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城鎮化和現代能源體系下城市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能源大量消耗,能源消耗和城鎮化率并行增長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提出,城市規劃應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尋求環境友好、可持續的城市解決措施。能源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能源最優化利用為導向,為城市空間規劃提供引導和支撐,可以從源頭上實現優化城市空間,引導新型城鎮化要求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從能源發展現狀入手,嘗試在現代能源體系的支撐下提出引導城市區域規劃新的編制思路,實現能源消耗和城鎮化發展的解綁,引導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現代能源體系;城市區域規劃
1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國家的能源消耗和GDP同時增長,且增速逐年提升。我國改革開放的初級發展模式以能耗增長為代價,實現了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及城鎮化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能通過具體措施在城鎮化率增長的同時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將導致我國的城市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章旨在研究通過轉型城市規劃,探索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能源最優化利用導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尋求環境友好、可持續的解決措施,以期實現能耗和城鎮化率曲線的解綁。
2城鎮化與城市規劃發展
2.1能耗與城鎮化率增長解綁的可持續模式
與能耗增長的解綁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當務之急。如果不能解決城市發展中的能耗平行增長問題,在能源承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城市發展將進入瓶頸。隨著城市人口的遞增,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將受到嚴重影響和損害,經濟的快速增長將無法持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1],是目前需要應對的重要問題。針對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綁定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需要尋找一種有效解綁城鎮化率和能源消耗、生態低碳的新模式,以應對城鎮化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以能源最優化利用為導向優化城市空間規劃,推進該模式的實現。
2.2當下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與訴求
產生能源消耗增長與城鎮化率增長曲線保持綁定的原因較多,當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均是導致不可持續模式的因素。(1)土地利益為核心。土地利益的最大化是現階段城市規劃中最為主要的目標導向,但在追求土地利益的過程中,生態要素通常沒有得到足夠重視[2]。(2)能源規劃以配為主。能源規劃處于下游,通常以“配”為主,過程中發現較多由空間、產業、交通、建筑不合理導致的能源問題,難以解決。(3)規劃以經驗定性為主。多數規劃成果以傳統經驗作為評價和定性分析的依據,城市規劃制定的指標體系不能有效落實到規劃結果,未能為城市建設運營提供有效、量化的指導和約束。(4)拆分與整合的過程產生問題。能源規劃交由各專項設計院編制,各設計院之間缺乏有效協同,在市政規劃整合過程中易產生各能源系統沖突、網絡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在探索城市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上,應將能源的有效利用作為主要因素之一。應在城市規劃編制的前期納入考慮,以生態低碳作為出發點,盡可能地將項目的生態利益最大化。
3依托現代能源體系的解決措施
3.1現代能源體系及其優勢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和愿景,提出現代能源體系,現代能源體系和分布式能源技術產品均以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為目標應運而生。其理念為“優勢互補、循環低碳、平衡發展”,將可再生能源與氣體能源融合發展[3]?,F代能源體系與傳統體系的區別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特征,即高端融合、清潔安全、靈活適應和規模包容[4]。(1)高端融合。能源和城市、產業體系均呈現高度融合互補的狀態。(2)清潔安全。能夠適應我國節能減排和能源安全的需求。(3)靈活適應。能夠以其自有的調節機制適應不同層面的外部環境和市場變化。(4)規模包容。能夠在行業、區域、主體等多維角度帶來廣泛影響,使其協同發展。
3.2解決對策
在現代能源體系的指導下,嘗試提出三點對策,分別從三個不同角度有效實現能源消耗和城鎮化率增長之間的解綁,實現新型城鎮化倡導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模式。能耗與城鎮化增長有效解綁的可持續策略與模式如圖1所示。
(1)因地制宜,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通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結合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在保證城市居民用能需求的基礎上,減少化石能源需求和消耗,實現城鎮化發展的低能耗和環境保護。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在現有城鎮化率增長的前提下,能源消耗的有效降低。以此作為實現能耗增長和城鎮化率增長脫開的最根本方法。
(2)分布式為主的規劃模式。在實際城市規劃和能源規劃項目中,為了保證能源的有效供應,規劃設計能源供應量時,按照其最大需求量再加余量進行設計。設計時為設備和供量增加富裕的成分,若更換可以有效削減峰谷差的高效能源供應模式,當前能源基礎可以支持更大限度的城鎮化發展和城市建設需要。在城市中將現有能源供應系統轉為分布式為導向的分布式能源網絡,利用分布式能源站點對能源的高效轉化,通過站點之間的多能源削峰填谷,保證在有限能源資源條件下,滿足更高水平的城鎮化發展。
(3)供需互動,有序規劃,高效配置。在策略一和策略二的基礎上,統籌城市能源供應規劃,實現從小到大的有序規劃模式和結果。①家庭方面。實現用能者即產能者,能源從單向調配轉向雙向調配,在終端應用節能技術,減少能源需求。②城市廢棄物回收方面。降低能耗并生產能源。③工業產業方面。結合產業定位和產業規劃選擇合適的產業,制定產業選取標準,對工業余能進行回收利用。④宏觀層面。采用互聯網能源運營,結合智慧城市的規劃思想,提高能源承載力及能源價值。在多尺度規劃中以能源最優化利用為導向進行供需互動的高效配置,以期實現能源消耗和城鎮化率增長最大化解綁的發展模式。
3.3城市規劃的轉型發展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任務的日益明確,城市規劃作為我國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主要依據,從傳統的規劃方式向城市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轉變。從追求單方面土地利益的傳統規劃模式,結合經濟利益,轉向目標位以節能、減排、可持續為導向的生態利益。包括城市多能源系統專項規劃在內的城市市政規劃,將在未來城市規劃的流程中,直接影響城市的定位、規模、格局、人口、產業、市政等[5]。在新型城鎮化要求下,城市規劃應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針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能源規劃以配為主的問題,應在城市規劃轉型發展的模式中,在各種規劃編制的前期加入能源要素引導[6],在規劃過程中始終貫穿能源規劃的輔助。以引導加輔助的形式代替傳統以配為主的模式。
4結語
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城市進行生態、低碳及可持續發展,間接對城市規劃提出轉型訴求。在現有的城市發展中,多種原因導致的資源粗放型發展模式,使能源消耗和城鎮化率的增長始終綁定在一起,其中城市規劃對能源本身沒有恰當考慮是產生此問題的重要因素。空間和能源的規劃是目前亟須研究的課題,能源規劃是城市規劃中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的內容。本文基于定量分析,分別從降低能耗、滿足更高水平城鎮化、供需協調降低能耗提升城市發展三個角度制定基于現代能源體系的三項策略,針對目前城市規劃和能源規劃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明確以配為主向前期引導加持續輔助模式轉變的城市能源規劃模式。針對能源與空間主題的研究和措施的落實,可以有效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實現生態利益導向、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
作者:劉冠鵬 魏維軒 單位:上海申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濟致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