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相對于其他公共設施項目小農水建設具有建設公益性、經濟保護性、維修性以及服務范圍廣等特征,在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重建輕管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數地方農村水利設施的管理流于形式,致使一些農村水利設施被損壞,小農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呈現出產權不清、責任不明、有人建無人管等一系列的問題,文章在探討與分析了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水利;問題分析;建設管理;對策建議
引言
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工程形式多樣、分布范圍廣、建設規模小、數量多等特征,因此可稱為小農水,主要是指通過農業灌排設施的配套、完善以及水利設施修建等方式,改善當地水利條件和調節農田水分狀態,從而更好的促進農業穩定高產和滿足農業生產發展需求[1]。小農水的建設與管理占據著重要地位,推廣應用小型水利工程不僅可有效解決農田灌溉與排水問題,而且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目前,我國大多數小農水具有公益性特征,主要有防洪工程、蓄水工程、引調水工程、灌排配套工程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組成,主要包括支渠以下的溝、渠、圩、壩、橋、涵、閘、跌水、水庫、機井、排灌站、農村水廠等。這些水利工程的經濟回報較低甚至無法滿足日常的維修與管理,然而在保障農村日常生活和當地農業生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設管理方面傳統的小型水利工程受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影響,雖然有些地區建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但是多數農村尚未建立,主要靠基層鄉鎮水利服務站進行管理,由于經費投入不足,通常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需求且存在一定的缺陷[2-4]。因此,為強化民生水利發展和順應時展要求,在小農水建設管理方面亟需推進體制改革,不僅能夠提高用水效率和節約農田用水,而且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村水利工程的功能效益,提升當地農民經濟收入和農業發展。
1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特點
1.1服務范圍廣和特定區域的服務
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不僅要滿足當地農業生產排水、灌溉等生產活動,而且還要在雨季調節雨量從而避免由于洪澇災害而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與農田沖毀,另外為緩解干旱災害壓力還要在汛期蓄積雨量,所以小農水具有的多樣性功能決定了其建設管理的復雜性,從而加大了有關工作量與內容。另外,由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運行周期較長且存在年久失修的情況,從而不利于工程的后期管理與維護,為了能夠繼續使用當地管理部門既要保證設施的穩定性,還要做好風險事故防范相關工作。所以,風險事故多、管理難度大、服務范圍廣等為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存在的主要問題。小型水利工程不僅是服務區域內各種配套設施與自來水廠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而且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如建立水廠不僅可為當地居民提供必要的水資源,而且能夠創造勞動崗位促進就業[5]。因此,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可為當地的生產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資源,并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
1.2經濟保護性與維修性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作為公共基礎性建設設施通常無需農民出錢投資,且對個人利益不會造成顯著影響,但是卻能夠保護農民的自身利益和促進農業發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經濟保護性特征[6]。另外,為確保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確保農民的公眾利益,降低公眾資產受洪澇災害的威脅和侵擾必須定義維護農田水利,進而滿足農業的生產發展需求和體現公眾服務特色,所以還具有一定的維修性特點。1.3公益性特點政府出資和群眾出力通常為小農水建設的主要方式,因此農村水利屬于一種不考慮經濟回報的公益性富民工程[7]。由于小農水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因此其建設管理與維修維護通常由政府出錢進行宏觀干預,在長期作用下其生產升本不斷提高并超過政府的可承受能力,在小農水管理與建設中逐漸出現力不從心和被忽視的現象,部分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其功能作用顯著降低。
2新農村建設中小農水運行管理存在問題
由于小農水建設工程規模小、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運行條件惡劣,客觀上給運行管理帶來了困難。再加上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缺乏更新改造和日常維修經費,以及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因素,顯著影響著水利設施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和可持續運行。根據可持續能力與運行狀況分析可更好的掌握小農水的運行狀況,通過加強小農水運行管理提高其服役運行的綜合效益。
2.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政府部門會派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和監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監管部門在項目建設完成后會離開,從而使得小農水在長期運行過程中出現無專人管理的現象,其主要原因為在配水、輸水和引水等一些子工程中農民經常用到的只有配水部分,并且這部分往往很少出現問題[8]。而作為農民集體公用部分的輸水、飲水工程出現問題的概率較大,如果出現損壞則難以修繕,這對當地居民的生產與生活也造成了極為顯著的不利影響。政府依托中央專項資金建設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屬于惠民工程,在建設完成后施工單位不負責維修與管理,因此在管理方面部分公用工程缺乏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
2.2小農水建設管理職責不明確
小農水建設管理職責不明確也會引起一系列其他的問題,屬于集體共用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通常由附近村莊或農民小組所共用,若這部分共有的工程出現問題將會出現無人修繕、互推責任的問題,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小農水的正常使用〉]。另外,小農水工程由于管理不當、維修不及時等情況,從而造成農田灌溉與引水困難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時更加突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維護與運行涉及到的范圍較廣、因素較多,如果沒有明確的管理職責很容易出現無人負責的情況,從而大大降低了事務處理的效率并影響當地的農業發展。另外,從防汛抗旱的角度分析,管理職責沒有落實到個人還會造成巨大大的災害損失。
