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央行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轉型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常態”即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由追求增長速度轉向重視增長質量,從要素投資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下經濟體制與結構都將進行調整,人民銀行面臨的財務形勢也將發生相應變化。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作為人民銀行履行職責的服務保障,在新常態下,基層央行如何實現財務預算管理的轉型,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我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財務管理轉型的必要性出發,在分析基層央行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轉型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財務預算;預算管理;轉型
人民銀行財務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工作,包括預算的編制、核批、執行、評價和財務決算、財務檢查以及財務分析等方面工作。作為中央銀行,人民銀行財務預算管理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財務管理活動,合理規劃預算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保障人民銀行履職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基層央行如何實現財務預算管理的轉型,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我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財務預算管理轉型的必要性
(一)深化預算改革的需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提出明確要求,2015年正式實施的《預算法》為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礎,《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的出臺,更是為深化預算改革指明了方向。人民銀行預算作為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按照相關要求改進預算管理、深化預算改革,推進預算管理的科學化進程。
(二)提高資金效益的要求
在新常態時代下,人民銀行加強經濟宏觀調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加強金融服務的任務越來越重,相應的財務支出也不斷提高。人民銀行積極開展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轉型,可以進一步優化財務資源的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財務管理工作從規范化向科學化轉型。
(三)推進預算公開的要求
推進預算公開,保障和促進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了政府執政能力和辦事效率,為提高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起到積極作用。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預算單位,也加入了預算公開的隊伍。財務預算管理轉型通過科學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等手段,進一步規范整個財務預算管理行為,使得人民銀行財務管理工作經得起大眾監督。
二、基層央行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現狀
多年來,人民銀行不斷加強預算管理,強化約束,財務預算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但與要求的全面推進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項工作要求相比,人民銀行財務預算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預算定額體系不夠健全
科學的定額標準體系可以有效提高預算的準確性,而構建預算定額體系需要結合人民銀行職能與業務的特殊性,運用科學的方法構建定額體系。但由于人民銀行機構眾多,分布區域廣泛,存在差異較大,建立一套適用各分支機構的定額體系比較困難。在沒有健全的、科學的、合理的定員定額標準體系下,預算管理難以完全做到客觀、公正。
(二)預算公開有待加強
人民銀行按照預算公開的要求,逐步對預算收支、預算執行情況、“三公”經費情況等內容進行公開,信息公開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但由于基層央行與總行管理體制不同,基層央行在預算公開方面還存在一些難度;加上人民銀行作為國家中央銀行,履行貨幣政策及金融穩定等職能,相關政策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基層央行預算公開范圍、公開內容有待進一步明確。
(三)預算執行不夠嚴肅
一方面,由于預算編制過程中監督不到位,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不夠,造成預算執行中變動較大;另一方面,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側重于事后監督,盡管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以及加強廉政建設的若干規定,有關部門也配套制訂會議、培訓、差旅、因公出國、公務接待等一系制度規定,但個別單位仍存在執行不夠嚴肅的問題。
(四)預算績效評價機制不健全
人民銀行尚未建立績效評價的相關制度,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依據,績效管理中的職責分工、操作規程、問責機制、激勵機制等等都在嘗試和探索階段,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推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健全,績效評價方法不夠科學,績效評價工作均由內部部門完成,資金的使用者和評價者均為同一部門,評價結果在一定程度缺乏公正性和權威性。
(五)中期預算還在初級階段
2015年,人民銀行正式開展三年中期預算,但從這兩年的實踐來看,還存在業務部門對業務發展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了解不多,對以后年度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重點方向、重點項目不明確,重點項目的實施時間不確定等問題,為滾動預算的編制工作帶來難度;業務部門對后兩年的預算項目不夠具體、細化、新項目少,長遠謀劃不夠,分年度的滾動實施計劃和分解目標不夠具體,影響了滾動預算和年度預算的銜接,預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都很難提高。
三、基層央行財務預算管理轉型的具體舉措
基層央行在財務預算管理轉型的進程中,要在確保預算管理規范化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措施,逐步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化。
(一)建立預算標準體系,增強預算管理的科學性
建立科學的支出標準和預算定額體系,保證支出定額的合理、公正、公平、統一。人員經費定額考慮各項改革、機構、人員等因素,以人事部門工資總額為基礎,按比例據實核定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障繳費等支出。公用經費區別各科目核算的內容、性質、作用等因素,結合有關政策規定、社會物價水平等,分別采用總量定額或工作量定額等方法測算公用經費。在項目支出上,建立項目庫管理,對立項依據、項目內容、績效目標、資金需求及籌資方案等進行審核論證和可行性研究,確保申報項目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人民銀行的工作部署,并與本部門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相銜接。
(二)建立預算公開制度,增強預算的透明度
財務預算管理要體現公開透明、科學合理的原則,為廣大職工行使監督權和知情權搭建起一個信息平臺。一是建立健全財務預算信息公示制度。按照依法理財、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的要求,對公開的內容、時間、主體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使預算公開的規定更具可執行性、可操作性。二是堅持全面公開,突出重點的原則。除涉密事項外,其他預算管理信息全部公開,重點公開“三公經費”等一般公務運行費用、集中采購、基本建設項目執行情況等重要事項。三是拓寬預算公開的方式和途徑。盡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圖文并茂的版面、翔實準確的數據方便職工了解和監督。
(三)完善預算監督機制,增強預算執行的嚴肅性
加強預算監督,確保預算編制的嚴肅性,杜絕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一是加強預算編制的監督。在部門預算編制時就適時介入監督,了解、核查編制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剔除不真實數據,減少預算編制中存在的水分,起到控制和預防的作用,確保預算編制的規范、科學和真實。二是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督,拓寬監督檢查的內容,力求監督工作的制度化和經常化,加強對部門日常支出的監督管理。從單純的事后監督向事后、事中、事前的全過程監督轉變,要重視事前的預算審批、事中的跟蹤問效,防患于未然。在全過程監督的基礎上,及時分析部門預算執行的情況,對于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早改正。
(四)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提高預算效益性
一是建立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體系,從制度層面對績效目標、績效評價標準、績效監督主體、組織實施程序、跟蹤問效等方面予以規范,為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對人民銀行業務進行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分類建立與人民銀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細化為年度績效目標。三是探索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評價機制。在內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探索第三方評價試點工作,引入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社會咨詢等第三方機構完成績效評價工作,逐步建立專業人才的評價、咨詢制度,在評價工作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提升績效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公信力。
(五)構建中期預算框架,增強預算的前瞻性
編制中期預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單位內各項業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規劃,需要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基層央行作為人民銀行中期預算編制的底層,在編制中期預算中,一是借助總行制定的業務發展規劃及業務發展戰略目標,在編制周期內合理確定支出重點、結構和預期績效,結合財政部確定的支出限額編制分年度的滾動實施計劃和分解目標,作為編制滾動預算的基礎和前提;二是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了解部門規劃,將業務信息有效轉化為財務信息,并將預算編制情況向業務部門反饋,確保中期預算的可行有效。
作者:姚曉燕 時秀花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