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驗經濟下商業展示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以消費者為主導的體驗經濟模式逐漸取代非體驗經濟模式,并帶動了產品創新、企業運行及市場運行三大模式的轉變。商業展示作為連接產品、企業及市場的重要傳播環節,其目標市場、體驗主題、體驗流程和互動模式直觀顯現出了體驗經濟模式的運行宗旨。文章從多方面分析了體驗經濟化轉變向商業展示提出的要求,并闡述了相應的商業展示設計方案,以期能夠為更多的商業展示設計提供正確的體驗經濟化發展方向。
關鍵詞:體驗經濟;體驗設計;商業展示;轉變
一、體驗經濟化轉變
(一)體驗經濟的概念
界定體驗經濟在20世紀末由美國學者喬瑟芬•派恩(B.JosephPineⅡ)和詹姆斯•吉爾默(JamesH.Gilmore)提出了系統性的總結——“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過程中,其心理體驗和生理體驗漸漸成為消費結果的主導,體驗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產品本身。隨著網絡的發展,商業信息泛濫,信息傳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傳播手段也日新月異,消費者的“注意力”在被碎片化分割。產品是否能取得消費者的關注是產品成功銷售頗為關鍵的第一步,傳統的商業展示形態已無法在激烈的“注意力爭奪”中獲勝,體驗經濟應運而生。
(二)體驗經濟帶來的轉變
1.產品創新模式的轉變
在傳統產品創新模式中,產品設計師作為設計方,通過用戶調研、競品調研、市場調研等數據建立與總結來確立目標市場和產品設計方向。企業作為產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為確保目標市場的準確性,在設計方案投產前進行第二輪把控。無論是設計師還是企業,都更愿意選擇受眾面更廣、潛在消費者更多的方案進行設計與生產。在此過程中,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共性成為關鍵。反之,如果設計師和企業在產品創新時定位于小眾市場,由于生產規模的縮小導致產品單價上升,會進一步縮減應有的市場份額。然而體驗經濟的到來為產品定制化設計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消費者走進門店體驗產品材質、款式和功能,關注自己的需求個性,站在使用者和購買者的角度對產品提出要求,這些“產品設計”建議將使得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加精準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消費者通過服務臺或網絡進行設計表達,企業為其提供定制化產品和服務。消費者進行“產品設計”的體驗將融入到最終購買的產品當中,成為不可替代的珍貴附加值。而站在企業的角度,最大程度地規避了龐大的庫存成本和市場的不確定性,相較傳統的大規模量產,一對一定制的成本或許更加低廉。
2.企業運行模式的轉變
品牌的價值不言而喻,好的品牌將為其產品提供無限的升值空間,消費者也更愿意購買優質品牌提供的產品以獲得更好的產品保障,這是品牌營銷的價值所在。在傳統品牌營銷過程中,企業自主塑造品牌形象并通過媒體對外宣傳,對于這類主觀色彩濃郁的信息,消費者無從確定真假。在選擇品牌的過程中,盲目、從眾心理占領主導,這也是企業選擇明星、偶像為企業代言的原因。體驗經濟的發展使得消費者的“體驗”意識逐漸強化,參與企業經濟活動、體驗企業的真實一面的訴求逐漸提高,即對企業的開放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質企業才有能力搭建成熟的消費者體驗平臺,邀請大眾進入企業內部生產線進行參觀(如農夫山泉、伊利、蒙牛等品牌),即建立企業體驗模式已成為篩選優劣品牌的第一步。消費者參與體驗,將督促企業建立更良性的運行模式,在參觀過后,消費者將體會于網絡或實際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扮演了更客觀、更可靠的品牌宣傳者角色,幫助建立優質品牌形象,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3.市場運行模式的轉變
市場運行旨在銷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樹立品牌形象、宣傳產品優勢曾經是推動市場運行的主要手段。而在體驗經濟模式下,以消費者為中心,著重塑造體驗過程成為市場運行的重要環節。如何在體驗過程中將產品、品牌和消費者本身有機地融合,是市場運行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事實證明,故事的講述能夠簡化物與物之間的聯系,使信息更容易被人收集與記憶。將市場運行主題化,為產品、品牌、門店環境、產品廣告等設立明確、統一的故事主線,能降低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的學習成本,輕松了解品牌故事,明確產品的設計宗旨,乃至融入到企業塑造的意識形態中,繼而產生聯想和共鳴。
二、商業展示中體驗設計的構建要素
(一)目標市場
體驗設計的目標市場即是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明確體驗傳播的受眾,為體驗設計指明方向,對商業展示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體驗經濟模式下,目標受眾群規模變小,需求個性變強,迫切需要企業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明確的消費群體進行市場探索,總結該群體的突出共性,設計出直擊目標群體痛點的體驗傳播方案,達到精準的傳播效果。
(二)體驗主題
體驗主題即串聯企業、產品與消費者的精神紐帶,正確、鮮明的體驗主題能夠將企業文化和產品設計理念流暢地呈現給消費者,并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主題的確立可以指引后續的商業展示工作,如材料和裝飾元素的選取、產品的包裝、樣板間的制作、燈光環境的營造等。
(三)體驗流程
體驗流程是消費者從進入門店到接觸產品、體驗場景的過程,與產品特性、門店布局等因素息息相關。體驗流程的良好規劃可以避免消費者注意力的無端損耗,使消費者理解產品、理解品牌的時間大大縮短,從而在一定的參觀時間內能獲取更多的商業信息,達到最佳的品牌傳播效果。
