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數據技術帶來新聞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新聞從單一形態的媒介產品轉向多元交互的全媒體產品。新聞生產技術變革和媒介融合帶來的傳播模式的多元,導致新聞采編工作發生了重構,傳統的電視新聞采編理念已經不適用于全媒體環境下的采編主體、媒介產品、交流機制等新聞生產方式,這就要求在大數據時代,從報道策劃組織、采編結構到采編流程等都要創新新聞生產理念,跟緊時代的步伐。
關鍵詞:大數據;電視新聞;采編理念
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博弈開始轉向全面融合。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新聞信息的消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發生改變,由單一的生產主體轉向多元化生產主體,由分散的傳播渠道轉為集成性、系統性、社交性的傳播平臺。伊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中曾提出,“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①。新媒體文明的加速進化,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在堅守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發展新媒體、新技術的新聞生產、傳播理念。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是新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根本遵循,也是戰略指引,新時代下新聞生產理念的更新和采編工作的重構刻不容緩。
1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
1)新聞采編業務流程再造。傳統的電視新聞生產方式是以記者和編輯為新聞生產主體,新聞記者有定向的跑口新聞,在編輯策劃后進行目的采訪,也有獨立性的主動采訪。新聞記者會兼職新聞編輯,在直播性新聞現場快速采寫,但大部分新聞稿件的組織都是通過編輯后期的整合和優化,形成版面和欄目。傳統的電視新聞生產環節多,且環節之間相對獨立和封閉,采編流程之間阻礙交流的壁壘提高了新聞制作成本,而新媒體的采編業務打破了環節壁壘,如新華社李從軍所言,“在網絡信息時代,技術的力量使得信息傳播成本極大下降,信息傳播的渠道幾乎擴充到無限,傳統的工作流程就無法應對,導致傳統媒體在爭奪用戶、市場和輿論陣地的競爭中落在下風。”②集成性的融媒體新聞生產環境必然要優于各自為戰的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打破采編播之間的環節壁壘,形成協同一體化的傳播合力,協同生產、聯合作戰,能夠從最大限度提升媒介產品的生產效率。人民日報在2015年成立的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就是采編業務的整合和再造,是一個新聞處理技術、新聞內容資源共享的內容創新平臺。
2)新聞采編組織的重組。電視新聞采編組織的形態以欄目組的形式獨立存在,平行布局,每個節目組都有編輯、記者等完善的人員配備,而新媒體部門是獨立于新聞組的新聞生產系統,在遇到突發性新聞事件時,不僅會遇到多個媒體的競相爭采,還會遇到一媒體不同欄目組的多個記者采訪,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導致新聞內容的同質化。這種從采編生產、節目運營到審核管理的多層級組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聞生產資源的自由流動,成為不利于資源共享的組織壁壘。要適應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集成性和立體化特點,就要重組新聞生產的媒介組織,打破同一媒體內記者、編輯以節目組為單位,拉幫結派各自為戰的組織形式,形成協同采編、多位一體的高效組織形式,一方面能夠強化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生產理念,另一方面能夠降低新聞生產的成本。
2新聞采編的價值堅守
中央電視臺和區域性主流媒體“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在新時代要繼續堅持黨性原則,發揮黨和人民的喉舌功能,發揮輿論主陣地的主力軍作用,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臺之本。在媒介技術和傳播方式日新月異的媒介環境中,新疆衛視作為西北區域的主流媒體,要加快打造新型媒體集團,適應互動性、差異化、分眾化的傳播方式,構建輿論引導的新格局。在強調技術驅動和制度改革的同時,堅持“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以優勢內容帶動新聞采編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改革的軟著陸,強化區域性主流媒體在新聞輿論引導方面的話語權。
3新聞采編的創新路徑
