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重要性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不僅僅指的是其本身的重要性,其還體現在上市公司對重大項目的會計信息核算工作上。上市公司在進行重大項目時,應將各類會計信息進行全面、詳細以及準確的進行披露;而對于一些較為次要項目的會計信息則采取簡要披露或不披露的方式。這樣做就可以讓最重要的會計信息得以重點體現,免除了次要信息因模糊或錯誤導致的會計工作量加倍,同時以避免了次要會計信息將主要會計信息掩蓋,使得信息使用者對公司整體決策出現失誤,阻礙公司發展。
(二)合規性合規性又稱為合法性,是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屬性。其主要指的是當公司財會人員在進行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工作時,需要嚴格遵照我國相關會計核算法律法規進行。其合規性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生成時間的合規性、核算方法和過程的合規性、核算內容和組成的合規性以及披露內容和形式的合規性等。在各上市公司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其合規性是衡量會計心理披露質量的主要依據,也是保證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現狀
2009年到2013年我國會計信息質量調查工作顯示,平均每年我國都有近百家上市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會計信息披露失真情況,大部分均是未及時進行披露、披露信息不真實、虛報或錯報資產、虛設經營項目、對重大項目未進行披露以及對外擔保項目未進行披露等。
(一)虛構公司收入當前很多上市公司為了實現其不同目的,都通過虛構增加收入的方式來影響其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一般情況下就是采取虛構收入、提前核算收入(將下一時期收入放在當前時期進行核算)、虛構企業資產、虛設運營項目等手段,這樣做能夠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實際調查中,一些公司利用虛假出貨單或虛假銷售發票為本公司增加銷售額度,同時也虛假增加了利潤額度,這也就使得該公司從表面上看在市場中擁有較好的地位和發展,蒙騙政府和同行業者,以此謀求不正當利益。
(二)虛設費用項目近幾年來,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費用資本化或者遞延費用等方式達到虛增銷售利潤的目的。還有一部分公司采取虛增相關費用的方式,通過對固定資產的虛增折舊、虛增運營成本費用等方式,減少公司在當期經營的利潤,這樣就可以使本公司在上稅時少交一部分錢,導致了國家經濟的損失。例如在2005年,兩面針有限股份公司就以在其它相關公司掛賬廣告費用的方式,為自己公司虛增了僅60億的利潤,使得其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嚴重受阻。
(三)不等價資產置換當公司出現虧損時,一部分公司會采用資產重組的方式來挽救經營頹勢,這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較為慣用的手段。但當上市公司利用債務重組或者關聯交易等方式,通過不等價資產置換或者虛構資產置換過程中的利潤操作費用等手段,將公司的會計信息進行虛假披露。使其能夠繼續在市場中保持一定的資歷,欺騙市場和同行業者,并以此獲得非法利潤。
(四)虛設資產或債務當上市公司對本使其的利潤進行調節時,其就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對企業資產以及債務的反應就會出現偏差。例如在對結款費用進行核算時,將其資產化就會導致費用處理核算和資產核算同時出現問題,使得企業資產和利潤出現虛增的情況;將本應該在該階段進行核算的費用挪到了“預收款項”中,這樣做就可以虛假增加公司的負債情況,虛減公司的利潤,使得其在上稅時可以減少稅款,為公司謀求不正當利益。
(五)虛假披露信息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配股資格,也為了能夠為公司籌措到更多的運營資金,其不惜采取虛報會計信息或虛假記錄會計信息的方法,這類公司會虛構其利潤情況,并在會計信息披露時予以公布,這樣就可以保證起上市公司資格,欺騙投資公司,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進行非法集資。而這種情況也是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現狀中影響最大,造成核算結果偏差最大的因素。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1.會計法規不完善會計法規的不完善是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隨著國際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會計知識和技術也隨之快速更新,而我國目前實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新型會計核算方法和技術而言存在著較大的滯后性,不能夠滿足會計業本身的發展,使得相關法規相對存在較多漏洞。而對于一些新出現的特殊會計事項,目前法規中還沒有明確對頂,因而為各上市企業或會計公司創造了鉆漏洞的機會,為會計信息正確披露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最終導致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失真。2.政府和社會監督力度不夠目前,在我國擔當會計信息披露監督工作的部門包括財務部、證監會、審計局、稅務局以及社會監督機構。