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對策范文

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對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摘要:

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但政府、企業和農戶提高農民素質的動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提高農民素質是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的需要。同時,高校圖書館具有提高農民素質的資源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借助調查,確定工作重點;注重教育供給與需求匹配問題;優化“三生教育”模式;創新“三生教育”方式;采用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等,提高農民素質,進而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新農村建設;農民素質;“三生教育”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目標是把農村建設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民素質是重中之重。如何發揮高校圖書館在提高農民素質中的作用,以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頗具研究價值。

一、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素質的新要求

(一)科技文化素質要高。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求,是實現新農村建設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農業生產發展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增加要素投入量;二是提高要素產出率。要素的有限性決定了第一條途徑的不可持續性。提高要素產出率需要借助科學技術突破農業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同時,現代農業必須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這也需要新技術在農業生產系統中的植入。因此,新農村建設要求農民具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否則,新農村建設將面臨“動力不足”問題。

(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要強。古人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此,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生活寬裕要以收入增長為后盾。收入增長的速度和幅度取決于農民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一是耕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包括對零碎耕地種植作物的類型選擇、不同地塊投入勞動力和資金的數量、時間等的優化配置。二是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目前,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的比重已超過農業收入而居首位。賺取工資性收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因此,農民應能對家庭勞動力資源在農業與工商服務業間進行優化配置,包括對農閑時間的優化利用,以廣開收入來源渠道。三是其他資本的優化配置能力。農民除了擁有耕地和勞動力之外,還有生產資料、資金等,如何在種養加各個環節合理配置上述資源、如何在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方面分配資金等都與增加農民收入密切相關。

(三)思想道德素質要良。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綜合反映,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和精神動力。鄉風文明要求農民講究“仁義禮智信”。即鄰里之間能和諧相處;當別人有難時“該出手時就出手”;人與人之間相敬如賓;能明辨是非,趨利避害;言必信,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建設凝聚“人氣”,并生成精神動力。但上述要求都需要農民盡義務、擔責任,因此,需要農民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四)生產與生活習慣要健康、文明。村容整潔是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其目的是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生產、生活環境,將農村建成綠色化、美麗化、潔凈化的宜居環境。這就要求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在生產方面,不能在庭院放養禽畜;不能在村莊公路上利用過往車輛碾壓采收稻谷、豆類作物等。在生活方面,不能違背村莊統一建設規劃,亂建住宅、禽舍等;不能到處亂扔垃圾等。

(五)民主法律素質要強化。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管理民主要求農民具有較強的守法意識、維權意識、參與意識和民主監督意識。這就需要農民熟悉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因此,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民具有較高的民主法律素質。

二、各類主體提高農民素質的動力不足

提高農民素質的主體主要有政府、企業和農戶。

(一)政府的動力不足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戰略產業。農業興則國興,農業強則國強。農業發展問題是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提高農民素質是我國政府“安邦治國平天下”的治本之舉。從理論上講,政府具有提高農民素質的強大動力。從實際層面講,一是農民數量多,居住分散,個體素質差異大,政府難以找到提高農民素質的有效途徑;二是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的投資數額巨大,政府難以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其投資需求;三是提高農民素質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存在“前人載樹,后人乘涼”現象。因此,本質上講,很少有政府管理部門“鐵心”干這項工作。

(二)企業的動力不足企業通過其企業文化、行為理念、產品等,對提高農民素質發揮作用。龍頭企業將農戶納入其生產經營系統,對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企業是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生產經營組織,其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利潤獲取而展開的。如果提高農民素質有利于增加其收益,則其動力十足;反之則反。事實上,提高農民素質是一把“雙刃劍”,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利于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從而有利于增加龍頭企業的利潤;提高農民的維權能力,則可能會阻礙龍頭企業利潤的獲取;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則與企業的利潤獲取沒有直接的關系。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素質要求的多樣性強,各種素質與企業利潤獲取目標的兼容性差,使得企業提高農民素質的動力不足。

(三)農戶自身的動力不足投入最小、產出最大化是任何經濟主體決策的基本原則。農戶是一個最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其生產決策遵循的是家庭經營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則。同時,由于農業生產對自然資源條件(包括氣候條件)的高度依賴性,使得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農業經營的風險更大。因此,農戶的生產經營決策還要遵循風險最小化原則。提高農民素質是農戶家庭經營決策的主要內容之一,當然也遵循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包括風險成本)原則。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素質的新要求中,有些素質提高對增加農民收入的貢獻小,成本反而高;有些從長遠看,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但短期收益不明顯。因此,農戶對提高上述相關素質的積極性不高。此外,農村現有勞動力大部分是婦女、老人,她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相對較弱,對新事物的敏感度較低;她們中大部分家庭有外出打工者,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小,對農業經營的興趣不是很大;她們中大部分人認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一靠“風調雨順”,二靠政通人和,三靠經驗積累。從而使農戶提高其內部成員素質的動力不足。

三、高校圖書館提高農民素質的可行性

(一)服務地方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是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的需要。提高農民素質不僅有利于拓展高校服務社會的范圍,強化其社會服務功能,而且有利于拓展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領域;通過為提高農民素質服務,可以鍛煉和提高高校圖書館專業學科館員隊伍的素質;可以強化高校圖書館在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中的作用[1]。

