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企合作的會計專業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程體系改革
為增強會計畢業生就業能力,實現與企業的對接,學校應與企業(行業)共同開發以工作崗位為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的應用型課程體系。
(一)按教、學、做一體的原則構建課程體系
會計是一個提供信息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要與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相聯系。會計人才培養要注重知識、理論的滲透,培養高素質的可持續發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中心,加強相關的專業知識構成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教學模塊,保證理論教學和實訓指導同步進行,有效地實現教學環境一體化、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過程一體化,實現“教學做合一”,使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更加牢固。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與企業一起根據會計業務崗位(群)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基本素質的要求,形成優化的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面向一線、立足崗位、基礎夠用、注重素質、強化應用、突出能力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做到“兩個加強: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三個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專業素質培養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四種能力培養”:基本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會計課程體系的設置,要根據崗位素質、能力的需要,根據會計職業證書的要求,切實體現教學做一體。無論是專業知識課程,還是實訓課程,都要把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對于專業知識課程,要把知識的學習、理解寓于學生的動手操作之中。專業知識課程既有知識目標,也有技能目標。體現在課時上,知識課程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實踐課時(一般實踐課時比例為40%左右),必須改變傳統學科式教學的滿堂灌。對于實踐課程,需克服為做而做的錯誤傾向。學生做的過程,是能力培養、提高的過程,也是專業知識鞏固、熟悉的過程,更是職業素質塑造的過程,是知識、技能、素養同時提升的過程。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從而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按照以崗定學、雙證融通的原則設計課程體系
會計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盯住崗位,瞄準證書。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應將各會計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整合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制訂出課程標準,并進行學習情境設計開發。會計課程的設置應按照會計行業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確定,并由此明確該課程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確保學有所用,實現與實際工作的銜接,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專門人才的需要。會計崗位與專業主要的課程設置情況如下表:會計職業證書是從事會計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是衡量從業者工作能力和學識水平的標準,是企業聘用、考核人員的依據。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證書,或為畢業后取得相關證書作好較充分的知識和能力準備,對于學生的就業及其今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學生職業證書獲取率也是衡量一個專業培養質量高低的依據之一因此,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較好地考慮職業證書的考核要求,實現會計職業證書考證內容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完成課堂學習,即可參加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
(三)根據崗位職業能力結構,構建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會計專業在對會計崗位關鍵能力分解的基礎上,對職業綜合能力形成過程及特點、所需要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建立職場化的實訓教學體系,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資源。專業需建立校內會計服務實訓基地,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廠”。會計實訓教學必須引進企業的工作人員,校企聯合組織實訓,將企業的會計流程、會計標準、會計規范引入教學內容,為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加強實踐育人,提升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效率和效果。校內實訓基地內涵的建設是根本。學校要和企業一起制定實訓課程標準和技能鑒定標準,編寫實訓指導手冊,制訂實訓和技能鑒定考核辦法,加強實訓教學過程監控,改革考核方法。以實訓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實訓教學考核的依據,技能考核采用技能鑒定方式,企業頂崗期間以企業考評為主。建立起能滿足課程體系需要的運行機制和質量監控體系,保證學生實現工作過程和學習相結合、能力提高和素質提高相結合。此外,還應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設備資源和教師資源,實行實訓室全天開放,拓展社會服務、資源共享功能,提高在實訓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社會服務等方面使用效率和效益。
同時,學校和企業合作建立不同類型的校外實訓基地。在合作企業建立教學機構,實施教學與企業培訓,實現“廠中?!苯ㄔO模式,滿足學生職場化的實訓教學需要;與合作企業實施“頂崗實習”“、工學交替”“、行業訂單”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合作企業設立“廠中校”,與企業開展全方位地深層次合作,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由校企共同根據生產計劃制定柔性教學計劃,確保學生全面崗位認知、認識實習課程、頂崗實訓,保證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課程可以根據企業生產進度進行靈活重組,解決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的生產計劃柔性與課程教學計劃剛性之間的矛盾,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使課堂教學與生產運營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真實的生產過程中實現專業技能的提升和經驗的積累。
二、改革教學模式
會計教學應實施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項目導向”是在實際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對某項工作項目分解成若干小項目,并將小項目設計為一個個獨立、簡易的項目模塊,且每個項目之間保持銜接。“任務驅動”是教學應該通過完成一項任務或問題,來引導并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參與其中?!绊椖繉?、任務驅動”使學習者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個項目任務,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能夠真正內化,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有利于培養學生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養。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內容較多,涉及到一般企業的大部分業務核算,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等。可以根據企業的業務種類或會計人員的核算內容,設計成若干個項目,如金融資產核算項目、存貨核算項目、固定資產核算項目、股份支付核算項目等。每個項目的學習,應根據企業實例,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進行,把相關項目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以能力培養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應多使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角色模擬教學、現場真賬實訓等方法,采用互動、啟發、引導、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性。
同時,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能否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就成為其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目標的決定性因素?!绊椖繉颉⑷蝿镇寗印钡慕虒W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開發和使用網絡、Email、視頻、課件等各種現代教學手段,使專業教學的教學手段更加現代化、多元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中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手段。因此,我們必須從會計專業的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工作實際,在教學改革與建設方面注意與企業的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教學各環節的作用。
作者:劉春才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