但是,在整個監督執法的過程中,其監督部門或機構之間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同時在過程中存在著重復監督的情況,使得各部門和部門、部門和機構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配合。例如,當財政部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進行監督時,其只進行隨機抽提監督,在相關工作開展時無法保證未被抽提企業的會計信息是否準確;而當稅務部門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進行監察時,因其職能范圍的原因,其僅可以對企業繳稅方面的會計信息進行核查,無法做到全面監督;社會機構由于其僅具有委托審查職能,而不具備執法職能,因此其在進行監督工作時的位置很微妙,導致相關社會審計機構無法發揮正確的監督職能,同時也削弱了社會力量對上市企業的監督力度。3.會計技術的局限性會計技術本身也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其在對同一公司的會計信息進行核算時,采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金融工具計價方法以及貼現率計算方法等會計核算技術時,就會得到具有差異的結果,就會導致會計信息披露的失真。
(二)主觀原因1.政府縱容對于政府而言,其在執政過程中大多以政績作為首要目標,為了能夠改變當地的經濟現狀,政府就會讓本地區擁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而相關法規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在上市前三年內實現連續盈利,因此部分地方政府會采取協助公司進行會計信息造假的方式,幫助公司上市,以此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另外,還有一些政府為了扶植上市公司的發展,通過非法減免賦稅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利潤,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2.信貸公司原因信貸公司是上市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之一,也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債權人。對于信貸公司而言,其判斷企業是否具有償還能力的主要依據就是會計信息披露。而目前有一部分信貸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了完場自己的業務,對于一些存在虧損狀態的上市公司仍然進行信貸業務,這樣也就使得上市企業會計虛假信息失真情況加劇。3.管理者因素上市企業的管理者最終的目標是幫助公司盈利,同時管理者與股東之間存在著雇傭關系,其往往會有限考慮自身的業績,從而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不合標準的操作。另外,當上市企業處在虧損的狀態時,其為了使公司能夠正常運營下去,一般會采取盈余管理,同時為了幫助公司獲得更多的運營資金,其往往會利用各類手段使得企業會計信息報表呈現虛假盈利情況。
四、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一)完善會計法規會計法規是會計信息核算工作中最為重要的監管依據,其對會計信息核算整體工作起著影響和指導的作用。目前會計核算法規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滯后性,對于一些新型的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無法進行有效控制。因此,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機構和部門應該根據我國目前會計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新出現的新交易模式、新交易業務,最大程度避免會計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保證會計工作操作的規范性。此外,相關執法部門應該設定全新的獎懲制度,對于提供真實有效會計信息的企業應予以資金或政策方面的獎勵,而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公司則予以嚴厲的懲罰。
(二)健全政府和社會監督體制政府相關部門作為會計信息監督工作的重要執行部門,應該對其監督體制進行完善,使得各部門間形成有效的配合,共同完成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督工作。此外,社會監督機構也是會計信息監督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法規,規范社會監督機構的職能和權利,這樣就能夠有效地保證各中介監督結構的執行能力。
(三)規范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會計信息披露失真主要的誘因還是在于公司內部相關人員責任感和法律觀念不足。因此,必須在公司內部建立其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領導層和財務部門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相關人員的法律觀念和責任感。將管理層的業績評比制度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相掛鉤,這樣就可以避免管理層人員為完成業績而弄虛作假。
五、結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代表了其公司的運營和發展情況,其真實性還反應了一個公司的信譽問題。因此,政府、社會以及公司內部人員都應該為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而努力。
作者:秦玉文衣潔單位:沈陽化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