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資環境對實體經濟增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及模型設計
(一)單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波動溢出效應模型設計為判斷單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波動溢出效應,需要在GARCH模型的基礎上,設計新的模型。
(二)多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模型設計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是在解釋變量相互之間緊密相關的情況下,將原模型中解釋變量轉化成新的且相互獨立的解釋變量的一種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把多個變量轉化為可以反映原來多個變量大部分信息的綜合變量。2、多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由于主成分分析可以將K個資本市場收益率的波動X1t,X2t,……Xkt轉化成新指標F1t,F2t,……Fmt,且新指標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可以將新指標F1t,F2t,Fmt同時作為解釋變量,并引入匯率(ERt)和均值方程標準差(σt-1)作為控制變量,以剔除匯率和經濟自身波動對實際經濟增長率的影響,實證分析多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問題其中,m≤k;由于每一個主成分Fit都包含了K個資本市場收益率波動的信息,因此任何一個主成分Sit均可以認為是K個資本市場的協同性影響。若在給定的顯著性水平和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任何一個參數bi的估計量顯著不為零,則說明K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存在溢出效應;否則不存在K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
二、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選取及數據的預處理本文選取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數據,來研究社會融資環境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在實體經濟增長變量的選擇上,常用的衡量指標是GDP增長率,由于國內目前沒有月度GDP資料,故本文采用工業增加值月度名義增長率作為實體經濟名義增長率的變量,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后得出實際經濟增長率。選取滬深300指數月末收盤價作為股票市場的變量,以反映股票市場融資環境的變化,并取對數收益率;選取上證企債指數收盤價為債券市場的變量,并同樣取對數收益率。選取金融機構月度人民幣貸款利率作為信貸市場的變量;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匯率市場的變量。
(二)單一資本市場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首先對實體經濟增長率GDPt序列、股票、債券和信貸市場波動序列Xit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各時間序列都是平穩的。然后對實體經濟增長率GDPt序列進行ARCH效應檢驗,ARCH-LM檢驗結果證明GDPt序列存在ARCH效應,如表1所示。由(5)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和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滯后6期的股票市場波動的t統計量絕對值遠大于臨界值t(120)=1.658,且系數為負,說明股票市場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負向滯后波動溢出效應,滯后期為6個月,表明股票市場大幅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由(7)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和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滯后6期、8期和12期的信貸市場波動的t統計量絕對值遠大于臨界值t(120)=1.658,且系數有正有負,說明信貸市場波動傳導至實體經濟需要6個月時間,但這種正向促進作用僅能維持2個月的時間,之后又開始抑制實體經濟增長,盡管這種作用在12個月后仍顯著存在,不過與滯后8期的系數相比較可以看出,抑制作用隨時間而逐漸減弱。
(三)多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1、主成分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前兩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約高達73.62%,已能較好地反映三個市場的總體變動情況。F1主要跟股票和債券市場波動有關,是這兩個市場波動的綜合因子,即F1主要度量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協同波動;F2主要跟債券市場波動有關,即主要度量債券市場自身波動;總體上看,股票、債券和信貸市場波動間具有顯著地協同作用;由于F1的貢獻率和特征值均大于F2,故股票和信貸市場在協同波動中的表現力要大于債券市場。由(8)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和其他變量一定的情況下,F1和F2的t統計量絕對值均遠大于臨界值t(120)=1.658,且系數均為負數,說明信貸、股票和債券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且這種作用傳導至實體經濟大約需要10或12個月的時間。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以資本市場為研究對象,在匯率水平一定的條件下分別研究了單一資本市場波動和多個資本市場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研究結論如下:第一單一市場融資環境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滯后溢出效應,但不同市場的時滯不同。信貸、股票和債券市場大幅波動會造成企業資金供給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實際產出,抑制經濟增長。第二,多個市場融資環境協同波動對實體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負向滯后溢出效應。目前中國社會融資環境協同波動幅度仍然很大,不利于實體經濟的平穩持續增長。第三,社會融資環境劇烈波動極易在不同滯后期引起中國實體經濟增長的下滑。社會融資環境波動幅度越大越易引起中國實體經濟增長的下滑,且單一市場波動和多個市場協同波動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時滯也不相同。基于上述研究結論,一方面,政府應當在控制銀行信貸規模的同時,引導股票和債券市場的發展,提高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比例,促使資本市場均衡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貨幣管理當局應當加快推進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最后,貨幣管理當局決策時應當綜合考慮信貸、股票和債券市場的波動情況和時滯特征,盡可能避免或減弱多個市場的共振,以提高多個市場融資環境的協同性,進而營造出相對穩定的社會融資環境,有效減弱社會融資環境波動對中國實體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
作者:孟瑞娜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