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我國金融發展趨勢(4篇)范文

我國金融發展趨勢(4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金融發展趨勢(4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金融發展趨勢(4篇)

第一篇:產業融合視角下我國文化金融發展對策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高知識性、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特征的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金融和資本是產業的血液,發展文化產業金融既有宏觀層面的增值價值,又有微觀層面的重要意義。文化產業金融不僅催生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與金融服務競爭的結果。

[關鍵詞]文化;金融;政策建議

1文化金融合作發展軌跡概述

針對文化產業的抵押擔保存在的瓶頸,以傳統商業銀行為主體,合理擴大抵質押物范圍,探索新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當前主要存在三種探索模式:一是創新擔保方式和信用結構,拓寬抵質押物范圍。以專利權、版權、商標權、發行權、播映權等無形資產質押,結合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中小企業聯保等組合擔保方式進行直接融資。這種方式在廣播影視行業采用較多、相對成熟,其突破了文化產業的抵押瓶頸,但貸款余額仍然較低,處于發展初期。二是探索文化信貸的差異化信用評價體系,實行利率差別化定價,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滿足文化企業的中長期資金需求。三是銀行業務流程再造與管理創新,設立文化產業專營金融機構,推動文化金融服務專業化。目前大型商業銀行支持文化金融的動力不足,中小商業銀行是推動文化信貸創新的主要力量。新興金融機構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滿足文化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一是天使投資、VC等風險資本已經成為初創期文化企業獲得資金的主要渠道。當前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商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城市,且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設定工商注冊地等門檻,對中小城市文化投資的拉動相對有限。二是文化眾籌等互聯網新興金融服務發展迅速。

從籌資方式來看,以委托持股、平臺持股為主要籌資方式;從行業來看,影視、出版、音樂類項目眾籌發展相對較快,動漫游戲、文化藝術品項目眾籌相對滯后。三是債權融資工具創新。目前大中型文化旅游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較多,中小文化企業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方式仍處于探索階段。當前債券融資主要基于實體資產收益,無形資產的資產證券化在國內尚無實例,且由于國有文化資產收益處置問題較為復雜,大量的文化資產難以證券化。大多數文交所以產權推選、登記、權屬核查、價值評估、交易監管、資產處置等產權服務為基礎,通過組合信貸、抵押(質押)、擔保、債券、保險等金融產品實現無形資產的資本化。整體上看,各地文交所在無形資產確權、評估、流轉等方面發揮了推動作用,但仍存在不足:一是交易項目類別單一。多數文交所公布的交易范圍基本涵蓋文化產業的所有類別,但最終成交的項目類別單一,集中在書畫、陶瓷、寶玉石、郵幣卡等細分領域。二是藝術品等實體交易所發展速度明顯快于無形資產交易所,如影視劇本、演藝劇本等無形資產評估交易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各地仍缺乏推動無形資產評估的可靠方法和有效實踐。三是多數交易平臺的配套服務設施并不健全,缺少具有專屬稅收優惠和監管功能的藝術品交易所。

2文化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文化企業一般以輕資產為主,融資上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傳統融資方式無法滿足眾多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一是間接融資層面,重抵押的傳統信貸產品和重報表的傳統信貸評價標準不適合文化企業。對于風險偏好水平較低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其提供的信貸產品主要以歷史業績、財務指標、抵押物為主要授信依據。文化企業以無形資產為主,在無固定可抵質押資產、無擔保機構擔保的情況下,很難通過銀行信貸獲得充足融資。同時,由于多數文化企業是小微企業,單個企業的融資規模小,獲得貸款的難度大。二是直接融資層面,文化企業“小、散、弱”等特點不適合股權和債權融資。多數文化企業的財務業績難以達到上市融資的門檻。雖然以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為代表的風險偏好型資本較適合文化產業,但仍存在資本利得稅等配套政策滯后、權益類資本退出渠道不足和退出機制不暢、企業擔心核心股權流失等諸多約束。債權融資層面,目前集合債券、中小企業債等債權融資方式無法滿足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無形資產是文化企業的核心資產。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文化企業無形資產的開發和運用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一是無形資產確權難。版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沒有實物載體,權屬不清晰的問題十分突出。

