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節目展示泥塑工藝品的手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代電視雜志》2015年第七期
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是傳播族群文化、釋放人文內涵、推動傳統更新的重要平臺,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營造的視聽感官體驗細膩真實,對于有形文化的展現尤其鮮活真切。而泥塑作為一種極具民間文化傳承性的手工藝術品,其所蘊含的視覺觀賞性與文化承載性都毋庸置疑,通過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的視聽化呈現,也完成了媒體價值凸顯與社會傳播擴散的交互同步。而在品類眾多的泥塑作品中,有“蘇北重鎮、霸王鄉梓”之稱的宿遷地區所產的泥塑工藝品,尤為業界推崇、民眾喜愛,并頻繁出現在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中,逐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展現手法。鑒于泥塑屬于靜態化的實物美術藝術形式,宿遷泥塑又偏重“宜靜樂幽”的特點,所以在節目的編排上,一些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靈活采取了動態化音像攝錄的處理方式,通過鏡頭角度調整、模擬動畫、局部特寫等表現手法,來充分強化宿遷泥塑工藝品簡約靈動、清新超然的視覺美感。通過以上表現手法的運用,使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中宿遷泥塑工藝品所釋放的人文藝術魅力鮮活醇美、綿遠無盡。
一、運用不同鏡頭視角,展現作品多變的輪廓線條,突出精致高超的雕刻筆法
作為一種將人文文化轉化為可視媒體形式的電視節目載體,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一直講求視覺感官體驗與文化內涵釋放之間的水乳交融。宿遷泥塑是蘇北地區民間藝術的代表之一,其歷史可上溯至北宋之初,在發展過程中又經歷了其他美術流派的影響、諸多藝人的改良,繼而形成了注重線條觀感、崇尚簡約靈動的獨特風格。為了讓觀眾更為真切地感知到這一美術珍品整體性的外觀美感,在電視節目之中,通過運用平視、俯視以及仰視等不同視角的鏡頭切入,來直觀展示各類泥塑工藝品的鮮活姿態,如人物類作品中的肢體動作,山水類作品中的清幽佳境等。而在不同視角鏡頭的捕捉呈現之下,觀眾可以清晰得見工藝品上粗細長短不同、深淺綿延各異的雕劃線條,為泥塑藝人精致高超的雕刻筆法所深深折服。例如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的《走遍中國》、山東衛視的《旅游365》、北京衛視的《四海漫游》等人文鑒賞類電視節目之中,就曾對宿遷泥塑進行過專門的介紹與探訪。
《走遍中國》中的三集紀錄片“走進古彭城”,以一集的時間長度,系統概述了宿遷泥塑的發展歷史與時下現狀,其中以多樣化鏡頭來展示各類泥塑工藝品的外觀美感,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了這一流傳數百年的民間美術工藝品的獨特韻味。在“走進古彭城”系列紀錄片的第二集中,欄目探訪了位于駱馬湖畔的泥塑園區,其先以平視鏡頭來展示該園區內隨處可見的泥塑半成品,接著選擇了一組以舞蹈為主題的人像泥塑,通過近景鏡頭的平視前推,可以清晰得見泥塑制作者使用尖口長刀輕快鑿雕出環繞方石一周的方折細線,接著調整為側面俯視鏡頭,突出人物傾斜頭部、扭動腰肢以及伸屈雙腿等具體動作,泥塑制作者再用斜尖口長刀雕劃出人物高帽、衣裳以及手握的樂器,其線絲凝動宛轉而疏淡連貫,翩然起舞的盈盈之態遂生石上。再通過大角度的仰拍鏡頭,以觀眾的視角為支點,可以得見泥塑制作者又以輕夾斜尖口長刀豎向用刀、橫向淺轉短毛粗筆的方式,快速鑿劃出兩名臥坐觀舞的人像輪廓,其線絲雖略顯圓潤散漫,然而稀疏有致,恰與構成舞者翩躚姿態的疏淡線絲彼此呼應,令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二、借助豐富的模擬動畫,講解具體品類的形態造型,闡述巧妙出眾的設計構思
