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成本核算企業決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做好成本核算,著力提高利潤水平。近期,筆者調查了數家企業成本核算情況,對其中能給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的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進行了分析、整理,現分述如下:
一、確定企業產品售價,明確經營目標,防止盲目銷售。
甲企業為增強與同行業競爭能力,曾幾次把單價降到600元以下,最低500元,全年銷售總量達到上年的185%,但全年利潤卻只占上年的8%,使原定年利潤10萬元的計劃化為泡影。為什么造成這種現象?通過成本核算,才知道其中原因(見下表)
單位數量
產品生產總量件4000
單位變動成本元/件500
企業固定成本萬元40
變動成本總額萬元200
預計利潤總額萬元10
稅金萬元20
(1)預計利潤條件下,產品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利潤總額+稅金總額)÷產品生產總量=500元/件+(40+10+20)萬元÷4000件=675元/件
(2)保本銷售產品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稅金總額)÷產品生產總量=500元/件+(40+20)萬元÷4000件=650元/件
通過上述核算可以看出,在實際銷售中平均單位價格為675元時才能實現預計利潤;平均單價為650元時才能夠保本。而甲公司所有低于675元的銷售都是倒掛計劃利潤的行為。因此,價格過低是年產品銷量大增而利潤大降的主要原因。
經過上述核算可以得知,正確核定產品價格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環節。價格偏高,影響市場競爭力;價格過低,表面看來似乎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實則“損人不利己”,直接導致企業虧損。因此,企業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正確核算成本,分析市場現狀,綜合考慮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利潤、稅金等諸多因素,準確核算銷售價格。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說明的是,單位變動成本在確定企業價格中起著分界線的作用。如果銷售價格高于單位變動成本,就有利可圖,能夠攤銷一部分固定費用;如果低于單位變動成本,就會倒掛利潤。
二、確定各成本因素對成本的影響,尋找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
乙企業采用“成本因素分析法”確定各因素對成本影響的相對程度和絕對數量,對企業整體決策起到了重要的依據作用。下面是該企業去年7月份材料成本因素的有關資料。
單位計劃指標實際完成
產品產量件200250
單位產品耗材量公斤件5044
材料平均單價元公斤33.50
材料成本元3000038500
在核算過程中,以計劃指標(若暫無計劃,可以對應前期實際完成數)為基礎,依次將成本構成因素替換為本期實際完成數,三個因素全部替換完后,將每個因素替換結果與前一結果相比較,即可得出本替換因素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程度和數量。
成本構成因素依次替換公式為:
(1)、計劃產品產量×計劃單耗×計劃單價
(2)、實際產品產量×計劃單耗×計劃單價
(3)、實際產品產量×實際單耗×計劃單價
(4)、實際產品產量×實際單耗×實際單價
結合該廠7月份材料成本數據,核算如下:
(5)、由(1)式得:200件×50公斤/件×3元/公斤=30000元
(6)、由(2)式得:250件×50公斤/件×3元/公斤=37500元
(7)、由(3)式得:250件×44公斤/件×3元/公斤=33000元
(8)、由(4)式得:250件×44公斤/件×3.5元/公斤=38500元
產品產量變動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
在數量上為:(6)-(5)=37500-30000元=+7500元
在程度上為:7500元÷30000元×100%=+25%
單位產品消耗量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
在數量上為:(7)-(6)=33000元-37500元=-4500元
在程度上為:(-4500)元÷30000元×100%=-15%
材料單價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
在數量上為:(8)-(7)=38500元-33000元=+5500元
在程度上為:5500元÷30000元×100%=+18.33%
產品產量、單位產品耗材量、材料單價對材料總成本的影響:
在數量上為:7500-4500+5500=8500元
在程度上為:8500元÷30000×100%=+28.33%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1、產品產量、單位產品耗材量、材料單價三個因素變化的綜合作用,使該企業7月份實際總成本比原計劃增支8500元,增支幅度為28.33%。造成這種成本變動的因素是否合理?這是成本核算、分析的主要目的,也是進行正確決策的重要依據。對合理的成本增減因素,應繼續鞏固,同時應采取措施控制不合理因素造成的成本增加,使企業利潤穩步提高。2、因為產量比原計劃增加50件,導致總成本增加7500元,成本超計劃增支幅度為25%。由于該企業產品銷路較好,正品無積壓,次品率低于最高允許值,售價相對穩定。因此,這種因產量增加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是合理的成本投入。進行決策時,應在慎密調研市場銷售前景與價格波動的基礎上,在銷售市場允許的限度內,擴大產量,獲得更多的經營利潤。3、因為材料單耗比原計劃下降6公斤,造成總成本降低4500元,降幅為15%。這是企業改進生產工藝的結果,應繼續加大技術改良的力度,降低材料單耗,提高企業利潤水平。4、因為材料單價增加0.50元,使總成本上升5500元,成本增幅為18.33%。固然,材料價格上漲是國家相關政策和市場綜合作用的結果,企業無能為力。但分析上半年該原材料的市場形勢,并無漲價跡象,經深入調查,0.50元的差價系個別采購人員與原料供應方舞弊所致,該企業對相關當事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并完善相關措施。
三、確定企業生產保本點,拓展產品銷路,避免盲目生產。
丙企業系新辦企業,投產伊始,狠抓產品質量,但第一季度虧損30萬元。是什么原因導致虧損?怎樣制定下季度的決策?經營者感到茫然,企業及時聘請了一名會計師,進行了以成本核算為基礎的分析研究。該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如下表:
單位數量
產量萬件30
銷售收入萬元120
銷售稅金萬元12
銷售成本萬元138
其中固定成本萬元90
變動成本萬元48
虧損萬元30
眾所周知,在企業產品銷路通暢,又有相應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產品產量越高,單位產品所負擔的成本(含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就越低。因為單位產品中所含的固定成本低了,而單位產品中所含的變動成本相對穩定。反之,如果產品產量低于一定界限時,就會因為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含量過高,而變動成本含量并不因產量低就減少,導致出現“先天性虧損”。因此,在原料、產品、運費、工資等相關市場價格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保本不虧。這個定量叫企業生產的保本點。如果企業決策者對成本核算沒有足夠的認識,對當前市場條件下的保本點心中無數,就會步入決策的誤區,盲目組織生產、銷售,從而產生“先天性虧損”的隱患。那么,如何核算保本點?
因為:銷售毛利總額=產品銷售量×(產品銷售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稅金)
所以:產品銷售量=銷售毛利總額÷(產品銷售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稅金)
當產品銷售毛利等于固定成本總額時,兩者相抵為不盈不虧,則此時的產品銷售量為保本產品量。
因此:保本產品量=固定成本總額÷(產品銷售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稅金)
在該企業上述資料條件下:產品銷售單價=120萬元÷30萬件=4元/件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48萬元÷30萬件=1.60元/件
單位產品稅金=12萬元÷30萬件=0.40元/件
保本產品量=90萬元÷(4-1.60-0.40)元/件=45萬件
從上述計算得知:在現有條件下,該企業產品產銷量達到45萬件時,為保本產品量。產銷量低于該值必定虧損,高于該值才能盈利。而該企業第一季度產量只有30萬件。因此,該企業虧損的原因是單純注重產品質量,而產品產量低于保本產品量。據此,企業經營者轉變決策思路,在注重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組織生產,著力拓展銷路,產品產銷量迅速提升,在較短時期內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