否能看明白,畫面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影響觀眾對于節目的理解與感受。把握以上三點來進行專題節目畫面的編輯,就能夠保證節目的完整性與藝術性,從而帶給觀眾完美的觀看體驗。例如,在電視專題節目《不平凡之路》中,拍樹葉用的是移鏡頭、特寫和仰拍,停留時間四秒,伴隨著舒緩的背景音樂,觀眾帶著放松的心情進入節目內容觀看中。除了樹葉之外,該節目的彩旗用的是搖鏡頭仰拍,背景解說詞為“我們總會仰望著天空”,該鏡頭和解說詞相契合,觀眾仿佛也隨著鏡頭一起仰望著天空,仰望著彩旗。
(三)解說應用電視專題節目要反映社會事件,就要從群眾的真實生活出發,不能包含虛假表演的成分,所播放的畫面都要是當時拍攝的。不過,如果想要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進行完整的表現,那么不光要對當前的狀況進行成像,還要回溯與展望其過去與未來的狀況,而這就是解說的作用所在。解說和畫面是交錯輪流進行的,解說的時候要依照畫面內容來編輯,為畫面服務,不能各自為政。同時,解說詞要少而精煉,不能重復畫面內容,要對畫面進行補充與拓展,從而和畫面形成一個整體,讓觀眾能夠了解事件內容的前因后果。此外,解說詞要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并進行解說,從而有效概括信息,滿足觀眾觀看需要。
(四)音樂編輯音樂是專題節目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音樂編輯是對音樂作品進行鑒別、選擇與優化,將其貫穿于整個節目內容中,使其和節目定位相吻合,起到烘托節目主題,帶動觀眾情緒的作用,是電視專題節目中十分重要的角色。音樂和畫面相比,其美感波動更強,感染力更大,容易帶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沉浸于音樂營造出的氛圍中。音樂包含的內容可以比畫面更豐富,其可以和觀眾產生共鳴,將畫面不能表現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3]特別是在專題節目高潮與結尾的部分,添上一段合適的音樂,能夠對整個主題進行升華,發揮畫龍點睛之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焦點訪談》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所播放的音樂《夜的鋼琴曲》,伴隨著輕柔的音樂,節目步入尾聲,能夠讓觀眾在音樂中深化對節目中的故事的思考,看有所得,看有所想,音樂感染、帶動與引導人們思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
策劃是電視專題節目制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是為了達成電視播放效果而采用的一種手段,包括計劃、思考以及制作等環節。電視專題節目策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節目的完整性,凸顯節目的特色,反映社會發展問題,從而讓群眾了解真實的社會狀況。電視專題節目策劃作為一種重要手段,在選擇重大題材,做好重點報道,提高宣傳質量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分析眾多電視專題節目,會發現那些從競爭中贏得觀眾,脫穎而出的成功者,無一不是策劃的勇敢探索者與成功實踐者。
(一)觀眾定位任何類型的電視節目想要出彩,獲得高收視率以及良好的市場反響,都離不開對觀眾的精準定位。雖然說觀眾眾口難調,但只要能把握準觀眾的心理需求,了解一個群體的需求并加以滿足,那么就能夠獲得這個群體的認同,并建立起固定的觀眾群體。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如果只從編導的立意出發,必然夾雜著主觀性與目的性。隨著人們接觸新思想新觀念的途徑的拓展,自我意識更加強烈,這就使得當前的電視專題如果不進行市場調查了解觀眾心理需求的話,是無法獲得市場認可的。[4]因此,電視專題節目如果要凸顯新意,獲得良好市場效果,就要從節目受眾的需求出發來進行策劃制作,依照年齡、性別、職業、經濟收入、社會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來定位受眾,分類細化,豐富專題節目類型,從而在不同的領域中抓牢觀眾視線。例如,《第10放映室》的觀眾定位為電影愛好者,《健康之路》的觀眾定位為關注健康的群體,《綠色空間》的觀眾定位是關注綠色生活、重視生活細節的群體。
(二)題材策劃電視專題的題材選擇和收視率是直接聯系的,一個好的題材往往能吸引大部分節目受眾的興趣與目光。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不能僅限于選擇觀眾喜聞樂見的題材,也要保證自身的新意與特色。在電視專題節目異彩紛呈的背景下,觀眾的審美要求變得更高,尋常的電視專題節目是無法贏得觀眾目光的,這就要求電視節目策劃人員必須進行創新。而創新的方法就是策劃人員要緊跟時展步伐,把握社會風尚,及時掌握新事物、新現象以及新觀念,從這些內容入手,進行廣泛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策劃及創作靈感。這種立足于社會實際的新題材立意,往往更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從而從節目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勝利。[5]
(三)時段選擇電視的黃金時段是在18點-22點,這個時間段是人們下班回家觀看電視的高峰期。大部分電視臺都會將符合大眾口味的電視節目安排在這個時間段播放。在電視專題節目策劃過程中,這個時間段可以設計制作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專題節目。例如中央電視臺在這個時間段播放的《焦點訪談》《面對面》等新聞類專題節目,其題材貼合群眾生活,關注群眾利益,在社會上的影響十分廣泛。由此,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可以從播放時間段角度來進行主題的確定,但不可盲目跟風模仿。此外,要注意的一點是,電視專題節目的靈魂是真實,這就要求節目取材一定要來源于現實生活,記錄真實事件,如此才能保持電視專題節目輿論引導的權威性與其自身的價值。
結語
總之,電視專題節目編輯與策劃應當跟隨時展的潮流來進行自我完善與創新。編輯過程中要始終把握好信息取舍、畫面編輯、解說應用、音樂編輯等環節,而策劃則應當從觀眾定位、題材策劃、時段選擇等方面出發進行創新。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使制作出的電視專題節目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帶給觀眾精彩豐富的觀看體驗,吸引觀眾的視線,贏得觀眾與市場的認可。
注釋:
[1]趙曼辰.電視專題節目編輯及策劃的相關思考[J].傳播力研究,2018(02):103-104.
[2]王建利.電視專題類節目編輯的深度和角度[J].新聞傳播,2016(14):38.
[3]時代.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與策劃[J].科技傳播,2016(18):41+99.
[4]張曦文.關于電視專題節目前期策劃的解讀[J].傳播力研究,2017(05):229.
[5]張夢冬.關于電視專題節目編輯及策劃的若干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6(02):72.
作者:周景全 單位:丹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