(四)互動類型
體驗經濟模式下的互動主要包括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消費者與場景的互動和消費者與信息的互動三大類型。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可以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前切身感受產品的材質、色彩、功能等特質,加深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印象與理解,但此舉對于產品的質量是一項嚴峻的考驗。正因如此,只有高質量的產品在多頻次的體驗互動后仍能正常使用或是保持色彩,實踐結論將換取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建立品牌口碑。消費者與場景的互動可以使消費者在無形之中體會品牌的宗旨與價值理念。在場景設計中,不同色彩、不同材質、不同音效的使用能夠傳達不同的意象,如大地色系、棉麻質感、舒緩的音樂會讓人聯想到自然、環保,鮮艷的顏色、字母符號、流行音樂會讓人聯想到青年、運動等等。消費者與信息的互動是消費者被動與主動獲取產品、品牌信息的過程,其媒介包括海報、指示牌、指示貼、產品包裝、標簽等。產品體驗和場景體驗中無法獲取的具體資訊將從最直觀的信息體驗中得到補充。
三、體驗經濟化轉變在商業展示設計中的體現
(一)自定義設計的渠道
體驗經濟化轉變使得產品創新的主體逐漸由設計師轉變為消費者本身,消費者在體驗中獲得的信息與經驗使其擁有了對產品設計提出修改意見的能力。商家為消費者提供自定義設計的渠道,“參與設計”的過程將成為體驗經濟中重要的一環。
1.消費者自定義設計人工受理臺
消費者在門店體驗過量產的產品之后,對產品的功能、色彩、材質、尺寸等特質都將有切身的感受,也會產生自己對各產品設計的意見、想法與搭配理念。這些個性需求或許沒有在柜臺上直接呈現,但大多數的產品的個性轉換并不復雜,缺少的也許就是一些不同的搭配手法或適當的設計改良。通過人工受理臺的設立,消費者可以最快地將自己的個性訴求傳達給店員,店員也可針對消費者在自行體驗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使其對產品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店員的輔助或搭配推薦下,消費者將“設計”出最符合自己期望的個性化產品。
2.消費者自定義設計軟件系統
相對于人工受理臺,消費者通過電腦、網絡進行產品自定義設計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束縛,且設計方案的呈現較為直觀。但此形式對于商家的軟件要求較高,且設計的形式較為單一,多體現為不同的搭配方案或尺寸修改。自助設計系統中應囊括所有的產品圖片和相應的搭配場景,消費者可輕松調整搭配方案并置于不同場景中觀察設計效果。選定產品款式和搭配后可輸入所需尺寸進行一對一定制。
(二)企業及產品故事的敘述
在商業展示中,企業及產品故事經常通過視頻或文字進行表達。故事可以引導消費者合理的聯想,使其在體驗過后對于品牌理念和產品設計的理解更為立體,印象也更為深刻。
1.企業故事的敘述
將品牌歷史、品牌文化、品牌口號等融入企業故事中進行講述,是體驗經濟給品牌營銷帶來的一大轉變,無論是通過視頻重現品牌創立時的情景,還是通過文字來講述創始人背后的故事,都屬于企業故事敘述的范疇。前文提到,體驗經濟帶動消費者的體驗精神與日俱增,在購買產品的同時,消費者也開始關心品牌背后的故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邀請消費者至企業實地體驗,視頻和文字成為替代的傳播途徑。正是體驗精神的升級,使得這些看似無關購買行為的故事信息,卻最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2.產品故事的敘述
產品故事的敘述圍繞產品設計理念、產品產地和材質、生產工藝、產品使用等關鍵線索展開。產品設計理念的傳達較為普遍;產地和材質的選擇過程、產品的加工故事能夠從側面體現品牌的價值追求,使消費者產生共鳴;產品使用的場景故事,能夠引導消費者思考購買產品之后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從而促進購買行為。
(三)市場運行主題的展示
市場運行的主題貫穿產品、品牌和門店,巧妙的主題展示可以帶給消費者體驗的統一感和完整性。選用符合主題的材質和相關物件進行裝飾與陳列,是表達主題的常見方法,如使用木材(圖7)、植物(圖8)來呼應自然、環保主題。將產品本身制作成環境裝飾,也漸漸成為主題化營造的主流手段,既避免了飾物選擇不當的問題,也為產品展示格外增加了新穎的渠道。
四、結語
體驗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消費者的體驗精神不斷升級,對商業展示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產品競爭不再止步于質量競爭、價格競爭,而是晉升到體驗競爭、服務競爭此類更模式化、流程化的競爭當中。文章從商業展示的角度,提出了體驗經濟化帶來的轉變及部分應對策略,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展示的體驗手段將遠遠不止于此。希望市場運營者能夠意識到,“體驗”在企業品牌價值實現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將如何“體驗”打造“體驗經濟化商業展示”列為市場運營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戴磊.體驗經濟模式與新媒體藝術影響下的商業展示設計[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02).
[2]汪秀英.體驗經濟與非體驗經濟的比較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9):73-80.
[3](德)多貝里.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M].朱劉華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魏旭.基于體驗傳播模式的宜家家居品牌產品包裝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1(03).
作者:蔣音恬;丁偉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