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的成長問題成了高等教育在教學中的關切點。大學生有積極情緒對大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重要的影響,通過不斷地激發人自身的優秀品質從而讓學生能夠顧獲得更好的生活和投入到學習中來。本文就對積極情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進行分析探究,并給予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積極情緒;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積極情緒和大學生心理的關系
積極情緒是指積極的心理態度或者狀態,它是一個人對待自身、他人或者事物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好的建設性的心理狀態。擁有積極情緒在面對工作、面對學習、困難和挫折時,都會從正面的角度去想,從積極的一面去想,從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積極采取行動,努力去做。積極的心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用陽光向上的心去把生活中的一切當作一種享受的過程,這就是積極情緒。隨著我國心理健康研究的不斷發展,情緒發展與學生的健康心理息息相關,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作用。積極情緒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情緒等違背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社會體制也在不斷改革。在龐大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在增加,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在日益嚴重,這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情緒上都造成影響。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上,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推動大學生生理心理的全面發展。
二、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的積極作用
(一)積極情緒對大學生的智力開發有積極作用。積極心理能夠讓學生在面臨工作和學習上的困難時,能夠積極去應對各種困難,這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起到了潛力開發的作用。大學生屬于社會中的一種特殊群體,剛剛走出高中校園,對大學里一切的新鮮事物和環境都會有新奇感,要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來到大學校園喜歡校園的氛圍,喜歡校園的環境,增強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能夠讓學生習慣在大學的生活,增強其智力的開發,以一名大學生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問題,開發學生的智力潛力。
(二)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大學生戰勝負面情緒。大學生身處大學校園,就要懂得在大學里的為人處世,要處理好工作和學習上的各種關系,要處理好在交往中的人際關系,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腳步不斷加快,大學生學習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大學生身上肩負著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要求,學生工作給予學生的各種壓力,在這些壓力不斷聚集的過程中,就會使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的問題,就會阻礙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學習工作等方面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還會影響學生日后的工作。與消極情緒相對的就是積極情緒,積極情緒就是指積極向上的狀態,它能夠幫助大學生走出消極情緒的陰影,幫助學生戰勝負面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積極情緒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滿足感。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不定性可能也在不斷增加。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可能和各種各樣的挑戰,這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都有著不同于之前的挑戰。讓大學生用積極的情緒來面對未來未知的不同挑戰,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所帶來的困難,讓學生能夠在積極情緒的引導下,以正確的心理狀態來面對周圍的環境和各種突發狀況的發展。以積極情緒來適應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適應周圍的環境,他的滿足感也就會隨之上升。
三、發揮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促進作用的途徑
(一)豐富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不能僅僅在心理課的教育上,這種專業心理課的教學形式不能夠滿足學生擁有積極的情緒。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情緒和學生身心健康結合起來。可以通過其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潛移默化灌輸積極情緒對學生自身的影響。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敘述名人的故事熏陶學生對積極情緒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其他專業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二)發揮教師情緒感染作用。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對象。但是在積極情緒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積極溝通,建立起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主動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情緒感染的作用,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一是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要適當調節學生的負面情緒,糾正學生在某一事件上的不正確的想法,掌握方法時時刻刻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情緒;二是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為學生樹立起優秀的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要保持高昂的情緒,為學生樹立積極情緒奠定基礎;三是教師要尊重學生,與學生的談話要互相平等,用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學生,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要逐漸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在心理上的問題。大學生在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沒有認識到積極情緒對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會以一種偏見的視角走進心理健康的談話,這是教師和學生間溝通的阻礙,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學生,要有積極活潑,富有感染力的姿態來接納學生,親近學生來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結語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特殊群體,雖然已成年但沒有邁入社會,雖然生理已經成熟,但心理還需要完善。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態度欠缺,不能準確客觀認識自己,身處于矛盾的狀態,最終導致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對學習沒有興趣,對工作不積極。因此,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和帶頭的作用,豐富教學課堂模式,讓學生在教學中潛移默化認識到積極情緒對自身的積極情緒的影響,從而糾正學生的負面情緒,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的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健康度過在校的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羅晴.新形勢下引入心理咨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出國與就業,2010,20
[2]李旭冉.和諧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0
[3]謝元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心理咨詢平臺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作者:鳳姝 單位:六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