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善于傾聽兒童的心聲,設計趣味性的作業。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兒童的視角觀察問題,了解他們觀察世界的方式,設計出富有童心、趣味盎然的作業,以呵護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1)華山論劍———試算。試算作為口算練習的前奏,能培養學生快速口算的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如三位數以內的乘法、萬以內的加減法、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面積的計算、單位之間換算等試算都顯得枯燥無味。教師讓學生選出一位固定選手,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自己的家庭成員,題目出示后,讓對手進行試算,將答案寫在紙上,讓“裁判”根據正確率、作答時間來決定獲勝者。(2)我的地盤我做主———設計主題作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興趣,結合某一主題設計作業內容。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觀察、思考、閱讀、操作等活動,完成小論文、研究報告、制定方案等主題作業,促進自身認知水平的提高。如在“認識年月日”教學中,教者在學生掌握大小月、平年、閏年規律的基礎上教其學會推算星期,設計個性化的星歷。(3)寓學于樂———數字游戲。0~9這十個數字看似簡單,但組合起來卻非常奇妙,衍生出許多富有智慧的游戲,有“算24點”“搶23點”“數獨”等,可以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推理能力。
2.設計多層次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
教師在研讀教材、把握學生認知結構的基礎上,設計出基礎題和挑戰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任務。基礎題面向全班同學,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其難度低,既可以是課后習題,也可稍加改編。學生完成基礎題后,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不同關數的挑戰題。第一關是基礎鞏固題,難度比基礎題稍有增加;第二關難題中等,將條件、解題方法略加變化,需要學生具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關難度較大,是知識的綜合運用,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探索性,需要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充分挖掘隱含的數量關系,才能解決問題。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挑戰題設計如下:第一關:已知環形的外圓半徑為16cm,內圓直徑為12cm,求環形的面積。第二關:公園的圓形花圃,外圓周長47.1m,環寬1.5m,求此花圃的面積。第三關:大圓直徑是小圓直徑的2倍,大圓面積比小圓多16m2,求大圓的面積是多少?
3.設置動態作業,讓數學回歸生活。
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設計實踐型作業,在制作立體幾何模型、學具、調查、統計中完善認知結構,豐富數學經驗;設計合作型作業,讓學生共享信息、溝通情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總之,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根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呼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作者:嚴海榮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