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外投資銀行的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的主體則脫胎于舊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是通過一些帶有行政意味的途徑建立起來的,包括:第一,由專業銀行或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或全資子公司,這類證券公司多屬于全國性的大證券公司,如華夏證券和海通證券等;第二,由地方金融機構入股或出資組建的股份公司或全資子公司,如申銀證券等;第三,由地方財政系統組建的證券經營機構,如上海財政證券等;第四,全國性的信托投資公司和地方金融機構所屬的信托投資公司,如中信證券等;第五,中外合資設立的,如中金、高盛高華。
經營業務的差異
投資銀行最基本的業務有三項,即證券承銷、證券交易和企業并購,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資產證券化、項目融資、私募股權投資、投資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創設交易不斷成為現資銀行的主體業務。在業務領域上,中國的投資銀行最主要的業務有證券承銷、證券交易、自營業務和基金管理,對其它業務尤其是金融創新業務涉足很少。而美國的投資銀行,則在上述所有的投資銀行業務中都有涉足,其在金融創新業務中的表現則尤為突出。在業務的權重上,中美投資銀行也存在則很大的差異性。
中國投資銀行的證券交易(也即經濟業務)占據很大的份額(中金等少數投資銀行除外),這也就是國內大多數投資銀行被稱為券商的原因。而以高盛為代表的美國證券公司,其業務重點則放在了證券承銷和自營業務上,金融創新交易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中美投資銀行不僅開展的業務范圍有差別,而且業務的傾向也有所區別。
收入構成的差異
中美投資銀行在經營業務上的差異,相應的也就導致了二者的收入構成會大不相同。
表1僅從主要投資銀行業務角度考察了中美投資銀行收入構成的差別(經濟業務等零售業務收入未納入考慮),可以發現,美國投資銀行的年總收入中,企業并購和股票承銷所占據的份額是最多的,一般都在30%以上,債券承銷占據的份額大約為10%左右,而銀團貸款所占據的份額則相對較小。中國的證券公司的年收入中,貢獻率最大的當屬股票承銷(占到總收入的70%以上),其次是證券承銷業務,企業并購業務和銀團貸款很少、甚至沒有。中金公司則是個例外,其收入結構與國內券商差距較大,但也與美國典型投資銀行的收入模式不相同。
由此可見,美國投資銀行對證券承銷和并購都有很強依賴性,收入來源分散,收入結構較為合理;但國內券商則對證券承銷具有極強依賴性,收入結構過于單一。
治理結構的差異
中美投資銀行的發展路徑、市場環境已經兩國法律制度的不同,還導致了兩國投資銀行的治理結構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投資銀行多是由合伙公司轉化為上市公司的,在上市的投行中雖然原先合伙人仍占據一定股份,但整體上較少;其公眾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很高,股權較為分散。同時由于其資本市場很健全,股權的流動性也很高。中國的投資銀行其產生本身就有很強的行政意味,因此股權集中度很高,持股比例較高的多是國有公司。而且我國投資銀行中已經上市的公司數目并不多,這也就導致了其股權的流動性較低。
作者:張軍東單位: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