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土地產權理論下的土地流轉論文范文

土地產權理論下的土地流轉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產權理論下的土地流轉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土地產權理論下的土地流轉論文

一、農村土地的三權

農村土地的三權指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是我國農村土地的特有屬性,以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和三權分離的視角分析土地流轉是建立土地流轉模式的基礎。

(一)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民法通則》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依照法律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物權法》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由與之相對應的各級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法律明確了農村土地所有權的主體為農村集體,從而保護所有權的歸屬,而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本身具有一般的產權性的同時存在特殊性,法律限定土地公有,農民集體在對集體土地進行經營性或消費性使用時,不得進行土地買賣,土地所有權不能作為責任財產,不能以土地所有權承擔民事責任,由此限定了土地的所有權。

(二)農村土地的承包權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與1983年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明確了農村土地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成為農村土地經營的基本制度。1993年4月,八屆全國人大對《憲法》進行修正,將“家庭承包經營”明確寫入《憲法》,使其成為一項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合法性。200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公布,明確規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10],并提出農村土地承包的發包方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農村土地的所有者),但同時也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農村土地的發包方不能將所有土地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外的任何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客體并非承包權,而是農戶對農村土地承包后的經營權,承包關系本身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一定的約束力,《承包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由此可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后的發包方與承包方并沒有改變,農村土地的承包關系及承包權也沒有改變。

(三)農村土地的經營權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重大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承包法》及2005年通過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中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做了詳細規定,明確了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是承包土地的農戶,客體是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這個承包經營權實質是農戶對所在集體的土地承包后流轉土地的經營權,并非農村土地的承包權,更談不上農村土地的所有權。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最初屬于農戶,即農村土地的承包方,這是由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確立的,是承包權所引致的經營權,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從承包方流轉至其他組織或個人,形成土地流轉市場。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是農村土地的生產和經營權利,農村土地的所有權不能買賣,而土地所有權上的其他權利可以作為責任財產,以保護債權人利益。承包方通過承包農村土地,依法取得的是具有物權性質的農村土地使用權。因而,土地經營權具有獨占性、排他性、移轉性、可分性等產權的一般性質。所謂獨占性,是指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土地經營權獨立享有依法使用、收益權利;所謂排他性,是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干涉或者妨害承包方依法享有和行使土地的經營權,否則要承擔侵權責任;所謂移轉性,是指土地的經營權可以依法在市場上自由流轉,以更好地實現其價值;所謂可分性,是指土地經營權是由多種權能構成的權利集,包括經營自主權、耕作權、流轉權、收益權等,其中流轉權包含轉包權、租賃權、轉讓權、互換權、入股權等[13]。農村土地的經營權與所有權、承包權分離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基礎,流動的經營權是建立土地流轉市場的關鍵因素。

二、基于三權分離的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分析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內涵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指在不改變農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市場經濟自愿、有償、依法的原則,由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戶將土地的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個人或經營組織的過程。農村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能夠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流轉過程中與生產要素緊密結合,構建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實現農村土地的集約化經營。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是土地承包方,客體是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受讓方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或經濟組織,流轉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流轉的原則是自愿平等協商。農村土地流轉的根本目的是優化農村土地的資源配置,實現農村土地產值最大化。

(二)三權分離的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流轉的客體是農村土地的經營權,但由產權的排他性和可轉移性來看,農村土地的經營權與農村土地的所有權及承包權關系密切,而農村土地經營權也是由農村土地的承包權而來。以農村土地承包方為紐帶,可將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分為農村土地的承包和農村土地的流轉兩個過程,見圖1。1.農村土地的承包農村土地的發包方是農村土地的所有者,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承包的客體是農村土地的承包權及經營權,農村土地的承包方是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各農戶。農村土地的承包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承包法》規定承包方必須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當農戶不愿再承包土地時,須將承包權交回集體經濟組織,由集體組織再發包給其他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由此限定了農村土地的發包方與承包方。在承包過程中,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向縣級政府登記備案,確立發包方與承包方的承包關系并明確承包客體。承包過程完成后,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依然屬于集體,并沒有發生改變;農戶得到了該片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而承包權利和經營權利是有區別的,農戶在使用該片土地時既承擔土地的承包權利,也承擔土地的經營權利,而兩者的有效區分是進行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的基礎。2.農村土地的流轉在農戶取得農村土地的承包權與經營權后,可將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流轉的主體是農戶,流轉的客體是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戶,也可以是其他按有關法律及有關規定允許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與土地流轉的受讓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確立流轉關系及明確土地流轉的經營權,并向集體土地的所有者,即發包方備案登記,完成土地經營權的流轉,這個經營權最初是由土地承包合同確立給土地承包方的,再由流轉合同轉移給土地流轉的受讓方,具有前后一致性;而由承包合同確立給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權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發生變化和轉移,依然屬于農村土地的承包方。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但這和承包方將承包經營權交回發包方,再由發包方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是有區別的,前者是土地經營權的正常流轉,土地的承包權依然屬于承包方;后者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變更,變更之后,土地承包經營權原有農戶即失去了土地的承包權,同時也失去了土地的經營權,新的農戶獲得了土地的承包權與經營權。