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健全的市場環境下容易受到侵害。二是無形資產評估難。文化產業的產品形式多樣化,無形資產評估的標準化程度不一。國際經驗表明,影視劇本、演藝作品等可以實現高標準化評估,而書畫藝術、動漫等作品則屬于低標準化資產,極易出現評估溢價或折價現象,增加了無形資產商業價值評估的難度。三是無形資產流轉難。我國缺少全國性的、權威性強的文化產權交易市場,尚未形成公開的無形資產價格形成機制,難以實現產業要素大范圍、跨領域流動。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之間缺乏整合,造成市場分割和交易壁壘。文化企業無產品完工和穩定收益保證是融資難的重要原因,這與文化企業盈利模式單一有關。當前我國多數文化企業依然處于價值鏈低端環節,原創產品的生產能力相對較弱,原創文化品牌和精品內容稀缺,基于內容資源深度挖掘的全產業鏈模式較為少見?;诙啻问跈嗍杖氲挠J礁请y以實現,缺乏多元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此外,文化藝術創作者往往就是企業經營者,具有文化資源與金融資本融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不足,導致文化企業融資受限。

3促進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建議

3.1多元化金融產品,加快金融服務創新

繼續鼓勵銀行探索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開發專利權、版權、著作權、商標權、知識產權、收費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產品,尤其是為中小商業銀行創造寬松的金融管理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建立專門服務文化產業的專營機構、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專業服務團隊,并在財務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3.2積極鼓勵股權、債券融資推進

推動文化產業類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風險偏好型資本發展,規范并推動文化企業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上市,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積極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集合債等方式融資。規范文化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業態,加快完善互聯網眾籌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條例。

3.3規范無形資產發展,建立無形資產管理機制

明確無形資產資本化是推動文化金融創新發展的根本出路。針對當前金融機構在文化產業領域專業調查、專業評估、專業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以無形資產為載體,發揮無形資產評估交易平臺的專業職能,完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登記、托管、流轉、監管服務;借助大數據手段,創新版權價值評估、版權流轉監管以及不良資產處置機制和技術方法,協助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文化金融服務能力,規避文化金融創新風險。

3.4加快建設文化金融服務媒介建設,提高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推動政府部門、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的大力合作,形成專業化的文化金融創新配套服務體系。發揮政府作用,為文化金融服務提供財政資金配套支持;創新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鼓勵通過多種政策杠桿對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扶持,盡快建立文化產業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制度,逐步建立財政適當投入、文化企業聯合出資、市場化運作的擔保機制。鼓勵發展一批專業從事文化金融服務的中介組織,如專業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版權托管機構、評估機構、信用管理機構、版權機構等。推動文化要素市場快速發展,規范和提升各類文化產權交易所。

主要參考文獻

[1]程立茹.文化產業金融創新問題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

[2]李穎,肖艷曼.中國文化產業金融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

作者:趙云峰 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

第二篇: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研究

摘要:通過有效利用中央和自治區政府的政策紅利,寧夏農村金融近年來發展較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本文從寧夏農村金融的政策體系、機構發展現狀、涉農貸款余額現狀以及農村金融產品等四方面全面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寧夏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而探討了寧夏農村金融發展遭遇的瓶頸,并緊扣寧夏農村金融的發展方向,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寧夏農村金融

1寧夏農村金融的現狀

1.1寧夏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體系

金融政策促進“三農”發展在寧夏已初步形成了“一體多翼”的全方位政策扶持體系:《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寧政發〔2012〕72號)對“三農”模式的創新、多元化融資渠道的拓展等做出了規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政辦發〔2014〕166號)對如何開展“涉農信貸投資”、“農村普惠金融”、“創新金融支持三農模式”、“大力發展農業實體經濟”、“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等給出了二十四條指導意見;《“五優化兩對接”普惠金融工程實施方案》(寧政發〔2014〕46號)以“形成合力、先行先試、一縣一品、一行一策和防控風險”為指導原則,詳細制定了寧夏普惠金融發展的五個“優化”和兩個“對接”;《關于印發靈武、鹽池、彭陽、永寧等四縣市開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寧金融辦發〔2014〕160號)更是針對四縣市的實際情況,對其金融改革試點做出了詳細指導;為貫徹落實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現“一縣一品、鄉有機構、村有服務、戶享成果”的目標,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于2016年專門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貫徹落實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實施方案》。

