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商業銀行中存款保險制度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2015年5月開始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進一步建立和規范了存款保險制度,保護了存款人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是金融市場化的重大改革,有效提高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還促進了利率市場化改革,更為中國銀行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針對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可行的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金融穩定;銀行監管
一、存款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及其在我國的發展概要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對各國的經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更是如此,眾多銀行經營破產并且面臨倒閉,從而引發了社會的動蕩不安。為了在經濟崩潰的情況下對銀行體系進行改善,1933年美國國會進行了深入討論,最終決定采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這一舉措拉開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制度的序幕。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成為了世界首例,在以后各國金融體系的發展中,都產生了積極重要的借鑒作用。就中國而言,早在1993年12月我國為了追求金融業更好的發展,就已經有了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想法;尤其是在2003年年底,全新的金融監管體制被拿到明面上來,為我國之后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框架基礎。隨后在每一次的國家工作會議以及工作報告中,我國都對存款保險制度進行細節問題的補充與強調,并且在2007年全面啟動存款保險制度設計的工作。最終2014年10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參會人員的反復討論下,得出了通過《存款保險條例》的結果,并且在之后決定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經過20多年的磨礪,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以一種法律的形式存在,正式宣布建立施行。
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增加銀行運營成本
商業銀行在籌集資金吸收存款的同時,本身就面對著利息成本、營業成本、資金成本、相關成本等一系列存款成本的增加,如今存款保險制度的規范使商業銀行逃避不了基本的保費成本,并且是六個月一循環按時交納,用來償付存款人在銀行倒閉后的損失,這樣的舉措必然增加我國商業銀行的支出費用。對于那些運營風險大且資金不足的中小型商業銀行而言,自身的適用費率更高,需要交納的保費也更多,對其盈利水平產生的影響也就更大。另外,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有著明確的行為規定和責任,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需要對商業銀行存款的規模結構和涉及費率計算的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同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有關銀行監管部門有權在商業銀行違規操作時要求銀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風險或者補救已存在的損害,在情況極其惡劣時加以懲罰。這些規定不僅規范了監督體系,還使商業銀行面臨著更高的合規成本,導致銀行的運營成本增加,影響銀行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道德風險缺陷
一是存款保險制度很好地安撫了存款人的情緒,在風險發生之后能夠及時有效地賠付存款人的損失。這可能使存款人著眼于眼前的利益,降低自身的風險防線,放縱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從而弱化了市場紀律。二是限額償付制度使銀行存款得到保障,商業銀行便可能以高利率盲目吸收存款,然后用于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從而導致盲目地追求高利潤而冒險經營,加劇了道德風險,引發危機。三是存款保險制度確實很好地抑制了銀行擠兌現象的發生,同時也很好地在商業銀行遭遇危機時給予幫助,這可能弱化金融監管機構的執行力度,過度依賴于規章制度的執行。商業銀行可能利用法律上的不完善的空間產生不道德的行為,從而使商業銀行違規操作的行為不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罰。
(三)加劇銀行同業競爭
我國的國有銀行一直在銀行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銀行長期以來都由政府實行“擔保”,屬于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而隨著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信用的保障,商業銀行競爭經營的危機意識也逐漸強烈。一是存款保險制度帶來了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政府對商業銀行的救助越來越少,銀行的退出機制也逐漸健全,市場準入標準的降低,給中小型銀行以及民營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伴隨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的逐漸增多,銀行之間比拼的壓力也逐漸增大,這對銀行未來的發展而言具有更強的挑戰性。二是存款安全的問題得到保障,使存款人對銀行的選擇有了更大的空間,這給商業銀行籌集資金帶來一定的困難。商業銀行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可能采取價格戰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這樣對銀行的利潤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加劇了銀行之間的競爭。無論怎樣,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適合如今的金融市場,面對激烈的競爭,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商業銀行的改革刻不容緩。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引導公眾正確認知
傳統的儲蓄理念使存戶對商業銀行一直保持肯定的態度,認為銀行肯定會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一直穩健經營,商業銀行應該積極致力于促進大眾接受一種全新的理念。存款保險制度的頒布仍然改變不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銀行與客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來保持公平有效獲取信息的環境。商業銀行在注重銀行信用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客戶信用能力的評估,保證銀行流動資金的流動性,督促客戶信用的提升。
(二)保證銀行效用優先
