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成本會計人才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現行的《成本會計》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嚴重脫節。
目前,各類職業學校《成本會計》的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嚴重脫節。大多學校普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講授理論課,完成理論課教授以后,讓學生集中時間進行模擬實訓教學,實訓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完全脫節,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不能與模擬實訓內容相融合;學生畢業前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單位短時間實習,由于本地區企業較少,可供學校選擇的企業不多,學生實習過程中很難接觸到成本核算的內容,即使接觸到了相關內容,由于實習計劃不切合企業實際,也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實訓的內容與企業的核算內容大相徑庭。人為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成兩塊的教學方法,存在將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割的弊端,造成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感覺《成本會計》很抽象難懂,對《成本會計》理論知識一知半解,沒有整體的把握,得到的只是知識的片段;《成本會計》實習教學和理論教學割裂,造成學生只會做練習過的成本核算內容,不能將成本會計核算的每個步驟串連成一個整體。到單位實習時,學生就無從下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二、現行的《成本會計》實習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手段匱乏。
現行的《成本會計》實習教學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擬實驗和會計專業實習,其中,成本會計模擬實驗沒有獨立的系統,被融于財務會計模擬實驗之中,且僅對生產費用分配和產品成本核算進行模擬實際操作。專業實習就是簡單安排學生到接納單位“鍍金”,因為接納單位———學校———學生三者中間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造成學生的專業實習缺乏目的性;加上有些單位成本會計業務少,會計處理方法簡單,會計業務水平不太高,使《成本會計》的實習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做好職業學校《成本會計》實習教學的對策
針對現代《成本會計》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成本會計》自身的特點,為改善成本會計的實習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習教學,以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采用案例教學法。職業類學校學生基礎一般較差,學習能力及水平參差不齊,同時缺乏對工業企業實際生產流程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教師在進行成本會計實習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實習專題,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授的內容分為簡單、一般、難點。簡單、一般的內容學生易于掌握,針對成本會計中的難點內容,教師應廣泛收集有關企業的相關案例,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講授。從企業背景、核算原理、核算方法等方面進行剖析,將抽象的內容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直觀,以案例引導、啟發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能力和水平。
(2)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在《成本會計》的實習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運用案例教學增加學生對抽象語言的理解,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幫助其理解相關學習內容,我們可以把相關實訓課題通過畫面、流程圖、動畫等手段模擬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的過程、重點的環節通過多媒體畫面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等內容相對枯燥,課堂講授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好的實習內容,應用多媒體手段呈現出來。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設計制作完整的多媒體課件,必定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采用“先學后教”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像“成本會計對象”“產品成本構成”“生產費用分類”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我們可以采用“先學后教”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布置學習內容,把學生應掌握的重點難點內容以思考題的方式寫出來,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學生閱讀教材,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巡視課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先學后教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成本會計》的實習教學實踐中,除了采取以上教學方法外,我們還應借鑒兄弟學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社會調查、課題設計等實踐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內容根據“崗位適應性、行業載體、核算為主兼顧管理”原則進行取舍,以增加實習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在教學內容組織上堅持理論教學和“成本會計崗位實訓”有機結合,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合理設計《成本會計》實習教學體系,依據《成本會計》實踐工作崗位需求,確定適合的實踐工作崗位,加大實習教學。這樣,一定能培養出既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實用型成本會計人才。
作者:李春有單位:河南省汝州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