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上市公司利用財務報表作秀,營造出企業業績不斷攀升的假象,使得上市公司對外披露信息的公信力大幅下降,擾亂了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為了削弱此類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文認真探尋和剖析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主要動機及其手段,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治策略,力爭建立并維護一個良性競爭的經濟發展環境,同時幫助大家有效防范上市公司高管操控企業利潤的行為,準確把握投資機會,降低投資風險。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會計信息披露
近年來,由于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的相對弱效,上市公司用“注水”的財務報告來迷惑公眾的事件屢屢發生,各種包裝手段更是層出不窮,不僅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也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積極運作。所以,盡快尋求其問題根源及相應的治理對策也顯得格外迫切。
一、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和手段分析
(一)上市公司粉飾財報的動機
1.滿足上市條件
一些企業雖然通過加工過的材料瞞過監察部門,勉強上市,公司的發展卻也不一定盡如人意。在持續兩到三年的虧損過程后,他們就會收到ST或PT,甚至是證監部門要求其退市的懲罰結果。因此,想要繼續留在證券市場的公司就不得不繼續偽造財務數據,將錯就錯,自此進入一場無休止的惡性循環里,無法抽身。
2.提高公司業績
股東只有在公司業績良好、利潤可觀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豐厚的分紅回報,所以他們必定向管理者施加壓力,期待他們在資產負債表日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管理者一般由董事會聘任,他們想要展示自己優秀的經營能力,就必須維持好公司的對外形象,保持股票價格,吸引債權人。在業績不佳的時候,大肆宣揚公司利好消息,隱瞞部分不利信息,從而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在另一方面來看,由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尚存缺陷,許多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董事職位由一人擔任,這樣一來就促使董事、大股東和經理人站在了同一戰線,擁有了相關的利益訴求。在缺乏監督和制約的狀態下,他們就會為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犧牲掉中小股東的利益份額,挑戰法律的權威。
3.減少稅款的繳納
上市公司的營業范圍十分廣泛,交易事項較為繁瑣,需要遵循的各類政策規范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稅收作為企業的一大支出項目,已經成為影響其經營成果的重要因素。企業所得稅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繳納,與當期收入、成本和費用有密切關系。為了降低納稅基數,企業通常采用少記收入或多記成本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當期經營狀況較差時,管理人員為了呈現一個較為優質的財務報表給信息使用者,就需要盡力壓縮部分支出,對相關數據進行粉飾。
(二)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手段
1.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是上市公司經營運作過程中使用頻率相當高的一種交易方式,主要包括購買及銷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勞務,進行擔保或對外投資等。使用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于可以節約商務談判的費用,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利用行政的力量督促合約又好又快地執行,提高交易效率。然而,由于關聯雙方本身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利益的交織,所以極易出現不公平的交易結果,使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受到損害。目前來看,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相比于日常的交易活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商品的價格由雙方協商決定,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支付價款的方式和費用的分攤方法也并無明確的說明,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如何將形式上的雙方平等落實到實質意義上的真正平等也是我們將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2.虛構交易
虛構交易是指企業無中生有,在沒有真實商品交易需求的背景下,捏造交易合同等相關資料,以達到融資或投機套利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每至年關,外界需要看到企業表明自身經營狀況的時候,部分上市公司感覺一年來收獲到的成果捉襟見肘,只得選擇運用編造經濟交易業務的方法安插財務陷阱,迷惑大眾。其中,最常用的手段無疑為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產,同時調減成本和費用。
3.資產重組
近年來,上市公司大都披著資產重組的外衣去拋售自己擁有的不良資產或閑置無用的資產,以減輕企業的負擔。之后,再以較低地價格吸收一些優質的資產,去達到提高利潤,美化財務報表的目的,導致大家已經習慣把資產重組和財務舞弊這種行為聯系在一起。比如,部分企業利用各種手段把自己的垃圾資產包裝上市,然后在二級市場上炒作股價,之后溢價賣出,再由期末的時候低價買入,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企業的凈利潤,粉飾財務報表。
二、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要重視的是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建設。一方面,財務報表由會計人員整理信息并加以編制,擁有良好業務能力的財會人員制作的財務報告顯然具有更高的質量和使用價值,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判斷。所以要推行合理的激勵措施,敦促大家不斷學習,提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品質培訓,開展各項誠信教育活動,幫助他們熟悉各項會計法律規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較高自我約束能力和崇高思想的從業人員更容易抵制外界的誘惑,堅守住自己的底線,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要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各崗位職責。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所負責的相關領域和具體任務,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防止出現“一股獨大”的現象,維護好中小股東的利益。此外,要突出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監事會的監管職能,使其能夠對高管人員的權利予以規范和約束。否則,這些機構形同虛設,絲毫不能對目前的社會風氣有些許改善,也喪失了它們存在的意義。
(二)加強外部的監管力度
在外部監督的管理系統中,政府部門應該首當其沖,發揮其有形的手的作用,轉換自身角色,由規則的制定者轉變為監督者。稅務、財政和審計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對企業的監察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的個體對被審計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也對其評估報告的真實性負有法律責任。所以,保持并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公允性,防止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內外勾結也顯得尤其重要。
(三)完善相關會計法則,加大懲處力度
就法律規范的層面來講,會計準則在部分領域具體實施時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縱性。所以,面對重點問題,我們還是應該完善會計準則中不太明朗的地方,細化規則,嚴格要求。從執行處罰的方面來看,對我國財務造假行為的處理結果還沒有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目前來說,大多數財報粉飾行為被揭露后,先會受到證監會的譴責,然后再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涉及責任人民事責任的情況都很少,更不用提刑事責任了。因此,為了避免財務報表粉飾現象的頻頻發生,相關管理部門一定要加大懲戒力度,發揮法律對上市公司財報的強有力的監管作用。
三、結語
本文相關理論聯系現實的市場狀況,對上市公司粉飾財報的行為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解讀,希望上市公司能以自身出色的綜合實力博得投資者的青睞和債權人的滿意,監管部門認真履行相應的職責,為投資者保駕護航,而公眾也能夠提高對信息的鑒別能力,穩健投資。
財參考文獻:
[1]孫晶,周子元.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及防范研究[J].財會研究,2016(08):140-141.
[2]王琳.淺析我國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J].商業經濟,2015(04):117-118.
[3]顧彩霞,楊鳳.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及防范措施[J].經營與管理,2015(05):244-246.
[4]鄧宏超,毛淑珍.參仙源財務造假案例[J].財會研究,2016(27):155-156.
[5]劉國銀.淺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J].財經縱橫,2015(23):217.
[6]周濤.企業財務舞弊行為及審計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6(26):126-128.
[7]李夢圓.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啟示[J].學術論壇,2015(04):149-151.
[8]范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范[J].財稅研究,2016(05):158-159.
[9]楊慧.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手段及其防范研究[J].時代金融,2015(06):100-108.
[10]董靜.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問題探討[J].管理縱橫,2015(18):27-29.
作者:羅笑 單位: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