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章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背景,以當前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北京精神”為指導思想,以北京高碑店村為例探討“北京精神”指導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性和積極效果,提出北京新農村建設要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結合本地優勢,因地制宜,才是對現實尊重、對人民負責的做法的觀點。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北京精神;新農村建設
1概述
城鄉關系一直是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關系之一,城鄉關系處理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和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關鍵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逐漸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這不僅是為解決農民收入增長的問題,也是解決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中一系列深層矛盾的基礎和重要突破口。城鄉一體化已經成為新一輪改革的重點,新農村建設成為其最重要的一環。新農村建設也是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部分。為了加快首都的科學發展,“北京精神”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氨本┚瘛币浴皭蹏?、創新、包容、厚德”為主要內容,不僅體現了首都的歷史文化特征、表達了首都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最重要的是,它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只有科學性發展、包容性發展,同時不斷增強農村的凝聚力,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等軟實力,才能盡早實現農村全面發展,“北京精神”為北京農村建設發展指引了方向。
2北京精神指導下的北京高碑店村新農村建設實踐
高碑店村地處北京市朝陽區東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也是距離天安門最近的鄉村。村現轄面積2.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00人左右,流動人口8800多人。高碑店村是一座千年古村,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尤以漕運文明和老北京民俗著稱。自1990年以來,由于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占地,使原有2300畝耕地的村子變得無地可耕,只剩下了80畝工業用地。成為了“有農村無農業、有農民無耕地、農轉居無工作”的“三無村”。村民上訪現象頻繁,村內社會秩序混亂,環境缺乏治理。在這種形勢下,村黨總支領導班子在夾縫中尋找出一條出路,制訂五年計劃,將傳統的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為民俗文化產業。在高碑店村的改造發展中,“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得以深刻彰顯。
2.1講政治、顧大局、樹正氣、重奉獻的時代精神引領高碑店村發展各級政府出臺政策為高碑店村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積極引導,如201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北京市政府下發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朝陽區委區政府下發的《北京市朝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高碑店村鄉黨委也貫徹政策指示制定了《高碑店村五年發展規劃》,為高碑店村指明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方向。在基層,黨組織就是主心骨,黨員先鋒就得樹立標桿,改革領導班子得到了村民的一致信服。高碑店村抓住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歷史的發展機遇,這正是講政治、顧大局、樹正氣、重奉獻的時代精神在高碑店村的具體詮釋。
2.2創新性改革改善村容村貌,帶動產業集群在創新性改革上,高碑店村發動全民參與大規模垃圾清理活動,降低了改善臟亂環境的勞動力成本;頒布垃圾傾倒管理條約,定時傾倒清理垃圾,使高碑店村舊貌換新顏,也為后續產業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高碑店村在治理通惠灌渠過程中,創造性地實施了“以樹代墓”的工作方案。村中村民祖墳零星散布在鐵路線和通惠河周圍,這些祖墳需要整體遷移,“以樹代墓”既保護了農村習俗,又清理了土地。高碑店村對土地進行整體規劃,進行了舊房拆遷,原址翻新,將房屋改建成具有老北京特色且多層結構的建筑群落。房屋樓下出租,樓上居住,發展租賃經濟,村民的房屋擴大、租金穩賺,實現了大額創收。為了打造高碑店村地區的特色經濟,拓寬本村村民的就業途徑,高碑店村黨總支加大了對本村古家具市場的引導、扶持力度。對古家具一條街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古典家具展示會招商引資,相關商戶增至200多家,形成產業規模,建成古典家具民俗園,成功打造了北京高碑店村古典家具品牌。高碑店村已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村”,名聲遍及國內外。創新性的政策讓高碑店村有了屬于自己的特色經濟,并通過古典家具帶動產業集群效應,為進一步挖掘古文化籌集了資金,積累了豐富且寶貴的經驗。
2.3文化包容支撐文化產業在相關配套設施都進行了升級改造后,經村委整體規劃,自籌資金建設了民俗一條街,修繕了一批歷史文物并打造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京郊旅游線路。高碑店村發展旅游業的思路是“差異化經營”,農家樂可以讓北京市民體驗輕松快樂的生活方式,胡同游讓外地或者外國游客感受老北京文化。高碑店村旅游業融合著古典的、現代的京韻文化,創造適合海內外游客的發展思路,這是高碑店村以文化來“包容”之所在。
2.4人文關懷,團結實干承載厚德精神在清理土地、“以樹代墓”和整體規劃的過程中,村黨支部以人為本,親力親為,用行動感化村民。高碑店村還成立了“和事佬”協會和“金點子”協會等民間矛盾糾紛調節等相關組織,地區“大信訪”“大民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另外,高碑店全村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不僅是想讓村民銘記祖祖輩輩的傳統美德,更重要的是用這些傳統美德把村民和干部們團結在一起,這樣才能干出大事業。這都是弘揚傳統美德,彰顯人文關懷的“厚德”精神的印證。高碑店村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利用地理優勢與人文歷史背景,順應國家相關政策并抓住歷史的發展機遇,進行創新性的改革。
3結論
高碑店村將“北京精神”最大化的貫徹落實,不僅使先進的精神被宣傳到位,而且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保持了村民團結、村容整潔的良好風貌,體現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自力更生、互幫互愛的思想。目前,高碑店村已經形成五大產業集群。沉寂已久的千年古村高碑店村一躍成為京郊民俗旅游重要基地、中國國際民俗體驗旅游重要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古典高端家具集散地、北京最大的古典家具和古玩雜項文化一條街。高碑店村的成功實踐過程表明,每一個鄉村都一定有獨特的優點,在趨利避害的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聯系本村實際,順應政策,整合資源,在不斷創造建設資本的同時,實現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村莊要實現發展,只有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才是對現實尊重、對人民負責的做法。
參考文獻:
[1]何宏光.新農村建設再反思與展望———新時期農村社會建設的路徑探索[J].現代經濟探討,2014(6):15-19.
[2]許德才,唐少清.北京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趨勢研究[J].生態經濟,2013(9).
[3]張強.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農村濟,2013(1):15-23.
[4]楊生平.北京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體現[A].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1:6.
[5]劉淇.踐行“北京精神”推動首都科學發展[J].前線,2011(11):23-24.
[6]孫照紅.培育“北京精神”是首都文化建設的實踐載體———兼論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精神力量[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2(1):7-10.
作者:張悅 單位: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