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的作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們對環境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環境治理工作,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提供支持。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重視環境監測工作,及時關注環境污染情況。
1引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重視環境質量的變化,更加關注周邊的生態環境狀況。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環境治理工作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要及時掌握周圍的生態環境情況,幫助人民群眾了解周圍的環境問題。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環境監測的相關內容,研究了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作用,希望能夠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實際需求[1]。
2環境監測的相關內容分析
2.1環境監測概述
環境監測指的是環境監測部門為監督并管理環境質量問題而開展的一項活動,通過監視并測定環境質量的相關指標,能夠明確環境的實際污染情況和環境質量,環境監測的主要類型有物理目標監測、化學目標監測和生態系統監測。在物理目標監測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對水溫、臭、味和色度進行檢測,水溫與水源聯系比較緊密,在地下水溫度穩定的情況下,地上水溫度會出現很大變化,這就需要在現場進行水溫測試,并對大氣溫度和水體pH值進行檢測,常用的方法有水溫計法、倒置溫度計法。臭是原水檢驗和處理過程中的主要項目,常用的方法有定向描繪法、閾值法。在地面水被工業廢水污染后水色會比較復雜,這時常用的方法是鉑鈷比色法、稀釋倍數法和分光光度法等。化學指標監測的內容有生化需氧量BOD、稀釋水和水樣稀釋;生態監測主要是應用化學和物理等技術手段,針對生態環境中的影響因素、相互關系、生態系統布局、功效等開展的監控和測試活動,常用的監測方法是遙感數據獲得、遙感影像處置、遙感影像翻譯、地面核對、創建生態系統遙感監測數據庫。
2.2環境監測要素
環境監測指的是根據相關的環境要素,利用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完成監測工作,通過分析并對比各項監測數據,有助于掌握區域的環境污染情況,推動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進而提升環境治理的整體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2]。除此之外,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重以下的監測要素:第一,土質、水質和氣體環境;第二,放射性污染物、固體廢棄物;第三,噪聲、光和熱。環境監測涉及的學科主要有地質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在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很多先進的檢測技術應運而生,其能夠監測某區域中的各項要素,以此為基礎確定環境污染程度。
2.3環境監測的分類
2.3.1監視性監測監視性監測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其監測范圍包括區域污染物監測和污染排放量監測,長期、定點對監測區域進行監測,準確地記錄各項監測數據,在分析和比較這些監測數據的基礎上,明確區域內的環境污染程度和發展趨勢,在發現環境惡化的現象時,相關人員需要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優化,進而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問題。
2.3.2定點性監測在發現環境污染事故后,相關人員需要及時地監測事故區域,以此為基礎確定污染源的位置,這樣就能夠明確有害物質的擴散情況,在掌握有害物質擴散速度、擴散方向的基礎上,預測環境污染事故涉及的區域,進而制定相應的環境治理方案,縮小環境污染范圍。除此之外,定點性環境監測有助于國家仲裁污染事故,并預告某區域的環境污染情況。
2.3.3研究性監測現階段,研究性監測在科研領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其本質是一種環境監測行為,能夠為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確保科學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環境監測對檢測技術的要求比較嚴格,監測任務具有單一性,這就需要為科學研究提供相關的數據支持。
3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作用
3.1推動環境治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通過對相關的檢測對象進行采樣,處理并分析相關的檢測數據,在獲取信息和數據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通過科學評價等方式,能夠掌握區域內的環境情況和質量等級,為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例如,在飲用水、水體污染監測過程中,引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和全方位實時監測網絡,相關人員就能夠獲取區域內部的污染指數、污染物分布情況及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并在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污染物的形成過程和形成原因,從根本上治理各種污染物質,為環境治理的穩定性、有效性提供支持。例如,在淮河流域的監測過程中,某地區的水量相對較少,但存在嚴重的污染物超標問題,河水質量COD、總氮、氨氮超標達到幾十倍,很多環境治理部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但未有效地解決河流污染問題。因此,環境監測部門對淮河進行了分段調查研究,通過設置多個監測斷面定點,監視監測河流斷面、入河口、污染源排口等情況,分析并明確了污染物的特點及造成污染原因,為后期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治理投資,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水質也滿足了相關標準的要求。除此之外,在環境質量監測過程中,數據和環境指標在環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全方面治理,實現環境治理的有效性。
3.2明確環境治理的工作方向和目標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發現社會發展中的污染問題,確定社會環境中的新型污染物,有助于明確污染的實際情況,進而反映出各個區域的污染程度和環境破壞程度,有效地統計并分析環境污染的基本情況和各個空間范圍內的相關信息,為環境監測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支持。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我國環境治理的重點是解決大氣、水和土壤污染等問題,通過利用環境監測統計信息,明確環境治理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標,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環境規劃和標準,并建立完善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為環境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數據支持,這樣才能夠明確環境治理工作的整體方向。
3.3有助于加強對人為污染的監測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排放大量的廢棄物,如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在相關部門處理不及時的情況下,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破壞生態平衡。但是,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隨意排放工業廢棄物,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并且,部分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技術落后和資金短缺等因素的影響下,無法及時、有效地處理污水,嚴重危害著周邊的生態環境。除此之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群眾為了獲取更多的農作物,往往會過度施肥、大量使用農藥,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因此,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對人為污染進行重點監測,并在環境監測結果的基礎上,申請仲裁部門對超標企業進行處罰[3]。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快速發展中,環境監測工作為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引進環境監測技術,檢測各個區域的整體環境,通過分析區域環境污染的原因和類型,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和治理方案,確保環境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慶,王英姿,石敏.淺談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作用[J].智能城市,2019,5(08):134-135.
【2】劉小飛.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作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1):30+32.
【3】張希成.試析環境監測技術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5):146-147.
作者:于寧 單位:秦皇島市環境監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