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共享經濟下民宿建筑設計理念的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透明公平消費,共享經濟紅利已成為新時期經濟發展的主題。旅行住宿業作為共享經濟行業細分市場的重要領域,正面臨改質性的變革形勢。民宿業———這個從傳統住宿業衍生升華的“新寵”,如何在波瀾壯闊的市場大潮中生存和發展,把握方向,創新思維至關重要。通過對民宿的建筑設計理念的探討分析,提出了共享經濟時代,只有提升民宿建筑設計品質和內涵,體現出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的融合以及民宿主人的品味和情懷,才是民宿的立意之本,經營之道。
關鍵詞:共享經濟;民宿;建筑設計;主題
0引言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正顯現出從走馬觀花式的景點局域性旅游向自由休閑式的全域深度性旅游的轉變,從而實現了產業資源的優化,城鄉發展的互動以及古今文化的融合,共享共榮的旅游經濟發展態式正在形成。民宿作為一種百年的旅游業態,已打破局限性的“農家樂”“體驗區”,從鄉村向城市、景區不斷拓展,有的甚至自成一景,在旅行住宿行業中大有后來居上,席卷全國之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民宿總量已近5萬家,而且仍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民宿已不單純是鄉村旅游的配套性、提升性產品,已成為人們實現自我夢想和追尋另類生活方式的一種載體。
1中國民宿業的形勢及建筑設計的現狀
世界民宿業從最初歐洲小鎮的鄉村家庭提供簡單住宿與早餐,到鼎盛時期的美國、日本、臺灣地區,各種功能齊全、體系豐富,主義突出的民宿層出不窮。在質變升華的過程中,民宿的融入性、和諧性的設計風格,一直貫穿著其發展的主線。而在當今中國的民宿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品市場良莠不齊,雖然不乏香格里拉松贊茨中山居、杭州菩提谷、蘇州隱廬同里別院等精品,但“農家樂”類型的民宿仍占據主導,其“設計低劣、層次不高、功能單一、互動性差”等弊病不斷顯現,有的甚至屬違章建筑,破壞生態環境;有的民宿外表奢華,內涵缺失,一副星級酒店的設計與民宿貼心交融感的本意大相徑庭;有的民宿在建筑設計中沒有合理的對當地傳統建筑風格和流派的傳承,對當地自然資源、氣候條件、風土民情等缺乏研究,在設計上生搬硬套的現象相當嚴重。功利性和盲從性的缺陷已成為民宿業的致命軟肋。根據艾瑞咨詢公司的《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短租市場交易規模達87.8億元,較2015年增長106.1%,市場維持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到125.2億元。報告認為,在線短租市場風頭強勁的原因,主要是基于長期的市場培育效果和平臺競爭加劇,優勝劣汰的“二八法則”開始顯現。而且,據調查有93.7%的用戶出游會繼續使用短租平臺,有96%的用戶未來會把短租平臺、經歷推薦和分享給親朋好友。因此,在“互聯網+”和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民宿業將迎來爆發式的契機。但是,目前中國的民宿產業,許多消費者對民宿仍然抱有太多的疑慮,往往將民宿等同于廉價旅社,從而使普通民宿對比經濟型酒店在線上和線下平臺中都暴露出后勁和競爭力不足的缺陷。如何在民宿業的彷徨期,把握明確的方向已至關重要。因此,在共享經濟的時代,民宿業的發展基礎在于其獨特個性和真誠良心的建筑設計,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和“過路性消費”的時代在網絡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已一去不復返了,線上定房、透明消費、網上評分、智慧管理已成為主流。一座沒有主題、沒有靈魂、沒有深度的民宿將逐步被時代淘汰。
2民宿的建筑設計理念
民宿的發展趨勢,基本上是從傳統民宿到精品民宿,再到奢華民宿,最后應回歸為主題民宿的階段。好的民宿,并不只是建筑形態、室內裝飾以及視覺空間的表象,關鍵在于設計中規劃布局和生態系統的營造,而且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景觀、特產、文化、產業等資源的配置,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文化的滲透。因此民宿設計,并不是一種單體性設計,而是一種融合性和宜居性的整體考量,才能最終達到水乳交融,回味無窮的效果。
2.1圍繞特色的經營主題
從消費市場上看,民宿面對的并非一種剛性需求,它所經營的是小眾和特定的市場群體。這就要求民宿的設計原則必須基于其特有經營主旨,也就是主題、特點、內容以及市場定位將決定民宿建筑的風格、創意和美學。同里花間堂-麗則女學在做設計時,將這座老宅立意為“名媛初成長”,在保持原有的格子窗臺設計的基礎上,用藍白相間的窗簾配合光影折射的效果,營造出民國時的情境,讓住客常有時空變幻,撫今追昔的情感交織。對民宿經營主題而言,一般可歸納為五大類。
