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校園文化的定義及作用
新媒體的出現及其廣泛應用所帶來的傳播方式改變深刻影響著高校校園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可以把高校校園文化理解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校園精神。精神可以是踏實積極,也可以是開拓創新,文化的建設不在于建設什么,而在于可以改變些什么?,F代社會浮躁之氣日盛,校園文化也或多或少受影響,部分學生不再“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挖空心思與社會接軌,過早感染上社會氣。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要讓學生有一份信仰,有一份理念,有一份人文關懷。使學生在有限的校園學習中,獲得受用一生的精神力量。誰人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里的“知識”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精神、一種心胸,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追求的。簡而言之,校園文化就是在高校校園內的一種基本文化形態,它包括學校制度、校風學風、學生行為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是一個三維全方位的文化范疇。校園文化是一所高?;畹撵`魂,一所學校若缺了校園文化,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鮮花沒有了陽光。校園文化能散發出一種教育磁場,潛移默化的規范師生行為。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學校聲譽、學生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新媒體發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
在新技術的支撐下,有了新媒體這一強力、多元的傳輸手段,校園文化的建設和推廣無疑將如虎添翼。校園文化通過新媒體的傳輸手段,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訊息內容告知受眾,無論是完善的亦或需要加強的,受眾都可以實時與者進行溝通交流,乃至提出建議。此外,受眾也可以作為訊息、思想交流的者、組織者,有任何成熟或不成熟的想法、創新思維即使在放假期間、課余時間,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多元方式與相關部門、相關教師進行互動討論,這個互動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只是某一個構思,哪怕只有三兩句話,都可以構建成校園文化的點滴,這樣一來,對推進學校學術氛圍、日常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各方面都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技術為王,占得先機———打造以新媒體技術為媒介的互動式宣傳陣地。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新媒體如何發揮積極作用,如何正確引導廣大學子,首先就是要建立一支專業、高效的管理團隊。新媒體工作人員既要在思想上過硬,又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要與廣大學生保持緊密聯系,正確疏導和幫助學生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思想難題。團隊中的管理人員還要具備一定水平的新媒體應用技術能力,并且在實際工作中,能運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提升學校新媒體建設的整體水平,加強信息和輿論的監管,從源頭上抓起,杜絕新媒體中消極、不良信息的傳播。
2.輿情監督,正確引導———打通以新媒體技術為媒介的高效信息傳播渠道。高校建立屬于自己的新媒體信息、交流平臺,打通以新媒體技術為媒介的高效信息傳播渠道,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學校的動態,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活動中,豐富校園文化的形式與內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打擊一些不健康、不正確的思想內容傳播,從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1世紀是新媒體的時代,在新媒體技術時代,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應積極利用新媒體有利的方面,運用學生學業發展中心,與學生在網絡中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平等交流,利用網絡交流的非面對面性,傾聽學生心底的真實聲音,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建設以新媒體技術為媒介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從建設一個以新媒體技術為媒介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入手,能全面帶動學風、教風建設。高??梢哉先=虒W資源,建立“媒體資源庫”,提供教學理念、教學技巧、學習評量等教學咨詢及服務,并充實網絡教材資源。在協助教師即時掌握新媒體使用的同時推廣網絡輔助教學,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同步、非同步課程。這個“媒體資源庫”中期開始可以穩步持續力推網絡精品特色示范課程,通過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的精品特色課程能有效牽引和帶動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人才培養質量及全面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與美譽度,形成能引起關注的“眼球熱力”。在高校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巧妙地把新媒體技術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并且不局限于PPT板書式的照本宣科,應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全方位引入多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從而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跟隨自己的興趣,在實際的摸索中學習知識、掌握技巧,最終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給學生帶來心智上的啟迪。(本文作者:傅亞寧單位: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