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金融下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數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踐行教研統一、開放包容、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的辦學理念,優化升級金融工程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創建量化投資與高頻交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三方面的教改舉措,實質性地提升了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的水平。
關鍵詞:數字金融;金融工程;人才培養;學科交叉;培養方案
數字金融指的是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武裝金融體系,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更高效支持實體經濟及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數字金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金融逐步成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就業、激發市場活力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金融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需要適應數字金融帶來的市場需要,而這重中之重的核心問題就是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的與時俱進問題。
一、現狀與問題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尤其是近年來數字金融領域一些前沿技術、投資產品和新興金融機構,如金融數據挖掘、智能投顧、量化投資、對沖基金等迅猛發展,諸多問題亟待深入研究。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基金業協會自律管理下的各類資產管理業務存續總規模猛增到51.71萬億元。很顯然,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在中國的崛起是大勢所趨,對金融工程從業人員的龐大需求也是必然。查閱了大量的研究文獻,走訪了個別私募基金公司調研,我們發現中國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現狀堪憂,主要有幾個方面:(1)中國私募基金公司(對沖基金身份多是私募)普遍沒有時間、精力仔細研究如何更好地培養金融工程人才,不成體系,基本處在師傅帶徒弟原始階段,跟著業務走;(2)從文獻來看,高校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總體比較淺薄,主要是沒有深入研究,沒有深入行業調研分析,不了解行業的真實狀況,基本是在校園內部揣摩,提出的觀點比較籠統,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教改研究找出了一些問題,但多數都沒有提出解決方案,更談不上培養體系的完善;(3)行業與高校溝通不暢缺乏交流,面對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行業特性,金融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在國內轉圈圈,沒有與國際接軌,缺乏國際視野,而研究數據的細粒度,又難以開展深入地研究,尚未建立行業需求與高校的在金融工程人才培養之間的路徑。
二、探索和實踐
分析現狀與問題,高度概括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面向新經濟的數字金融業,金融工程人才供不應求;二是現有金融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脫節。而要解決好這兩方面問題,依據教育規律,那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多方面下手。為此,西安郵電大學依托本校數字經濟研究院和計算金融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面向金融工程專業做出了一系列積極地探索和實踐。
(一)踐行教研統一、開放包容、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的辦學理念何為金融工程專業?簡言之,就是設計、開發、維護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近些年,金融信息化發生了質的改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紛紛被應用于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方式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傳統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面臨挑戰。而接受挑戰,適應這種變革的最佳途徑就是踐行教研統一、開放包容、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的辦學理念。西安郵電大學金融工程專業依托計算金融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圍繞金融工程主干課程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構建了金融工程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平臺體系。該平臺體系分為八個部分:金融工程實驗室、金融業務、量化投資實驗中心、融資并購上市研究中心、金融數據挖掘實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研究中心、IT金融工程應用中心、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通過這個平臺體系我們一方面苦練內功,將學生的知識技能打造堅實;另一方面,面對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中國金融業和這門學科特點,防止閉門造車,積極拓展與外界的聯系,促進學科發展。該模式的具體實踐活動有:交叉學科教學方法研究、暑期免費金融技能培訓、校級開放實驗、企業參訪和實習、講座、學術沙龍等。通過多種形式人才培養活動的實踐,逐漸完善自身的計算金融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二)優化升級金融工程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西安郵電大學金融工程專業2014年首屆招生,至今已經有五個教學年、兩屆畢業生。教學是緊密圍繞課程展開的,這五年,金融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和行業需要,不斷優化升級培養方案。首先是以新辦金融工程專業基礎上,結合其他專業學生IT能力、管理能力、數學能力、外語能力等跨學科加入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培養。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意識、系統分析問題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熟練運用數學模型研究解決金融問題,并系統掌握現代金融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畢業后成為面向各類金融機構、公司、監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主要從事資產定價、衍生產品分析設計、金融風險管理等與計算金融、金融工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先后開設了新的選修課程,比如計算金融、金融數據挖掘、互聯網金融、Matlab與金融計算、Python程序設計等。同時,還從各個金融機構或金融公司獲取最新的市場咨詢信息來學習,與券商、基金公司、IT公司等單位合作,由這些單位提供數據、資料,來鍛煉學生的金融領域編程、數據分析等能力。
(三)創建量化投資與高頻交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國家積極推進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給金融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目前,西安郵電大學金融工程專業已經建設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并申報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該項目以全球金融市場的量化投資與高頻交易為視角,將金融工程與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構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項目實驗環境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技術架構,數據服務器采用Hadoop大數據存儲技術。該教學項目提供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量化投資策略設計建模和編程回測、高頻交易實訓、風險管理、在線課堂、在線測評等特色教學模塊,高度虛擬仿真國際金融市場投資決策應用場景。實驗內容適用于金融工程、計算金融專業,也適用于金融學、金融數學、計算機軟件等相關專業學生學習。該項目支持開放共享,可支持200以人同時在線,使用者可通過網絡直接以網頁形式訪問使用,或者遠程下載虛擬仿真實驗終端,進行本地化虛擬仿真實驗。
三、結語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數字金融時代,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制定并執行了金融教育國家戰略。金融工程專業在這新的時代肩負著新的使命,西安郵電大學在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結果表明,積極地教學改革提升了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鴻.數字經濟時代陜西如何追趕超越[J].西部電商.2018(4).
[2]王勇.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創新的愿景與短板[N].上海證券報,2017-3-15.
[3]高祥寶.量化投資創新性實驗教學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8).
[4]陳有為,郭建峰.面向新型電子化交易的金融工程仿真實訓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6).
[5]武燁.基于虛擬仿真實驗室的創新性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8(22).
[6]吳金棟,任光輝,黃東鍵,等.基于虛擬仿真技術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5).
作者:陳有為 郭建峰 李言 單位:西安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