1.2寧夏農村金融機構

1.2.1大型金融機構。寧夏大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兩家政策性銀行和兩家大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中,寧夏農發行共有11家分支行,截止2014年底累計發放貸款15.8億元,涉及新農村建設、農村路網和水利建設等方面;國開行寧夏分行則創新推出了鹽池惠民婦女創業微貸款、永寧閩寧鎮肉牛托管等項目,助力寧夏農村貧困地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脫貧致富。大型商業銀行中,農行寧夏分行重點支持寧夏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特色化,截止2014年底累計發放特色產業貸款達43.2億元,創新農村特色抵押方式8種,并積極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寧夏農村“惠農通”項目實施;郵儲銀行寧夏分行針對寧夏農村實際創新了土地經營承包權貸款等一系列農村金融產品,其探索的“蔡川模式”和“固原三農服務站”更是寧夏農村金融中的典范。

1.2.2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新時期寧夏農村金融發展呈現出資金需求小、需求急、擔保抵押少的特點,而大中型金融機構往往無法滿足其需求,諸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便應運而生,發展如火如荼。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例,由最初4家試點小貸公司起步,截至2015年,其數量已達到160家,覆蓋寧夏區內所有市縣和基層組織,從業人員也達到了2101人,實收資本也增長至81.52億元,凈增長36.03億元,貸款余額為77.58億元。

1.3寧夏農村金融的涉農貸款余額

寧夏涉農貸款余額不斷增長,其占貸款余額的比重始終較高。2007~2015年,寧夏涉農貸款余額由最初的384.82億元,連年增長,至2015年已達到了1682.6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年均增長率為20.25%,可見寧夏涉農貸款余額的發展較好,未來持續增長的趨勢也較明顯;寧夏涉農貸款余額占貸款余額的比重也始終處于30%以上,2013年最高達到35.84%。

1.4寧夏農村金融的產品代表性的創新

產品包括: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創新涉農貸款抵(質)押品范圍,如“彭陽煙草訂單”、“紅寺堡信用社模式”等;國開行創新“一縣一品”,助力寧夏的奶牛、靈武長棗等特色優勢特產發展;石嘴山銀行也創造性地提出了“枸杞行業貸款”。

2新常態下寧夏農村金融的發展問題

2.1寧夏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

農行等金融機構積極推行“惠農通”等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定成效,ATM、POS機等在農村的覆蓋率顯著提高,但寧夏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仍較落后,各項金融設施一般只是覆蓋到鄉鎮,少部分寧夏農村地區受益于“村村通”項目建設了一批轉賬電話,不過其形式過于單一,寧夏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并未完全打通。

2.2寧夏農村金融產品有待改善

寧夏農村金融產品的缺陷主要在于信貸產品的貸款期限和額度。由于“城鄉二元化”和金融產品非“城鄉二元化”的矛盾,寧夏農村金融市場多數產品僅僅是傳統城市金融產品的簡單復制或轉化,并不能適應農村生產經營“小、散、快,周期長”的特點,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貸款期限短,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加之農村對貸款的需求多為周期長、需求急的信貸,寧夏農村金融機構的農村貸款多為一年期左右的短貸;二是貸款額度小,伴隨寧夏農業特色產業化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農戶往往需要開辦農場、小作坊或廠房,進行專業化生產或規?;洜I,對貸款的需求額度較大,而寧夏農村金融機構普通的放貸額度僅為幾千元,杯水車薪,而對于額度較大的貸款,往往要求嚴苛,滿足貸款條件的農戶少之又少。

2.3寧夏農村金融的風險較大

寧夏農村金融信貸風險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農業發展周期長、受自然因素和個人素質影響較大1,且寧夏農業發展條件較差,風險因素過多;其二,由于寧夏農村和農戶的分散性和自由化,寧夏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農村信用體系,農村金融機構無法評估農戶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貸款的能力,此外,由于成本和人力問題,寧夏農村金融機構內部也缺乏有效的時候風險監控機制;其三,擔保抵押的缺失,由于寧夏農村金融多為政策性優惠貸款,農村金融機構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缺少對抵押擔保的重視,甚至有的基層機構“暫緩擔?!被虿挥脫#瑢Α叭龣唷钡盅旱膱绦幸擦饔谛问?;其四,農業保險發展滯后,由于寧夏“三農”的高風險性,保險公司往往不愿意開展相關農業保險,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引導農村保險的正常發展,進而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金融的風險。

2.4寧夏農村金融的資金難題

寧夏農村金融多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和其他機構融資,資金難題始終是其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一是融資困難,由于寧夏農村金融的高風險性,除了政府財政資金的“輸血”和部分政策性銀行的支持外,其他渠道的融資少之又少,甚至出現了部分商業銀行抽離農村的現象,此外,新興農村金融機構“只貸不存”的發展模式嚴重制約了資金的融通和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再融資困難,政府對農村金融的支持部分只是短期的,加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面臨的風險較其他金融機構大,往往難以獲得追加投資。