(二)高校圖書館具有提高農民素質的資源優勢。一是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儲備;二是擁有專業的人才隊伍;三是擁有電腦、網絡等現代化的服務設施;四是具有多元化的服務功能[2]。

(三)高校圖書館具有資源整合優勢。一是高校圖書館具有整合讀者資源的主觀優勢。第一,高校教師中部分人關注“三農”問題,具有提高農民素質的意愿,同時,這些人還想借此機會了解農村相關問題;第二,高校部分教師從事農業技術研究與開發,他們需要了解農民的技術需求,更想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實現自身價值;第三,學生讀者中大部分來源于農村,具有為提高農民素質服務的強大動力;來自城市的學生也想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機會,了解農村、農民和農業發展問題,同時鍛煉自己。這為高校圖書館整合讀者資源創造了良好的主觀條件。二是高校圖書館具有整合讀者資源的客觀優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會同學校人事處、科研處,出臺相應的政策,在教師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認定等方面考慮參與服務新農村建設相關問題,以促使教師積極服務于提高農民素質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與學生處、教務處協商,要求學生參與服務三農的社會實踐,對參與的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的學分等,從而使學生根據客觀要求,選擇為提高農民素質服務。三是高校圖書館具有整合外部資源的優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各類學術論壇,邀請當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相關人員,參與論壇,宣傳其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做法等,增進他們的理解,獲取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學校及主管領導的社會資本,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四)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能得到學校的支持。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的館藏資源,以及所擁有的員工和讀者群服務于地方新農村建設,不僅能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價值,而且能鍛煉員工,推廣教師的科研成果;不僅使教師對農業相關問題的研究更接“地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見,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科研實力、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的層次。因此,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易于得到學校的支持。

四、高校圖書館提高農民素質的對策

在新農村建設中,提高農民素質的重點是推行“三生教育”,即對農民進行生產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態教育。通過生產教育使農民掌握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等;通過生活教育使農民能統籌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通過生態教育使農民能協調好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生態環境和人口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高校圖書館應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農民的素質。

(一)借助調查,確定工作重點。高校圖書館應組織師生深入農村或借助網絡,調查了解農民的素質及其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差距,確定“三生教育”的重點,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二)把握農民對“三生教育”的興趣點,注重教育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問題。“三生教育”的內容、方式、時間等供給要素能否與農民的需求相匹配,是發揮高校圖書館在提高農民素質,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作用的關鍵。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充分了解農民對“三生教育”的需求及其興趣點,并依據其需求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供給方案設計。

(三)優化“三生教育”模式。高校圖書館提高農民素質的活動必須借助一定的模式展開。選擇合適的模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三農的模式主要有:網絡基礎服務模式、成立對外服務部門模式、業務扶持模式、依托聯盟模式和對口服務模式等[3]。上述各種模式均有自己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與條件。高校圖書館在采取具體行動之前,應根據農民素質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偏差,農民對“三生教育”的興趣點,以及上述模式各自的適用范圍和條件等,選擇適當的模式,并保持其動態優化,才能保證“三生教育”活動的“顧客滿意度”,進而為實現高校圖書館與農戶“雙贏”奠定需求基礎。

(四)不斷創新“三生教育”的方式。“三生教育”的方式既要有利于發揮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又要能適應農民的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三生教育”。如科技教育可以采用現場培訓的方式;法制教育可以采用類似法律大講堂的方式;文化娛樂教育可以編導小品,現演現播;生態教育可以播放視屏等[4]。

(五)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請進來”一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為農民提供文獻借閱服務、信息咨詢服務、舉辦系列讀者活動等[5],方便和吸引農民走進圖書館;二是請農民進圖書館為師生做報告,讓師生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了解新農村建設對技術、信息和知識的需求,從而強化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參與主體的動力,并增強服務的針對性。“走出去”是指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及讀者,帶著農民需要的技術、信息、知識等,主動深入農村,為農民提供“上門服務”。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現場指導農村圖書館建設、管理工作;教師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學生可以帶著文藝節目活躍農民的文化生活等。從長遠來看,強化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功能,必須重視“走出去”這種形式。

參考文獻:

[1]李湘鴻.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拓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4):77-79.

[2]吳浪.新農村建設下農業高校圖書館科技信息服務功能探討[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1):81-84.

[3]馬彥格,范縝修,李曉輝.新農村建設中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J].圖書館學刊,2012(2):65-67.

[4]石潔靈.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方法與途徑[J].圖書館學刊,2010(4):83-85.

[5]于祥鳳.試論高校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J].圖書館研究,2014(3):99-101.

作者:折振琴 單位:延安大學 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深夜福利视频网站| 午夜伦伦影理论片大片| 里番acg全彩本子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系列2孕妇| 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欺凌小故事动图gif邪恶| 光棍天堂在线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20p|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日本bbwbbwbbw|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 最近中文字幕2018|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小说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名器的护士小说| 色狠狠狠狠综合影视|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澳门码资料2020年276期| 便器调教(肉体狂乱)小说| 窝窝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