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下農業旅游發展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對新農村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農業勞動力的就地轉化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以昭蘇墾區為例,闡述本區發展農業旅游的現狀、問題與建設模式,以期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新疆各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業旅游發展提供參考依據,以期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關鍵詞:農業旅游;發展;模式
1昭蘇墾區農業旅游發展現狀
昭蘇墾區農業旅游起步于2008年,依托本團萬畝油菜花,發展以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為主的“農家樂”傳統農業旅游模式,在“農家樂”興起的最初階段,游客主要是體驗民宿,欣賞田園風光,參觀農戶種植的經濟作物油菜開花。隨著昭蘇草原風景、名勝古跡旅游活動的逐步興起,昭蘇墾區各團場優美的現代農業旅游資源、安全舒適的城鎮環境逐步成熟,農業旅游的形式也在慢慢發生著轉變。現在,“農家樂”等傳統旅游點在墾區各團場都分布較多。
2昭蘇墾區農業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旅游商品開發深度不足
目前墾區的農業旅游建設模式過于泛化,各團場之間相互模仿,缺乏特色,沒有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旅游產品還停留在民宿、餐飲、觀光的基礎層面,游客的選擇性不強,參與度較低,旅游項目無法滿足市場需要,更起不到引導消費的作用,再加上團場的市場競爭意識不強,資金、設備、交通等條件欠缺,旅游開發停滯不前,如不進行調整,客源優勢會逐漸流失。
2.2缺乏合理的規劃
墾區現有的農業旅游大部分由農牧工自發而成,整個墾區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旅游管理的混亂性、隨意性較大,重點問題突出在旅游業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不高,農牧民開發的旅游項目偏重利益化,不注重發展規律和發展原則,再加上團場缺乏專業的旅游規劃管理與政策指導,造成旅游市場不夠規范,影響團場旅游建設長期發展。
2.3景區配套設施不完善
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當前墾區農業旅游在吃的方面相對完善,但其他五要素亟待提升。墾區部分農家樂會提供住宿,但住宿的環境、衛生、舒適度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墾區的交通建設還不夠完善,部分景區道路不暢,節假日會出現擁堵現象;農業旅游景區建設不足,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游客需要,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業旅游的良性發展。
3昭蘇墾區農業旅游發展策略
“一帶一路”為新疆地區帶來了旅游業發展的新機遇,政策支持給墾區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的興起,節假日的增多給人們帶來了更多出行的機會。農業旅游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開發過程中要順應發展規律,尋求文化、環境、旅游、經濟之間的平衡點,尋找最佳旅游開發模式,指導墾區農業旅游的健康發展。
3.1發展理念墾區具有豐富的草場資源,自然風光優美,團場軍民一心,具有軍墾文化特色,依此打造“田園+軍墾+草原”的發展模式,突出地方風俗人情,將墾區農業旅游規模化,各團場之間分工合作、有效聯合,開發特色旅游項目,避免旅游同質化,為游客不斷帶來新鮮感,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粗放管理轉精細管理,打造品牌理念,政府統一規劃制定營銷方案、宣傳策略,對農戶進行規范化、統一化、標準化管理,明確墾區旅游標志符號,強化墾區經營商標意識,打造優質旅游服務品牌。
3.2從旅游產品項目的視角,實行農業科普教育基地與休閑度假旅游相結合的模式墾區擁有最大的糧油生產基地,全墾區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95%以上,經調查發現,來墾區以農業科普旅游為目的的游客比例僅次于休閑度假的游客,因此開發建設農業科普教育基地,讓人們在旅游中學習,深入感受兵團文化、軍墾農業所蘊含的意義,有利于墾區農業旅游的長遠發展。可以借助昭蘇縣歷史文化遺存,開發富含文化底蘊又突顯當地自然民俗特色的旅游產品,建設精品草原旅游景區。
3.3從特色資源的視角,實行農業旅游與草原文化體驗相結合的模式草場與草甸是墾區農業旅游資源的主要類型,草原壯闊秀美,但同時也略顯單調,游客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因此農業旅游要向度假、娛樂、康體、教育等方向拓展,尤其是草原與民俗文化有機結合,加強特色產品開發。當地的哈薩克民族風情特色鮮明,具有不可替代性,讓農業旅游與魅力民俗文化緊密結合,突出地區特色,增強農業旅游的參與性、互動性,在提升游客豐富的草原旅游感受的同時,提高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觀念,樹立墾區農業旅游形象,進一步加強墾區農業旅游的競爭力與吸引力。
3.4從開發與運營的視角,實行“政府+團部+企業+農戶”模式“政府+團部+企業+農戶”的模式由政府起主導作用,構建農業旅游協作區,協作區包括不同的旅游部門、不同景區、不同旅游產品,將這些資源整合協調分配,發揮地方旅游資源優勢,打破地方行政界線,統一規劃旅游業建設,有利于提高墾區農業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
4結語
昭蘇墾區的農業旅游是旅游業與現代屯墾戍邊事業交叉的特色產業,屬于“紅色旅游”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的關鍵載體。發展墾區特色農業旅游,通過整合旅游資源,規劃旅游發展目標,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打造墾區特色旅游品牌,對于推動本地經濟發展和加快勞動力轉換,同時促進游客在旅游中學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游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2]伍婷.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型及實證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楊潔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