3寧夏農村金融的發展對策

3.1優化寧夏農村金融的發展環境農村金融發展環境的優化包括硬件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一方面,以基礎設施完善為重點,加快農村相關的ATM機、POS機、支付電話等相關設施的建設,并完善相關“市縣鄉鎮村”五級的網點布局,特別注意網點向寧南貧困地區和其他農村金融服務落后地區的布點,以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為抓手,以自助服務終端和電子支付、互聯網支付等為主要方式,擴大金融覆蓋;另一方面,除對包括信用和支付在內的農村金融規范立法和明確界定外,也要強化對農戶的金融培訓和金融宣傳,并試點進行當地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外地金融人才的引進,全方位加強寧夏農村金融發展的軟環境建設。

3.2創新寧夏農村金融的產品

針對寧夏農村金融產品期限短、額度小的問題,要結合“三農”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根據不同市縣鄉鎮村的特點和實際,延長或擴大信貸產品期限和額度,制定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農村信貸產品;對農戶進行初步信用評估和償債能力分析,進行信用、等級分層,實行“梯度”放貸,信用好償債能力強的可考慮多放貸,信用差且屢教不改的少放貸或不放貸;二是,創新農村金融產品的擔保抵押,以平羅縣為示范縣,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等新模式;三是,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廣農村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業務。

3.3完善寧夏農村金融的風險擔保體系

寧夏農村金融風險擔保體系的完善要從信用體系、擔保體系、保險體系三方面綜合考慮,具體舉措如下:一是,信用體系的完善,各基層金融機構要根據寧夏各市縣鄉鎮村的實際,分步驟、有計劃的進行農戶的有效信息采集,定期進行更新和完善,并輔以“互聯網+”技術,實現各農村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實現寧夏區內范圍的信用信息共享。二是,擔保體系的完善,建立健全“區、市、縣、鄉、村”的抵押擔保機構,各機構結合本地特色和優勢產業,以及參考當地農戶的信用狀況,積極探索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創新和擴大農村金融擔保的范圍和靈活性,推廣“信貸+服務+抵押物”的模式,除土地經營權、房屋使用權擔保外,還要積極探索知識產權等無形產品或服務的模式。三是,保險體系的完善,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和產品試點為核心,積極推進寧夏特色清真牛羊肉、馬鈴薯、硒砂瓜等保險試點,引導保險公司參與涉農保險業務,并將其與涉農信貸結合發展,探索“信貸+保險”模式。

3.4破解寧夏農村金融的融資難題

寧夏融資難題的破解關鍵在于融資渠道的擴展,具體做法如下:一方面,除政府“輸血”和大型金融機構注資外,還應推進農村直接融資的發展,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進行債券、票據等融資;另一方面,探索寧夏農村金融的期貨市場和服務,發揮期貨市場的風險規避功能,與證監會、期交所等相關部門溝通,推動枸杞、羊絨、馬鈴薯等產品的期貨服務,并適時建立相應的農產品實物交割倉庫。

參考文獻:

[1]祁永忠.寧夏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及推廣分析[J].農業科學研究,2016(03):43-46.

[2]王惠方.寧夏農村金融與經濟發展現狀及關系研究[J].企業導報,2015(19):21-22.

[3]黨銳鋒.寧夏農村金融發展的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J].商業時代,2013(08):140-141.

[4]石健.寧夏地區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156-160.

作者:王永鋒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第三篇: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機制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國家金融的穩定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顯著,二者之間存在金融發展門限效應,不同程度的金融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效果.當金融發展水平處于門限值以下的時候,金融發展會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本文將針對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從非線性影響機制的角度明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金融發展;經濟增長;非線性關系;影響機制

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始終是經濟學領域重點研究的對象,從理論角度和實踐角度進行透徹的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線性關系.隨著金融理論與研究方法的不斷完善,對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也不僅僅停留在線性角度,逐漸向非線性的角度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的試驗證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非線性關系,有效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

1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門限模型的設計

傳統經濟學界對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研究比較局限,通常選擇投資、進出口等相關經濟變量來構建相應的研究模型,在表現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時候過于片面,難以準確的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定位.本文結合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參考了金和萊文、萊文和澤爾沃斯的研究方法進行模型的構建,具體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模型為:y1=α0+α1x1+α2x2+α3x3+α4x4+ε1其中,y1代表經濟增長的變量,x1代表投資變量,x2代表進出口變量,x3代表金融發展變量,x4代表政府支出變量,ε1表示隨機誤差.由此可見,這種研究模型的構建不僅包含了傳統模型中的投資、進出口變量,還增加了金融發展、政府支出的內容,在該模型中引入門限變量,利用門限變量對模型中的樣本進行分割,就能夠得到更加具體的門限模型,深化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1].

