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是降低了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調節盈余的可能企業通過資產減值操控的具體方法有:應收賬款的減值與轉回,存貨減值與轉回,長期資產減值與轉回,利用資產減值洗大澡等。新準則對流動資產計提做出了嚴格限制,如應收賬款要求必須有客觀證據表明發生減值才能計提,并且規定在長期資產存續期間不允許轉回,只能采用計提的處理方式,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資產減值的調節功能,限制了公司利用資產減值來調節利潤的行為。
(二)會計政策的限制性選擇新準則針對會計政策給企業提供盈余管理的巨大空間做出改進措施,上市公司對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有所降低。如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原本可在備抵法中的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及賬齡分析法中自由選擇,新準則中只允許采用賬齡分析法;持有至到期投資及應付債券的溢折價攤銷原來可選擇使用直線法及實際利率法核算,目前僅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新準則取消了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后進先出法,上市公司只能在先進先出、加權平均、個別計價法中選擇等。顯然,新準則通過降低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減少了上市公司利用其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三)對企業合并的影響新會計準則擴大了合并報表的合并范圍,遏制上市公司通過縮小持股比例,剝離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從上市公司合并范圍中剔除經營狀況不好的子公司,進而粉飾上市公司集團整體業績的做法。新準則還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照賬面價值計量,這將有利于防止企業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操縱利潤。按這些規定編制的合并報表將能真實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構成的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很好地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母子公司的控制關系在合并或重組時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目前,我國企業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依據舊的會計準則,合并對價形式上由合并雙方確認公允價值計價,盡管公允價值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不理想,很難得出真正的公允價值,上市公司可以輕易通過合并重組獲得收益。
二、基于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識別
(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新準則中涉及公允價值的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股份支付、債務重組、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補助、企業合并、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等17個具體準則,其中應特別關注的有投資性房地產中的公允價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公允價值、債務重組中的公允價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的公允價值、金融工具中的公允價值等。運用公允價值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識別就是盡可能地關注、找出與企業商品或資產的市場價格或同行業相類似商品的市場價格,要求市場信息通暢,企業披露的公允價值的信息完整、及時,資產評估機構的職業獨立客觀等。
(二)上市公司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及其影響,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都要在財務報告中予以說明,那么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閱讀、分析可以判斷會計政策和估計的變更是否合理、是否虛增了企業的利潤,新準則出臺后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的確認與攤銷,借款費用的范圍、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都應是關注的重點。
(三)關聯交易如果將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與利潤總額中減去關聯交易的營業收入與利潤額,再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對關聯企業的依賴程度,以及判斷公司盈利條件和利潤構成。若減去之后盈利能力很差就表明該公司總盈利并不是企業本身的能力,而是借助于關聯方的支持。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新準則理論先進,體系完整,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有所提高。然而,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斷變化,應不斷完善和改進識別方法和應對措施,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促進經濟持續、良性發展。參
作者:李茜茜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