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移動護理系統的軟件設計與實現
1.1醫護流程優化使用移動護理系統后,避免了護士在人工核對患者身份時產生的問題,同時也簡化了護士手工記錄,修改醫囑信息,實時記錄生命體征信息,打印醫囑信息、生命體征信息等工作流程,全方位減少了醫療差錯的發生,優化了整個臨床醫療管理,提高了護士護理工作的效率。醫囑執行流程優化如圖4所示,生命體征錄入查詢優化如圖5所示。
1.2系統架構在該移動護理系統中,護士可以查看患者的護理病歷、醫囑流程、護理文書、腕帶掃描、護士站應用和系統設置幾個部分(如圖6所示)。
1.2.1護理病歷護理及醫囑處理是護士每天的工作。通過護理病歷模塊,護士可以實時確認患者的基本信息,并結構化地記錄患者每天的生命體征和其他各項指標,同時反映在患者的結構化病歷模板中[4]。護士在測量患者某一時刻的體溫、脈搏等后,通過使用PDA,點選記錄字段,就可方便地將數據錄入系統。
1.2.2醫囑的執行和護理文書的處理對患者使用藥品、護理醫囑的執行是護士執行醫囑的主要操作內容。區別于傳統的護士先打印執行單,再依次執行的手動方式,移動護理的優勢在于無需護士打印醫囑執行單。護士可以通過系統直接查看醫囑執行項目,并根據不同醫囑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下面以輸液類醫囑為例來說明整個移動護理系統的業務流程:系統自動將醫囑項目生成相應的一組條碼,并將姓名、床號等患者的基本信息打印在標簽上,同時打印出配液相應的醫囑項目。這樣一張集合患者身份、醫囑信息的條碼標簽會粘貼在已配好的輸液器上,再將這份液體交予執行護士執行,配液護士根據打印出的醫生醫囑信息進行配液。這樣的操作流程不但方便護士執行醫囑操作,也減少了護士使用計算機的次數。同時系統采用條碼掃描的方式,使得整個護理工作顯得有條不紊。在護士進行醫囑執行時,先掃描患者腕帶上的身份識別條碼,核對患者身份,再掃描輸液器上的條碼,當進行掃描確認時,系統就完成了患者與醫囑執行項目的核對,也只有在患者信息與醫囑的執行對象完全匹配的時候,系統才會給出相應的確認信息。最后護士只要點擊確認,即可完成此次醫囑的執行[5](如圖8所示)。
1.3應用優勢
1.3.1患者信息的床邊輸入與查詢確認該系統的大范圍應用不但改變了傳統的醫護人員在患者床邊手工記錄患者體征信息和紙質查詢診療信息的工作方式,也使醫護人員可以及時獲得和處理電子化的患者信息。
1.3.2醫療管理中的實時審批在醫院管理和醫療管理中涉及到諸多審批流程,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使得審批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如抗生素、麻醉藥品的管理)。這樣既降低了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又使患者得到及時的護理,最終使醫院的審批制度既嚴格又切實可行。
1.3.3藥物條碼化管理在系統設計中,還利用了條碼和條碼打印機,通過打印條碼,提高了系統的準確性、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將信息化技術直接應用至患者床邊。條碼技術的普及也使醫院實現了實時計費的收費模式。在患者診療過程中,任何診療服務的提供和藥品的服用都實時傳遞至醫院的HIS數據中心,做到患者確認、消費明晰、收費清晰,使診療消費有據可循[5](如圖10所示)。
2技術創新點
2.1移動計算技術移動計算技術是各類智能設備在無線網絡環境下,通過實時計算和移動數據傳輸等功能,及時地將信息準確提供給網絡內的其他用戶和系統的一種技術。同時移動設備還支持一維、二維條碼以及RFID標簽信息的采集和數據通信。
2.2“軍衛一號”接口及中間件技術為了保證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模塊化、兼容性和擴展性,系統采用中間件平臺實現與各個系統的數據交換。在移動護士站系統中,通過接口技術讀取患者在“軍衛一號”HIS中的基本信息以及醫生所開具的醫囑,并在移動護士站和PDA上予以體現。在醫囑執行之后,自動(PDA)或手動(移動護士站或PDA)填寫醫囑處理時間,并將醫囑處理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通過接口反饋給HIS進行記錄,從而完整地記錄整個醫囑的生命周期管理。應用服務器中的中間件負責移動護士站和HIS之間的權限校驗、負載均衡、同步處理和系統自動升級服務。
2.3條碼和RFID技術條碼和RFID技術主要體現在患者診療信息、身份信息、藥品信息及標本信息等標簽的搜索、錄入和識別。通過使用條碼和RFID技術來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保證信息的準確程度,也杜絕了人工判斷所造成的差錯。
3結語
醫院的護理工作在發展中引入了各個類型的新設備和新功能,從而使護士工作與患者臨床之間無限接近,這也是對一些原有的需要手工操作的業務向數字化和無紙化的轉變[6]。通過移動護士工作站的實施能明顯感受到,移動護士站是對原有護士工作站的一個有效補充和發展,其通過便攜設備,利用無線網絡以及操作方便的軟件,保證了護士工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也使護士在工作中能有更多時間實施治療、護理以及與患者進行溝通,有效地提高了患者、醫師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作者:蘇玉成蔣昆張亞娜黃陸光禹汛單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數字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