2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實證分析

2.1變量分析和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2004年到201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非線性關系.研究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變量有五個,分別是代表經濟增長變量的y1,代表投資變量的x1,代表進出口變量的x2,代表金融發展變量的x3,代表政府支出變量的x4.

2.1.1經濟增長變量(y1)

本文選擇的經濟增長變量為GDP同比增長率,屬于被解釋變量,利用2004年-2015年間的累積GDP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該年份的實際GDP,借助相應的計算公式得出GDP同比增長率.

2.1.2投資變量(x1)

本文選擇的投資變量為實際投資同比增長率,用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代表投資,利用2004年-2015年間的累積投資進行分析,得出該年份的實際投資,借助相應的計算公式得出實際投資同比增長率.

2.1.3進出口變量(x2)

本文選擇的進出口變量為實際進出口同比增長率,利用當年進出口總額和當年美元折合人民幣的平均數進行當年進出口總額的計算,結合當年GDP平減指數計算出當年實際進出口總額,借助相應的計算公式得出實際進出口資同比增長率.

2.1.4金融發展變量(x3)

本文選擇的金融發展變量為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同比增長率,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雖然國外有更加優秀的方式進行金融發展情況的推測,但是并不適用于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無法提供相應的金融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本文采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的同比增長率來估算我國金融發展的實際水平.

2.1.5政府支出變量(x4)

本文選擇的政府支出變量為政府實際支出的同比增長率,利用2004年-2015年間的累積政府支出總額進行分析,得出該年份政府的實際支出,借助相應的計算公式得出政府實際支出的同比增長率[2].

2.2相關變量平穩性的檢驗

相關變量的平穩性研究是明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重要手段,是門限模型中的一個重要假設條件,只有確保研究過程中所有變量的平穩性。

2.3通貨膨脹的門限效應

本文以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作為門限變量進行分析,進一步確定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明確金融發展相應的各項檢驗值。3結論綜上分析可知,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進步,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國家應該積極進行二者之間非線性關系的分析,進一步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進行宏觀調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有效推動我國經濟建設水平的穩定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金全,解瑤姝.中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作用機制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6(03):8-16.

〔2〕劉金全,龍威.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16(03):71-80+97.

〔3〕劉金全,潘長春.金融穩定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機制研究[J].求是學刊,2016(04):45-50.

〔4〕郝世赫.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非線性關聯研究[D].吉林大學,2014.

作者:楊帆 單位:西北大學

第四篇: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及策略

摘要:201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5)74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本文從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關于發展我國普惠金融的幾點建議,這對我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構建完善的普惠金融體系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金融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中小微企業融資比較困難、地區金融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對窮人和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歧視等問題,使得金融資源配置不平等以及區域金融呈現荒漠化這些現象愈演愈烈。因此,各階層特別是中低收入階層要求在獲得金融服務面前,每個人都應該被公平對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對我國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提出了新要求?!秶鴦赵宏P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5)74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一、文獻綜述

普惠金融,也稱為包容性金融。這一概念的萌芽最早出現在15世紀的意大利,那時的修道士為了抑制高利貸的利率,開始在民間開展信貸業務;而“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5月聯合國召開的“國際小額信貸年”的會議上。2006年,聯合國指出,普惠金融的目標是: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監管框架下,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應該有一整套金融機構體系,共同為所有階層的人員提供適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年,世界銀行扶貧小組(2006)提出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讓所有人,特別是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的金融權利,讓金融服務惠及所有階層。在國內,最先回答“什么是普惠金融?”這一深刻而富有內涵的學者是焦瑾璞,他于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正式使用了“普惠金融”這個概念,認為普惠金融是在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延伸和發展,但是普惠金融的內涵和意義更為廣泛。

