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教融合新機制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科技產業雜志》2015年第五期
一、產教融合是發展高職教育的戰略選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決策。對于處在社會經濟體制轉型期,按“三改一補”組建且自身處于起步階段的高職院校而言,走產教融合、校企一體之路,實現社會化辦學,理應成為重要的戰略選擇。產教融合,可以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贏得社會認同。
產教融合是根據高校所設的專業,把教學與專業相對的產業密切結合,相互支撐,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技研究科技融為一體的產業實體,形成學校產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校企雙向參與,產教緊密合作,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燕京理工學院自2005年建校至今,一直秉承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天然優勢,不斷建立和完善靈活務實的管理體制,使學校能夠持續高效地開展與企業和行業組織之間多元化的合作項目。
目前,學校簽約的實習就業基地有256家,學校合作的大型企業群和行業協會有8家,包括中關村軟件園、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五金機電分會、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河北同商會、幫扶大學生創就業企業家聯盟、百世金谷國際產業基地、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燕京理工學院作為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出的平臺,積極承接來自企業和各行業協會、行業組織各項切實可行的合作項目,中關村軟件園作為中國最先進的IT信息、技術和資源的前沿行業組織,學校將利用高校辦學的可持續性,積極與中關村軟件園進行對接,通過不斷探討、穩步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必須以能力為本位,而在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培養上,實驗、實習和實訓環節是職業技術培訓的“重頭戲”,如果不能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高職教育將無“戲”可唱,可見唱好這臺“戲”對于高質量地保證高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產教融合有利于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在培養技術與技能型人才方面獨具優勢。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開設課程,使高職院校與行業、產業發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融為一體,教師在生產實踐中鍛煉,以加快教師向“雙師型”轉變,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任課,學生在實踐崗位學習鍛煉,實現學用同一、在做中學、或先做后學、或學做交替的學習模式。通過這種教育模式,為企業生產一線培養和輸送具有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贏得社會廣泛認同。
二、產教融合可以形成多樣化人才培養格局
高職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就和產業部門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其生存與發展有賴于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廣泛、密切、直接的參與與支持。因此,高職院校要從服務行業、產業的實際需要出發,樹立起“大職教觀”,針對企業不同專業、不同層次職業崗位的要求,滿足企業在職職工技術與技能水平提升、職工轉崗與再就業的需要,開展多類型、多規格、多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構建起高職教育為企業發展提供廣泛的技術支持的服務體系。同時,高職教育也只有在適應企業發展對多類型、多規格人才培養與培訓的需求中,才能贏得廣闊的市場與發展空間。
產教融合,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在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教師可以將技術前沿問題及時反映到教學內容中,并將科研中運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傳授給學生,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加強同企業的科技協作,針對企業技術改造、科技開發的實際需要,將高職院校智力因素與企業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服務,提高對企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產教結合,積極發揮應用研究及技術開發功用和效能,可為高職教育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辦學近十年來,燕京理工學院已向社會輸送了21735名畢業生,目前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均保持在5000人以上。當下,在全國上下不斷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大潮的形勢下,在校企聯合的大背景下,中關村軟件園牽頭組織創新創業(IT)人才培養新模式高峰論壇,以創業來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能夠不斷提高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就業服務質量。同時,校企攜手共同打造創業生態圈,搭建政、產、學、研的綜合互動平臺,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也極大地推動了產教融合機制在高校校企合作工作中的實際落地,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是當前各校企共同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希望借助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這樣一個集成政產學研的綜合互動平臺,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實現校企互惠互利、產教深度融合多贏局面。
作者:劉元園 單位: 燕京理工學院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