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注意力差,學習積極性低等特點,所以第一節的緒論課重點要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筆者采用展示上屆學生制作的電子產品與放映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效果很好。課前筆者挑選一些上屆學生制作的音樂門鈴、聲控彩燈、八路搶答器、直流穩壓電源、收音機等帶有聲光特色的實習產品展示給學生。他們興致很高,都動手嘗試感受產品制作效果,這樣他們就會想到自己將來也可以親自制作,從而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以此達到讓他們的思想由“要我學”自然過渡到“我要學”的目的。這時,教師再引入電子技術的發展史。但是由于課本這一部分內容很抽象,且枯燥,學生不好理解。筆者從網上搜集一些圖片,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到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內容。然后筆者大致講一下這門課的性質和教學目標,尤其是對口高考所占的比重和對電子技能實訓的指導作用。最后介紹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對學生的具體要求。這樣整堂課下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明確了學習目標,知道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邁出了學好本課程的第一步。
二、重視課堂復習環節,鞏固基礎知識
雖然教師教給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但是總有一些學生做不好,學生能做到提前預習的并不多,而能做到課后復習也就很不錯了。因此為了鞏固教學質量,課堂復習檢查就顯得很重要。筆者一般采用“一題多問”連珠炮式提問法。對一些概念和原理由淺入深地提問,并且同一問題先由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再讓三四個中等和較差的學生重復回答。這樣實現了優等生帶動中差生學習的目的,也是對差生的鼓勵和督促。比如復極管的知識時,先提問它的特性是什么?差生可能不能直接說出來,但是先讓優等生回答,再讓差生重復,這樣既照顧了差等生的自尊,也讓他們在回答正確后增強了自信,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上課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次深入提問什么是單向導電性?什么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二極管的特性曲線有什么特征?硅管和鍺管的死區電壓和導通電壓值各是多少?……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提問都很順利,這種提問方法很受學生們歡迎。
三、發揮課堂導入的啟發作用,把預習搬到課堂上
因為中職學校學生多數不善于預習或者預習根本看不懂,所以筆者采用把部分內容的預習搬到課堂上進行的方法。這樣逐漸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畢業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設置復習提問的最后一個問題要帶有啟發性,這樣就能很好地導入新課。比如在講授分壓偏置放大電路之前,復習基本放大電路的構成和靜態工作點的估算,由IBQ的計算公式得出該電路不能自動調節靜態工作點的缺點,引入能自動穩定靜態工作點的分壓偏置放大電路,然后指導學生預習本節課的部分內容,并回答板書的問題:①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不穩定的原因有哪些?②分壓偏置放大電路的組成比基本放大電路多了哪些元件?③怎樣穩定靜態工作點?雖然這些問題學生都能很快在課本上找到答案,但是這樣可以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講解,使抽象知識形象化
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有很多理論都很抽象,微觀世界的運動和構造對學生來說都很難理解。通過引入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課件中的聲音、圖像以及教學視頻就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現出每一步產生的過程,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與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易感知。比如二極管PN結的形成、二極管單向導電性的實驗演示、三極管三個電極的電流分配關系的動態演示等等。如果這些理論單憑“一張嘴,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導致課堂一片沉寂,學生沒有任何反應。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用新穎的立意、精選的教學圖片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個教學課件。當然如果課本帶有教學光盤,課件、光盤和老師的講解三者統一起來,教學效果會更好。
五、講解習題多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因為職業學校的練習題并不像普通中學那樣多,不能搞題海戰術,所以筆者通常采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復習階段。每講完一道題的解答過程后,筆者都要把題目數據或者條件合理地改動一下,或者將結果和已知倒置一下,引導學生理解這道題的本質,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內容。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也就學會了“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我們教學“授之以漁”的目的。
作者:王志紅 單位:河北省定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