三、基于三權分離的土地確權

農村土地流轉前經過確權,才能保證流轉土地的權屬清晰,權利明確。農村土地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農村土地確權。確權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每宗地的土地權屬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確認和確定。國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頒布了《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2001年國土資源部了關于依法加快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確權工作一直是難題,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對確權的“權”理解不夠清晰,由此造成對確權工作認識不足;二是農村土地權屬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確權依據多樣,難以統一標準。以農村土地的三權分離視角來看,農村土地確權可以分為所有權確權,承包權確權和經營權確權。

(一)所有權確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確權,指對土地位置、界址(包括拐點、權屬界線、界標)、權屬性質的認定。農村土地的所有權隸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此,任何一塊流轉的土地首先要保證其所有權隸屬該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權屬調查,必須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農業部門組織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配合。經過確權后,由確權部門對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根據國家相關法律的一般規定,以下情況可以作為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確權依據①:(1)時,分給農民并頒發土地所有證的土地。(2)根據《農村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簡稱《六十條》),確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3)由于村的合并、分割,開發、征地、建設等各種原因進行的土地調整,致使集體土地所有權發生變更的,按變更后的現狀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4)能夠出示文件、協議、法院裁決書等依法證明屬于集體所有的土地。

(二)承包權確權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所有土地承包給農戶后,農戶就成為該塊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主體,依法享有承包經營權利。在承包方將所承包土地流轉前,土地的所有者應配合縣級政府的農村土地主管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流轉土地的承包權進行確認,對該塊土地的位置、界址(包括拐點、權屬界線、界標)、權屬性質、土地權利人或土地使用者及其身份進行認定,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明,并注冊登記,向縣級農村土地主管部門備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主要依據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可進行多種不同的確權方式,如根據已有的確權資料(登記資料、協議書等)確權,以多方認定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確權,以土地承包人與土地臨界各戶現場協商指認的方式確權等。

(三)經營權確權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最初由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確立,農戶與所屬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后,取得了土地承包權的同時也取得了土地的經營權,可以說,土地最初的經營權是由土地的承包權所引致的,當土地的承包權確立了,土地最初的經營權也同時確立了,土地本身的屬性與土地承包權確認的屬性一致,土地經營權的主體即為土地的承包方。土地承包方與土地流轉的受讓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后,土地經營權從承包方流轉到受讓方,雙方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為土地經營權的確認依據。五、思考及啟示我們在進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時,主要是運用馬克思的農村土地所有權理論、土地所有權權能及其派生理論、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理論、產權交易商品化和配置市場化理論以及馬克思的地租理論,對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進行改革,使我國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適應新時期農業生產和加工適度規模經營的形勢,加快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步伐,加快我國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市場化的步伐,適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能夠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流轉過程中與生產要素緊密結合,實現農村土地的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村土地的產值。在具體操作層面,土地流轉工作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權屬不清、權利不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土地流轉工作,三權是我國農村土地的特性,以三權分離的視角去思考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各種問題的入手點。筆者認為,在土地流轉工作中應充分考慮“三權”特性,堅持三點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農村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屬于民事權利,是私法的調整范圍,在土地流轉工作中,必須保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切實保障農村土地權利主體的合法權益;二是堅持據實登記、及時注冊、依法備案。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屬于物權,物權法規定了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對不動產物權流轉實行登記制度,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對土地流轉進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三是堅持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現行土地流轉法律規范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對于一些法律法規性要求和辦法,要嚴格執行,而在考慮流轉制度及具體操作時,應力求因地制宜,盡量具體化,使土地流轉的各種工作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

作者:劉若江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安財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莓视频aqq| 99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杨幂下面好紧好湿好爽|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国产卡1卡2卡三卡网站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91香蕉视频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15一16毛片女人| 5g影院天天爽爽|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波多野结衣免费视频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小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zooslook欧美另类dogs|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高清一本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最新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免费很黄很色裸乳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啊~嗯~轻点~啊~用力村妇|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国产东北刺激毛片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