有“中國小額貸款之父”之稱的杜曉山(2007)認為,從本質上來說,小額信貸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實踐,普惠金融是在總結小額貸款和微型金融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將零散的小額貸款產品和機構服務發展成為金融整體發展戰略一部分的“微型金融產業”,也就是構建一個系統性的小額貸款或微型金融服務網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015)對普惠金融的概念作了更加簡潔而全面的界定,他認為,普惠金融是為每一個人在有需求時都能以合適的價格享受到及時、有尊嚴、方便、高質量的各類型的金融服務。距離普惠金融的正式提出至今已有12年的時間,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上來看,其在各方面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受到如經營方式、地域、機會、文件程序、金融基礎設施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從而使得普惠金融在體現其“普惠性”方面也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制約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張彩云,2016)。

二、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出臺了諸多支持發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文件。自“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以來,中央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繼出臺了許多的政策性文件,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相關政策文件更是頻繁出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同年,《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5)74號)文件明確指出了發展普惠金融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居于國際中上游水平?!吨袊y監會辦公廳關于2016年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6]24號)提出,著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明顯改善對小微企業、“三農”、貧困人口、特殊人群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政策文件的相繼出臺使得普惠金融的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進入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2)新型金融服務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現階段,傳統金融體系逐漸暴露出其內在的缺陷,其服務模式也漸漸凸顯出諸多的不足之處。而普惠金融能夠通過大數據平臺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從而使得傳統的支付清算、融通資金、資源轉移、風險管理以及信息提供等功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彌補了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此外,普惠金融提供特有的金融服務,不管是在服務客戶和服務方式方面,還是在服務價格以及服務效率方面,其優勢明顯勝于傳統金融。

(3)銀行網點數量不斷增加,金融產品呈多樣化。隨著普惠金融進程的推進,我國銀行網點數量在不斷增加。根據《2015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年末,我國共擁有22.1萬個銀行網點,比2010年增長了13.33%。其中,東部地區擁有網點數量8.82萬個,占全國銀行網點數量的39.9%,其次是西部地區,擁有網點數量5.92萬個,占總體數量的26.8%,中部地區網點數量共計5.22萬個,而東北地區僅擁有2.14萬個營業網點。結合2010年至2015年的數據不難看出,全國范圍內銀行網點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另一方面,傳統的如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爽得寶、易貸寶等金融理財類產品應運而生,使得金融產品呈現多樣化。

2、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分析

(1)與廣泛惠及最廣大集體、最廣大地區的目標尚存在一定差距。“普惠金融”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意義的是“普惠”兩字,要讓金融產品和服務惠及最廣大群體、深入到最廣大地區,不管是誰,無論身份地位的高低,無論薪金收入的多少,當他有金融服務需求時,能夠以可以負擔得起的成本獲得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而在實際生活中,金融機構更傾向于為中高端客戶提供服務,中低收入階層、難以提供貸款保證的群體很難以他們可以負擔的成本獲得金融服務。因此,普惠金融的理念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

(2)金融資源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由于地理地勢等原因,一般都具有獲得更多金融資源的優勢,而像西藏、貴州這樣一些欠發達、欠開發的省份,由于地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使得其獲得金融資源時往往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相對大城市來說,獲得金融資源的難度也更大。

(3)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銀行等金融機構從風險偏好的角度,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時候,往往會擔憂這些企業的經營前景不好,貸款無法按期收回會造成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所以,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不太愿意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因此,在我國,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的困境一直存在。

(4)普惠金融體系有待健全完善。自“普惠金融體系”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以來,對普惠金融體系的探討一直是一個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盡管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取得豐碩的成果,但是目前仍然沒有構建出一個完全適合我國發展現狀的普惠金融體系。因此,普惠金融體系的健全和完善仍然有待解決。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創新模式也逐漸多元化,國家政策性文件的相繼出臺也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小微企業以及中低收入人群在獲得金融服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限制,金融資源向大城市集中的現象也比較明顯。因此,構建和完善普惠金融體系,豐富普惠金融服務的層次性,提高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效率,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從而使得我國普惠金融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參考文獻:

[3]焦瑾璞:小額貸款和農村金融[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4]杜曉山.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普惠性金融體系[J].金融與經濟,2007(2).

[5]張彩云: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青島:山東財經大學,2016.

[6]焦瑾璞、黃亭亭、汪天都等:中國普惠金融發展進程及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5(4).

作者:李雪梅 單位:貴州大學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亚洲欧美天堂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欧美精品dorcelclub全集31| 动漫人物差差差动漫网站|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小视频| 清纯校花被色老头糟蹋| 全黄裸片一29分钟免费真人版|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久久精品老司机|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91大神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穿透明白衬衫喷奶水在线播放|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公阅读| 野花官网高清在线观看视频5|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日本视频网站在线www色|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全部免费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