現在實行的存款保險條例中對于被保險存款的范圍劃分還比較狹窄,商業銀行可以采取合理的辦法達到降低存款成本的預期。存款保險的基準費率由經濟金融發展狀況和存款結構情況等因素調整,商業銀行無權干預,但是商業銀行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達到調節自身適用費率的目的。由于我國國有銀行與中小型商業銀行的發展存在著較大距離,盡管存款保險帶來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但仍然改變不了差距的存在,面對吸收資金的難題,銀行之間應該秉持友好互助的態度促進持續發展。
(三)完善銀行治理策略
1.重視資產負債調節規劃。第一,重視主動負債能力的提升。存款對銀行來說實質上是一種被動的負債,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之后,存款的成本再次增加,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進行變被動負債為主動負債的積極經營。在保證存款具有一定穩定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發行金融債券,或者通過同業拆借、債券回購和票據轉貼現來吸收資金,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合理調節資產與負債的結構,優化商業銀行融資機制和渠道。第二,提高規劃資產配置的水平。合理的資產配置能夠降低銀行經營風險,提高銀行的收益,它在銀行的投資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商業銀行不僅要充分考慮投資目標存在的收益與風險,還要考慮獲利期限以及收益變化的不確定性,從而制定出合理的投資規劃,保證資產組合投資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和專業性。第三,注重強化貸款資產質量的管理。信貸風險一直以來都是引發商業銀行流動風險爆發的重要因素,甚至會致使銀行面臨破產的窘境,所以說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對貸款的監管,盡量減少不良貸款給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有采取積極強硬的手段,商業銀行才能保證貸款的收回,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銀行的貸款資產質量,提高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2.拓展業務轉型創新方式。第一,切實加強業務中新型產品的開發使用。為了吸引廣大顧客的眼球,商業銀行不得不采取必要手段進行業務與服務的創新,尤其是在銀行產品研發的方面。商業銀行面對機遇,應該積極進行客戶與市場的需求分析,大量征集有效數據,并且要在創建健全研發機制的基礎上,不斷擴展產品的開發渠道,加大營銷吸引客戶目光。第二,繼續深化擅長的專業操作領域。面對發展機遇,商業銀行不該拋棄本身的優勢,而應該把握信任自己專業性更強的領域,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保證擅長的特定業務的深造,維持穩定的客戶群以及市場份額。第三,奠定綜合經營在銀行運營過程中的輔導地位。綜合性的經營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規模,同時也方便了銀行對未涉及領域的拓展,保障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商業銀行除了經營傳統業務,還應該提高對開發非傳統銀行業務的重視程度。商業銀行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業務格局,可以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促進金融業務、新興業務的增加,加大服務力度,增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3.保證提升服務品質管理。第一,加強客戶認可,建立銀行良好口碑。客戶對銀行服務的肯定能夠從側面烘托出商業銀行管理的成功程度。每個商業銀行的服務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提升客戶的滿意程度能夠幫助銀行建立良好的口碑,促進了潛在市場的發掘。商業銀行應該確保工作人員始終保持熱情的服務態度,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并且也要保持整潔干凈的服務環境,從而為客戶提供最優、最完善的服務。第二,優化管理體系的全方位建設。全方位建立管理體系有利于商業銀行立足市場找準定位,促進客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要求商業銀行學會與客戶進行有效充分的溝通,保證有效的領導和人才的管理,并且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統進行市場調查,積極應對客戶需求以及金融環境改變的需求,不斷進行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第三,完善內部控制方式。切實的內部控制方式能夠分散抑制銀行風險,監督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使銀行內部職責的分工更加明確。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業務、財務、會計、審計、物品、人事以及組織的約束督促,加強對銀行業務活動的組織協調和制約,從而保證商業銀行管理過程中的統籌計劃與安排,促進銀行持久發展。
4.參與完善合作共享機制。第一,繼續規范銀行之間客戶信用信息的分享手段。盡管商業銀行做了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客戶分析,但始終存在貸款呆賬無法回收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銀行與銀行之間不斷進行客戶信用信息的共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銀行在下次發放貸款時針對客戶有個較為全面的預測分析,盡量減少了銀行的損失。所以說,商業銀行加強相互之間非利益性信息的分享是可行的。第二,支持公眾從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獲取我國商業銀行的有效信息。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能夠得到商業銀行較為全面的信息進行分析,從而進行系統的審核測評,在使用恰當的情況下,能夠給公眾帶來直觀的判斷,促進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從而促進公眾在選擇銀行業務時理性判斷,與此同時也加強了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壓力,使銀行重視自身每一項決策所帶來的后果。
參考文獻:
[1]張守川,沈鴻,鄧庭.中國存款保險制度設計及其影響初探[J].國際金融,2015,1:61~64
[2]徐藝,李靜婷.存款保險對中國銀行業存款結構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5,3:44~49
[3]劉久.中國存款保險制度顯性化研究[J].法學雜志,2015,6:132~140
[4]葉文輝.存款保險制度的國際實踐、改革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金融,2014,6:60~64
[5]周月秋.存款保險制度的影響與商業銀行的應對[J].中國銀行業,2015:12~15
[6]鄧雄.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國際金融,2015,8:52~59
[7]王澤天.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吉林金融研究,2015,5:44~46
[8]馬娟.存款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660號)[EB/OL].中國政府網,2015-3-31
作者:程杰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