1)確立采編發一體化新聞生產模式。新聞生產模式直接影響著新聞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上文提到,單一業態的傳統新聞生產流程存在環節壁壘,造成新聞生產成本的提高,阻礙生產資源的流通。從縱向維度來看,電視新聞的采編發模式受到電視欄目固定時間、時長的限制,新聞的播放難以保障時效性。從橫向維度來看,新聞內容的多樣式、編輯加工的多重標準、分發播放的多個媒體渠道對于單一的新聞生產模式都是不小的挑戰。這就突顯了構建集成式策劃、多樣采集、聚合式加工和整合式的集成一體化新聞生產模式的重要性。這種集成化的新聞生產模式對數據新聞、突發性新聞等有強大的包容度,能夠緊緊圍繞新聞策劃來進行新聞產品形態的創新,把各自為戰的節目組轉變為互通有無的立體采編團隊。
2)打造“中央廚房”式超級編輯部。媒介是人身體的延伸,也是一種社會組織。電視新聞的媒介組織架構從行政管理、采編、經營到后勤一應俱全,并且是以相對獨立的形態存在,小到欄目組,大到一個頻道,這種組織形態已經不適用互動傳播、多屏傳播的新媒體信息生產要求。“中央廚房”是人民日報在2015年創建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分發平臺。是傳統媒體創建“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建設成果。“中央廚房”的建設基于雄厚的自身資源、龐大的受眾基礎、多元的新聞產品以及迫切的新媒體發展需求,傳統紙媒在“中央廚房”工程的熱火朝天,對電視媒體是經驗指引也是競爭壓迫。“中央廚房”式超級編輯部是扁平化、開放式的內容生產分發平臺。電視新聞記者和新媒體工作者可以在平臺共享內容資源和技術資源。“中央廚房”融合了傳統電視新聞的文字排版工具、音頻視頻處理軟件,也有數據新聞、VR(虛擬現實)新聞、機器人新聞、H5頁面等富有表現力的融媒體新聞生產工具,傳統新聞編輯工作者可以快速上手制作融媒體新聞產品。所以說“中央廚房”既是共享內容、共享技術的平臺,也是造就新聞人才的平臺。
3)關注UGC新聞生產模式。UGC(UserGeneratedContent)是用戶生產內容,用戶既是平臺的使用者,又是內容的生產者,以論壇、微博為主要平臺表現。互聯網媒體之所以能夠在幾年的時間內擁有用了幾十年積攢的受眾和人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UGC的內容生產模式。這種互動、分享的內容消費方式能夠以指數形式生產傳播熱點,源源不斷的刷新內容。而電視受眾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填鴨式”新聞消費形式,個性化、精分化、互動化的新聞需求也讓電視新聞產品倍感無力。因而,電視媒體在進行融媒體建設中,要轉變受眾理念為用戶理念,在新聞的策劃、采集、編輯和傳播中都照顧到用戶需求和體驗。
4)技術創新引領產品采編播流程創新。媒介進步總是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媒介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媒介技術史。王振鐸在《編輯學原理論》一書中從編輯學的角度來分析媒介融合的原理,認為媒介融合是媒介轉型中的傳播力提升,是信息生產力的釋放。由此看來,傳統媒介在傳媒技術主導的媒介融合中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電視、廣播和紙媒在媒介技術方面受困與體制,有著先天不足。相反,諸如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互聯網媒體,在技術創新方面總是占得先機。網絡新聞開發的機器人新聞能夠在幾秒內自動編排出一則邏輯清楚、語言精煉的專業新聞稿,并且圖文結合,比如網易新聞的機器人在里約奧運會中大放異彩。還有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呈現,對大數據技術人才和數據資源匱乏的電視媒體在數據新聞生產上舉步維艱,央視新聞的數據新聞基本都借助了騰訊、京東等網絡媒體的大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持。
4結束語
新疆衛視作為區域性主流媒體,在新聞生產和輿論引導方面責任重大,要明確自身的主體責任意識,通過內容生產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社會和經濟兩個效益均佳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整體優勢,進一步增強主流媒體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陸蓉蓉.融合背景下的區域性主流媒體電視新聞創新芻議[J].電視研究,2016(4):10-12.
[2]閆光杰.新媒體背景下地方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5(4):33-34.
[3]段樂川,路暢.論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與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16(8):97-101.
[4]馮啟俊.大數據背景下新聞采編理念創新路徑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7(6).
[5]蔡雯,鄺西曦.從“中央廚房”建設看新聞編輯業務改革[J].編輯之友,2017(6):5-9.
[6]葉蓁蓁,關玉霞,戴玉,等.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數據+”模式推動媒體供給側改革[J].新聞戰線,2016(7):10-13.
作者:吳蕭 單位:新疆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