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司治理的會計信息失真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公司在會計信息方面失真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逐漸成為各大公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加強對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本文深入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加強會計信息管理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
會計信息失真;治理;公司;問題
會計崗位是每個公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會計信息,同時也是管理活動的重要環節。因此,會計信息質量直接決定了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然而,隨著社會不良風氣的嚴重影響,在公司的經營過程中逐漸顯示出會計信息失真等不良行為,不僅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對于各大企業來說,加強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不健全。隨著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加上會計政策的不斷寬松,企業面臨越來越豐富的選擇。對于同一經濟事項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導致企業的實際經濟狀況難以真實反映出來。其中,對存貨的計量方式千變萬化,嚴重影響著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偏離了客觀事實。同時,企業的會計準則存在滯后性,已經滿足不了當下會計發展的實際需求。
2.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控制現象嚴重。縱觀我國大多數企業,不難發現權力集中現象較為嚴重,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導致企業內部產權混淆。同時,由于公司的獨攬產權權力,內部人控制現象是屢見不鮮的。內部員工為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利用會計監督制度中的諸多漏洞,提供大量不實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的整體利益造成巨大的破壞,嚴重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收益。另外,公司內部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低下。一方面,會計人員由于認識水平有限,經常出現會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現象。另一方面,企業不重視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提升,導致會計人員工作效率偏低,從而會計信息質量也無法得到提高。
3.會計造假成本低廉,對會計造假懲罰力度較低。會計造假成本較低,加上遭到披露的可能性較低,即使被發現會計造假,對其懲罰力度較低。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公司會計造假的惡劣行為越來越多。同時,執法者執法不嚴,進一步增強了查處的難度。即使公司被披露出會計信息失真,企業管理者也無需承擔法律責任,并且對公司缺乏實際處罰。
二、加強對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治理的措施
1.優化內部控制制度。為了切實保障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制定合理的內部監控制度,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從而進一步完善了會計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及時為企業的會計決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由此可見,對于企業來說,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企業在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以人為本。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基。因此,加強對員工的重視程度,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一切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實現企業最終的奮斗目標。(2)明確職責。將權利和責任具體落實到不同部門,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3)風險控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多風險。因此,應該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有效預防、規避風險,避免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4)強化內部審計。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加強對會計信息的審核,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提高了內部組織的工作效率。同時,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2.嚴懲會計舞弊行為。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之所以這么猖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對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較低,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種不良現象,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形象,降低了企業的聲譽。新《會計法》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的責任與義務,對會計舞弊行為嚴懲不貸。同時,建立了相關的懲治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法規,完善了相關法律制度,有效抑制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出現。一旦發現會計舞弊行為,必須嚴懲不貸,加大懲罰的力度,促使違法分子從根本上消除舞弊行為。
3.建立健全信用檔案體系,提高會計誠信。降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最根本的途徑是不斷提高會計誠信,建立健全信用檔案體系。在較為完善的信用檔案管理體系下,不僅有效增強了投資者對企業的深入了解,提高投資者投資的準確性,而且為政府管理提供了諸多便利。在信用檔案的基礎上,企業之間增強了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打破了相互獨立的局面,實現了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充分發揮了會計信息的積極作用。另外,應該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作用,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設立相關的信息網絡,讓群眾參與其中進行民主投票,有效確保了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4.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我國信息披露體系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以公司法和證券法為主的形式,在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社會不斷進步,經濟也在不斷發展,逐漸延伸出來的新興經濟行為缺乏明確的指導,不能得到有效規范。其中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對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明確的規范,導致企業的信息不能及時對外披露,投資者得不到全面的會計信息,不敢輕易對企業進行資金支持,同時企業的財務報表也不能準確無誤地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因此,為了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必須不斷完善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對于企業發生的相關經濟業務及時進行搜集,制定明確的要求,放寬投資者的知情權,引導投資者積極參與到企業的會計決策中,加大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有效確保了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的透明度。
5.建立科學的企業業績評價及多參數控制體系。許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過于追求經濟效益,為了避免企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應當建立科學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加強監督和考核,實現企業綜合實力的增強。同時,為了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對股資進行合理配置,從根源上根除利潤操作單一的不良現象。企業應該建立多參數控制體系,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數據和生產數據進行合理控制,實現企業源遠流長地長遠穩定發展。
6.改革現行審計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傳統的審計制度已經滿足不了當下會計的實際審計要求,不能夠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必須結合當下的企業財務的情況,進行審計制度改革,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積極作用,實施獨立審計。有條件的企業應該由一名財務專家以及其他人員組成相應的審計委員會,專門負責對財務資金的支配。同時,為了提高審計服務的整體質量,同一客戶的審計業務和咨詢服務應該由不同的注冊會計師所提供,會計師應該遵循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則。另外,為了有效減少作弊等不良現象,應該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懲罰力度,確保審計質量,從根源上杜絕一切違法犯罪行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越演越烈,無法真正反映出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力度,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途徑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倪均援,崔琳.論企業會計信息公共平臺的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9):2-4.
[2]王海濤.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9).
[3]段祝祥.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對策[J].甘肅科技,2008(13):101-103.
作者:張紅霞 單位:河北科工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