得益于影音技術與媒體設備的提升、改良,時下的文化鑒賞類電視節目,已經不再局限于之前單一的旁白解說、簡略的影像配合以及冗雜的文字介紹,而是越來越多地融入了一些新穎趣味的互動元素,以凸顯娛樂性與人性化。考慮到宿遷泥塑的美術工藝品屬性,在一些以年輕觀眾為對象的電視節目中,開始引入先進的媒體影音設備,借助豐富多樣、生動逼真的模擬動畫,來對具體的泥塑品類的形態造型進行細致講解。如人物類作品中的四肢與衣裳的搭配比例、花鳥類作品中的花卉鳥獸擺放堆疊、山水類作品中的峰巒草木的縱橫呼應等等,都可以通過模擬動畫來一一展現給觀眾。而通過觀賞泥塑工藝品制造流程的動畫模擬,觀眾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常用的藝術設計手法,如焦點烘托、框景放大、層次交叉等,從而領會宿遷泥塑巧妙出眾的設計構思。
以山東衛視的《旅游365》為例,該節目偏重傳統文化的全新視角解讀,力求向年輕一輩的觀眾普及相應的傳統文化常識。其呈現形式也相對新穎,善于將深受青年受眾喜愛的動畫元素進行靈活融入。如,在2014年宿遷泥塑作為重要道具,出現在民國奇情偶像劇《戰道天問》之中后,引發了不少年輕觀眾的探究興致,《旅游365》為此深入宿遷北部泥塑集聚區,細致記錄了該地區泥塑工藝品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過程。為了讓觀眾更為真切地感知這一美術工藝品所體現的藝術構思,其通過模擬動畫的形式,結合對泥塑工藝品的實地拍攝,分別解析了各類泥塑工藝品中人像、飾物、鳥獸、花木、峰巒、溪流等等的位置,利用簡單的動畫演示,介紹了何為眾星拱月式的焦點烘襯,何為縱橫交叉的中心點綴,何為疊加鑲嵌的留白造景等。與單一的文字表述所不同的是,簡潔明快的模擬動畫,可以讓觀眾清晰感受到點、線、面之間的各種構造關系,如山水類作品之中點與點之間的距離、方位的調整,人物類作品之中點與線之間的相交、平行的拿捏,花鳥類作品之中線與面之間的疊加、穿梭等,都顯得一目了然、簡易鮮活。所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模擬動畫講解各類泥塑種類,可以使觀眾更為細致地領略作品的設計構思。
三、采取目標特寫,品鑒代表佳作的斑斕色韻,彰顯細膩靈動的色彩運用
在電視文化鑒賞類節目出現形式、內容的同質化趨勢之后,一些電視節目開始采取“返璞歸真”的制作手法,通過將色彩元素進行最為直接、簡約、真實的呈現,來重新調動觀眾的觀賞興致。譬如在2014年4月,中國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主辦了大型的民間泥塑藝術品展覽會,其中,首次參展的宿遷泥塑甫一登場即驚艷四座,細膩靈動的色彩呈現令前來觀覽的人們紛紛駐足。其中參與報道此次泥塑藝術品展覽會的《時尚旅游》節目,通過細膩鮮活的特寫鏡頭,真實還原了這一藝術門類的斑斕色韻。如在對幾組佛教人物泥塑進行近景鏡頭呈現時,該節目就采用了微距放大與景深后拉的攝錄手法,分別對第一組目標人物的衣裳與配飾所著的亮黃色、朱紅色、濃紫色、重青色等多種鮮亮凝重的油彩進行了細微呈現。第二組目標人物的衣裳與配飾用色風格朗潤、清雅,湖綠、石青、幽藍、絳紅、橘紫等多種淺淡色彩的均勻涂抹勾點如行云流水,盈動、綿遠的色彩氣韻繞生壁上、經久不散。
作者:秦瑾 單位:陜西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