2.2把握地域性氣候差異
建筑設計的精髓不僅是完美的外觀,最重要的是為住戶提供一流的舒適度。這就要求在民宿的設計中,切勿盲目抄襲,要因地制宜,精準把握當地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用設計的張力和外延去發揮或彌補當地氣候資源的優劣。如:北方的優勢在于陽光日照和分明四季,這有利于民宿建筑輪廓線和陰影表現力以及天井、庭院植物色系變化度的布局;而冬季的嚴寒漫長,則對暖氣的供力和室內空間結構以及窗戶等細部的關系在設計要有周全的安排。對于南方雨季長的特點而言,就要求民宿的設計應充分考慮通風和防腐防潮的問題以及大管徑排水等隱蔽工程的配套,在建筑空間結構上可增加室外或半室外的空間布局,盡可能營造出靠山面水的風水格局,多用水的靈動表現出一種清新怡人的感覺。
2.3突出低碳環保概念
民宿的規劃設計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法則一脈相承,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選取應就地取材,以土、木、石、草等原生態可循環類物資的利用率最大化為前提,讓民宿融入到原住民的古屋群體中。如莫干山裸心谷民宿以石木為基,竹土為墻,草葉為頂,建成夯土小屋、樹頂別墅,特有的圓形建筑依偎在山水間,猶如散落人間的星辰,整體生態環保系統的布局和營造,發揮得淋漓盡致。漳州古山重的云棲山舍民宿,以當地鵝卵石的質感,用泥土的厚重,樹木肌理效果,再配上閩南特色的石磨、石臼和油缸,從而打造出自然和諧、古樸溫馨的居住空間。
2.4傳承本地特色
文化中國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別具特色的地域性傳統建筑,如: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閩南古厝、土樓,廣東(閩南)番仔樓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還有各類建筑的代表性元素,如:意寓“有天有地”的庭院、江南水鄉的“青瓦白墻”、徽派建筑的“馬頭墻”、閩南古厝的“五腳矩”“和尚頭”“燕尾脊”,古代建筑的“坡屋頂”和“飛檐翹角”等。因此在民宿的建筑設計中,應充分融入當地的傳統建筑特點,與當地文化背景相融合。同時必須神形兼備,因為古代的建筑并不單純對美觀、雄偉的考慮,很大程度是出于對于采光、排水、遮陽(雨)、防火、防盜等功能出發。江西婺源的九思堂,不僅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馬頭墻、正堂天井、頂梁大柱、雕花大窗、青石板等傳統建筑格局和裝飾元素,而且又開辟出徽墨和傳統毛筆的制作空間。杭州桐廬畬念民宿,以畬族四大姓氏為建筑的四個組團,充分借鑒了畬族“茅寮”“瓦厝”“排屋”以及雙坡屋頂的建筑形態建造,并以畬鄉茶藝、編織藝術、紅曲酒釀制為特色空間,處處透著畬漢交融的濃濃情誼。置身其中,一種穿越感油然而生,這不是設計中空間重造的感覺嗎。
2.5體現精簡的空間結構
這種簡單而大氣的精品化設計理念,往往摒棄奢華和拖沓,來確保主題性效果的凸顯。而這對空間氛圍的布置、建筑材料的質感以及裝飾色彩應用往往要求嚴苛,如廈門的“那廂”民宿以木為主材,以灰為主色調,配以充滿遐想的藍色,每個房間都有獨立的觀海陽臺,有的房間甚至將礁石創意性的嵌入其中,營造出山石為伴,遠觀滄海的胸懷。簡約的空間不僅需要靈活應用大面積色彩,而且在建筑外墻、公共空間以及居所房間都要體現內外有別,外墻用色可張狂甚至震撼,而室內一定要溫馨暖人。同時也要求花草在色彩的調劑上恰到好處,營造出“人在草木棲,悠然自生活”的生態空間。如臺灣南投清境的普羅旺斯玫瑰莊園以亮麗的黃色為建筑主調,秋冬門前兩行紅褐色的落羽松意外地成為景觀招牌,加上園內各色玫瑰的襯托,使這座歐式風格的建筑充滿夢幻般的異國情調。
2.6注重細節的功能配套
細節是決定民宿成敗的關鍵,一座好的民宿,必定充分反映出民宿主人的品味、風格。而民宿和酒店的最大區別是,民宿永遠將客人當成家人、朋友。這就要求民宿不但能提供吃、住、玩的基本功能,而且在空間的設計、氣氛的營造以及對生活的態度都得有貼心的功能配套。因此,民宿從建筑感觀到照明通風,從庭臺樓閣到一草一木,從家居和飾品配套到用品的選擇和擺放,都要用心去打造出溫馨愜意的休閑空間和最具主人情懷的環境空間。莫干山裸心谷民宿在原生態的把握上,小到連筷子,都制作成枝干形。在互聯網時代,只有細致入微的功能設計,才能讓相互欣賞的客人共同推介和分享。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共享經濟爆棚的今天,當線上眾籌成為主要籌資和推介方式的時候,打造一座富有生命力的民宿產品是互聯網帶給民宿業新的商機。而這恰恰就需要一種來自心靈又源于生活的設計理念,才能推動民宿業的持續、滾動發展。
參考文獻
[1]艾瑞咨詢研究院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Z].2017.
作者:蔡旭海 單位: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朝陽園區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