2.3農民觀念守舊
農業發展通常受氣候環境的影響顯著,從而使得農村地區的生產發展和經濟收入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對人工投入較多、經濟投入較大的工程農民往往心存疑慮,對小農水建設項目投入預期和實際生產效益會產生質疑,對農作物生產與小農水建設之間的作用管理了解不夠充分。這種現象在我國北方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即使取得了農業豐收也會忽略小農水的效益,將大部分功勞歸結于自然氣候,同時部分地區的降水與氣候基本能夠滿足農業生產需水,由此進一步加深了農民對小農水的不認可程度[10]。
3新農村建設中小農水建設與管理發展對策
3.1建立小農水責任管理可追溯制度
基于目前我國小農水建設管理現狀,為確保水利設施的安全高效運行有必要建立健全管理責任制,只有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并且,為提高水利工作的高效力和實現小農水的政企管理分離,應以責任制改革為契機將水利設施提升至應有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管理與投資運行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安全事故的管控,對于出現的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當地政府、水利管理單位及其相關部門。
3.2加強在建工程的監管,明確管理職責
在提高小農水高效高質的同時還要做好管理有度、施工有值的監督管理,通過完善在建工程管理制度逐漸形成系統、科學的質量監督體系。總體而言,要確保水利工程質量過硬和制度公開透明、小農水建設涉及范圍較廣、參與人員復雜,為確保水利設施的高效運行必須合理規劃建設目標、形成統一、完善的建設體制。在遵循先審批、后施工、再驗收原則的基礎上確保小農水建設有序化、規范化發展。通過將管理職責落實到村委會、村民以及個人不斷完善小農水管理制度,遼寧省某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年久失修、管理責任主體模糊等問題,為明確水利設施管理主體與職責可采取各村民委員會輪流管理的方式,這樣不僅保證了對小農水設施的自行維護與管理,而且避免了出現問題時責任不清、相互推卸責任等情況的發生。另外,為有效解決水利設施技術難以還可通過專門雇傭技術人員進行維修管理,其中維修發生的費用平均分攤給各村委員會。由此以來,不僅延長了水利設施的服役壽命,而且保證了農田灌溉配水、輸水與引水的充足,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3.3提高農民科技認知,普及節水灌溉理念
農業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使得農民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與技術十分重要,要加深農民對科學重點的認識和小農水作用的認知,充分發揮小農水的功能作用。另外,必須從實際出發改變農民對小農水的態度,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民往往注重經濟投入收益和生產效率這兩項因素,因此對農民選擇生產方式時可以小農水為出發點,在不斷加強水利管理的基礎上切實提升農民對其功能、效益的感受,從而提升農民的認可度和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節水灌溉理念是在工程節水技術的基礎上發展節水綜合技術,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將工程措施與農業增產措施組裝配套,以達到節水、高產、優質、高效等目的。為確保水利工程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還是要普及其節水灌溉理念。
3.4推動小農水管理制度改革,強化后期管護措施
強化小農水產權體系改革為推進小農水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前提,農村小農水管理制度改革要牢固堅持的基本方針為搞活經營權限、放松使用權限和明晰所有權限,根據遼寧省產權體制改革相關意見要形成小農水良性發展效果為基本目標,對水庫、大壩、水塘等水源工程通過實施承包、租賃、拍賣等手段確保其防汛抗洪、維護管理的落實到位,另外要進一步搞活經營權限充分落實管理者權利。對一些改革不利的任務按照國家水利部相關要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盡快落實改革編制制度和方案,充分保障小農水的維護費用落實到位。由用水協會統籌安排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用水調度、水費較大以及灌區建設管理等,通過不斷調動用水戶參與小農水改革的積極性充分實現群眾受益、管理和辦理目標的實現。換而言之,就是通過用水協會的合理管控和用水戶的共同修筑水利工程,確實保證用水戶的受惠。另外,為搞好遼寧省小農水管理的體制改革還要考慮當地建設發展實際狀況,明確設施產權與主體,徹底落實建設管理責任。
4結論
綜上分析,在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在管理與建設方面,小農水還存在農民認可度低、責任制落實不明確、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可通過加強農民的科技認知、合理落實責任制以及強化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小農水真正利民、惠民,并推動新農村與現代化建設的穩步實施。
參考文獻:
[1]王清山.農田水利工程供給效果影響機理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8(04):82-84.
[2]涂云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的探討[J].水利技術監督,2016(05):3-4,46.
[3]周曉平.基于網絡分析法(ANP)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績效評價研究[J].江蘇農業學報,2009,25(06):1400-1406.
[4]余順坤,周黎莎,李晨.ANP-Fuzzy方法在電力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01):165-172.
[5]向泉,羅金耀,李小平.基于博弈論法確定小農水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6(06):146-149.
[6]劉鳳麗.新時期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研究[J].地下水,2018(04):248-249.
[7]趙華.梯田規劃設計中田塊規格標準分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1(05):20-22.
[8]張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地下水,2018(01):226-227.
[9]顏廷進.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戶參與農田水利投資意愿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03):168-171.
[10]唐秀峰.農田水利的展望[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1984(03):35-37.
作者:郭偉 單位: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水利管理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