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特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和企業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滲透,旨在培養創新、創業、實踐型專業人才。實施以人為本的綜合素質教育,是環境設計專業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通過多方向、多層次專業交叉的“雙創”教學模式研究,多專業、復合型跨學科創新課程體系設置研究,產、學、研項目式實踐創新型課程體系設置研究,可以培養適應新型技術領域、新型項目、新型業態的科技研發應用技術人才。
關鍵詞:雙創;環境設計;多學科;交叉特性
“雙創”,即創業、創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背景下,培養高素質的“雙創”綜合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使命。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學需要突破專業、學科、部門的局限,改革并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學科間的交叉滲透,以此滿足當今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交叉學科指打破學科間的界限,通過融合兩個或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系,促進解決單一學科難以解決的問題,屬于跨學科研究。包豪斯學院提倡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新材料、新技術、新發明對現代設計的影響表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對于現代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環境設計師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而且需要具有創造力、想象力和表現力,通過不斷創新滿足個性化需求,以適應行業發展。高校教學工作的重心是人才培養,環境設計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心理學、建筑學、美學、社會學、工程技術科學等多個專業領域,這一學科綜合性強、跨度大,具有多學科交叉特性:一是將環境藝術設計和藝術領域范圍內的學科相聯系;二是將其他不屬于藝術領域的相關學科和環境藝術設計相聯系,以體現專業性。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跨界創新型教學,以培養多層次、多方位的創新人才為主要目標,提倡不是教會學生特定的設計技能或設計方法,而是培養以跨學科視野和思想面對設計新對象、新挑戰和新問題,將創新思維運用于解決不同領域的問題。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實施以人為本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這些是目前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
一、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目標
1.促進學生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碰撞
環境設計專業屬于藝術領域,主要培養學生表達美感和空間造型的能力。感性思維指主要通過事物的表象進行思維。理性思維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環境設計專業本身就具有跨學科性質,環境設計作品要體現美學、工程學、力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通過多學科的跨界整合,加強與外界的多方交流,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能打破以往封閉式的課程體系,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方式,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環境設計專業涉及學科眾多,知識結構復雜。只有通過多學科交叉,將不同背景的思維方式融合,構建理性思維為基礎、感性思維為方法的思維模式,才能將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思維式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探索和創造,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2.突出應用型高校的特點,培養“雙創”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雙創”人才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提高辦學質量、打造特色專業,是各高校重視的課題。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由研究型向實踐型轉變,這樣才能與社會接軌,突出應用型高校的特色。在“雙創”時代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培養“雙創”人才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這也給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只有培養“雙創”人才,才能適應不同產業新型業態、新型項目、新型技術領域的科研應用需求。將“雙創”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是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亟須解決的問題。而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跨界創新教學,符合“雙創”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
3.促進學科構建新型專業領域,體現專業領域的前沿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設計基礎+設計理論+專業設計”的三段式課程體系,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和發起者,對學生實施知識傳授和理論灌輸。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對課程問題的理解較為膚淺,缺乏必要的思考、分析調研。環境設計的基礎教學目標不是強調和闡釋功能與形式的關系,而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融合實踐教學,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化,注重設計過程的完整性與連續性,深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解決實際設計問題的不斷實踐和探索過程中,科學思維、設計邏輯、人文意識等都將滲入學生的思想,最終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路和激發創新的發散思維,這對于促進學科構建新型專業領域和體現專業領域的前沿性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
1.多方向、多層次專業交叉的“雙創”教學模式研究
環境設計專業多方向、多層次專業交叉的“雙創”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跨學科的思想與視野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對象和新挑戰。環境設計屬于藝術設計中的一個專業方向,與平面設計、裝飾藝術、產品設計和服裝設計等并列。從學科知識看,環境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其他藝術設計方向的基礎知識具有相關性。通過各專業的協調發展,將視覺傳達設計元素融入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課程,通過具有差異性的專業融合,可以形成全面的、系統的設計課程體系。環境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方向包括公共空間家具、居住空間家具、辦公空間家具等,可以與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等專業結合,通過家具設計中的人體工程學掌握尺度、材質、設計風格和使用功能等,從而進行原創設計。將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相結合,如,將生態學、植物造景設計、環境心理學融入景觀設計課程,將管理學、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結構學、材料學等融入室內設計課程,可以激發和鼓勵學生多方面創新,從而加強其實踐能力。創新型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打破同質化的教學局面,創新教學,突出課程體系的前沿性、復合性、應用性專業技術在不同產業項目研發方面的跨界創新需求。環境設計專業需要通過多方向、多層次的專業交叉融合,構建“雙創”應用技術課程體系。
2.多專業、復合型跨學科創新課程體系設置研究
為了聯系鄰近專業、實現學科交叉,完善學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研發能力,教師要將不同專業學科相結合,促進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學生相互間取長補短,激發思想的火花。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環境設計專業除了學校規定的必修課程外,還需要加強學生對于社會學、文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跨界學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了實現跨學科培養教學計劃,需要改革創新課程體系。為了實現不同年級學生共同學習,課程體系改革可采用模塊式教學,將有交集的學科組成一個模塊。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將環境工程的項目、科技、生態等與環境設計專業相融合,與產業的前沿性技術交叉,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技術能力培養落到實處。通過創新課程設置,促進多學科專業知識的碰撞,引入創新、創業項目與技術。將地方特色引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可以推出地域性特色專業辦學模式;加強慕課、網絡課程的實施,推動本專業與鄰近專業課程組合,實現跨界創新。這樣既能促進傳統環境設計專業向當代社會新型產業轉軌,又能落實國家對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的目標。
3.產、學、研項目式實踐創新型課程體系設置研究
以往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學科式課程較多,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雙創”實踐型課程較少。通過實施產、學、研項目式實踐創新課程體系設置研究,開展開放式應用技術研發教學,能有效縮短“雙創”人才培養周期。產、學、研合作的過程,就是應用技術研發與創新的過程。環境設計專業構建產、學、研項目式實踐創新型課程體系,通過實施一體化的產、學、研“雙創”工作室教學實踐,能有效轉變以往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并轉變為真題真做的項目化教學,促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從而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項目式實踐教學法以工作室場地作為支撐,將教師的科研項目融入教學,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在其中起輔助作用,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作為主體解決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的以產、學、研為主導的工作室制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可提高學生的“雙創”素質與能力,而且可以構建以環境設計專業為核心的創新型專業特色教育體系。
結語
學科的調整和構建,促進了交叉學科教育的發展。培養“雙創”人才和促進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是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總體趨勢。在“雙創”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要開展多方向、多層次的學科交叉研究。將環境設計專業與相關專業相結合,不僅可充實學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而且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多專業、復合型跨學科創新課程體系設置研究,為環境設計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學科視角,使環境設計教育更具廣泛性、實效性、全面性。通過實施產、學、研項目式實踐創新型課程體系設置研究,開展應用技術研發教學,使教學內容與企業項目有機融合,從而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研究,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加快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基金項目:重慶市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環境設計專業多學科跨界‘雙創’型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93328。
參考文獻:
[1]周峻嶺.“跨界”創新型項目模塊教學——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營為例.裝飾,2016(10).
[2]余然.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交叉課程視角下的微課設計研究.藝術科技,2018(6).
[3]尹成偉.跨界設計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藝術科技,2016(1).
[4]段雯.高等院校環境設計專業與雕塑學科交叉實踐教學.價值工程,2017(16).
[5]鄧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跨專業多學科交叉教學的重要性探討.美術教育研究,2018(11).
作者: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