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科技發展的不足與應對方案范文

科技發展的不足與應對方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發展的不足與應對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技發展的不足與應對方案

科技人才缺乏

我省各縣市科技活動人員因為工作環境、工作薪酬、城市基礎設施、交通便利條件、孩子教育等一系列的問題,福建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福州、廈門、泉州三個城市,其他地市科技人才數量較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縣級科技人才較少,基層農村更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行政事業單位、教育、醫療衛生單位,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從事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的科技人員較少。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高層次、高技能、高級管理人才比較缺少,尤其是領軍型科技人才十分稀缺。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目前福建工業企業中,中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比例為2.2%,高級技術職稱的只有0.5%,低于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而各縣人才比例更小。

以福建省科協為例,根據福建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2009年的調查,全省各縣市的科協在編人員僅為405人,多的12人,少的1人,縣均4.8人,基本是科協主席、副主席、財務以及司機,罕有科技人員;所有在編人員中,碩士4人,本科130人;鄉鎮、街道等基層科協多無固定人員,機構形同虛設,工作多為應付檢查,流于形式??h域科技人才的缺乏從而造成地方企業發展缺乏人才支撐,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嚴重制約,縣域科技發展長期低水平徘徊。

科技產業存在同質化現象

全省各縣市在技術引進、產業發展、商品生產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產業同質化趨勢。在福建省范圍內,省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有高科技產業園,縣有工業園,科技園區的大量建設不僅耗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同時也加劇了福建省的產業同質化?!耙砸幠F髽I以上工業為例,2010年福建省在全部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40個以上的縣市共同擁有的行業有18個,占4.6%,這些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

由于產業同質化,我省很多縣市(區)經濟呈現出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產業比重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檔次產品等高新技術產業所占份額低,產業結構整體市場競爭力不強,沒有自己的特色與品牌等問題,不同縣市區的同樣產品相互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增長的速度、質量和效益,不利于福建省國民經濟的發展壯大。

創新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很多縣市的企業缺少原創性基礎,如工程中心、中試基地、重點研究室等創新設施;有些縣市企業雖然建立了研發機構(技術中心),但由于技術力量和經費投入不足,難以獨立地開展技術創新;大多數企業由于沒有技術改造資金積累,以及缺乏政策支持,設備較為陳舊,測試手段落后,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大多數靠引進技術,企業自身科研、自主創新的能力非常薄弱,獨立開發水平低,工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種類較為單一,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現代化的農業企業數量少,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尤為脆弱;50%以上的規模企業雖與科研院所或者高等學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但合作層次不深,信息交流不暢通,建立長期、穩固的技術合作聯盟較少。

以2010年的統計數據為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情況是企業16822個,有科技活動的1407個,有R&D活動的1329個,有新產品開發的1114個,有科技機構的889個,有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19521人,科技活動經費總支出14201063千元,其中最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9312197千元,對研究院所及高等學校支出236787千元,分別占總經費的0.65%、0.01%。

科技平臺建設不夠完善

大數縣級地區幾乎沒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所擁有的技術人才不僅門類少,而且層次也不高,再加之科技競爭力的投入、企業規模一般偏小、科學研究基礎等要素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地區、機構差異,從而出現了大多數縣域科技產業創新能力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少,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區際科研單位之間聯系不密切,很難形成有效的產學研科技平臺。據筆者統計,截止到2010年底,福建省85個縣市區中仍有5個縣市沒有建立知識產權局,將近有50%的縣市科技局沒有自己的網站,許多已有的科技局網站存在著內容少、信息量小、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我省大多縣市區一直都沒有形成完整有效地科技服務體系,現有的農科所、良種場資金短缺,運作困難,示范基地、示范企業等技術層次不高,示范功能不強,生產力促進中心、農業推廣體系與科技服務機構和中介組織不僅缺乏有效地服務條件和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工作經費沒有保障,服務對象和服務半徑不大,新品種和新技術示范推廣不夠以及中心功能弱化等問題,未能形成科技資源的積聚和輻射功能,基本處于低效甚至無效狀態下運行。

科技評價體系不健全

目前,綜合統計部門掌握的統計數據難以全面反映社會科技發展的實際情況,不能對科學技術發展決策提供準確、翔實的第一手參考資料,而科技進步考核的數據也存在著數據失真、失實的情況。以2010年度設區的市政府30個績效指標位次為例,科技創新這一考核指標的位次是三明第一,龍巖第二,福州第三,寧德第四,廈門第五,漳州第六,南平第七,泉州第八,莆田第九,而上屆考核結果顯示三明市有三個縣市區沒有通過考核,泉州市所有縣市區全部為優秀,這些情況說明科技評價缺乏基本的可信度。此外,縣、鄉、村之間未形成一套科學、規范、高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往往以項目多少,產值高低,就業人數,稅收貢獻率等進行考核,而忽視了項目的科技水平、企業的社會效益、環境保護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考評,不能更加充分有力地推動縣域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上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影響或者制約了福建縣域科技發展,直接影響了福建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福建省縣域科技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大投入,完善多元體系

科技投入是科技創新的必要保障。各縣市(區)級政府充分利用《科技進步法》和《科技進步條例》等科技政策的條款規定,在編制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入分配時,保證科技投入的經費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不斷提高政府財政性科技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逐步縮小與全國科技投入的差距,建立穩定的長效支持機制。

在繼續強化縣域企業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基礎上,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海內外風險投資公司、金融機構、個人等投資福建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縣域科技投入體系。平衡地區科技投入和三項費用的差異。加強省內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科技開發的成本,同時還應加大對閩西、閩北地區科技投入的財政支持,實行山海協作,共同發展。

2.加快培養,加速引進人才

科技管理部門培養一批文化素質高、熟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的管理人才,建設一支專業技術能力強、高層次的創新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開辟人才流入的新渠道。瞄準國內重點院校,做好人才需求計劃,盯校招才;廣泛聯系各界專家、教授、學者,發揮他們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系密切的優勢,以才招才;以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為載體,通過技術交流與合作,匯集一批高層次科技型人才,項目引才;通過整體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成建制地引進人才,引校聚才。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利用市場化機制,鼓勵閩籍海內外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兼職、授課、講學、提供技術、出讓專利、科技咨詢等方式為福建縣域科技服務。打造人才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進退自由的科技創業環境,優良舒適、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以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勇于創新、敢于創業的社會環境。

3.加強領導,注重市場調節

解決縣域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同質化問題,首先加強政府引導。各級縣市區政府要立足本縣(市)區的實際,突出本地的特色產業,尤其是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特色加工農業進行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要大力保護知識產權,力求避免相同類型的企業入駐在同一縣(市)區甚至同一個市;要支持和鼓勵科技中介組織服務于縣域科技的發展,大力推進企業與中介機構的交流與溝通,發揮其橋梁作用,引導企業選擇符合國家發展的投資方向,為縣域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和行業預警機制,為企業打造信息、政策和咨詢服務的平臺,強化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規避同一區域科技產業的同質化;省、市兩級政府要充分發揮領導、引導、綜合協調的作用,打破縣域界限,制定跨縣域的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分工,整合生產要素和科技資源,形成不同的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縣域科技產業的集聚效應。

同時,注重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對于一些產業設置必要的準入門檻,優化市場氛圍,進一步減少不良產品流入市場的可能性;要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和銀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各金融機構要關注產業發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及時調整信貸的投放方向,停止支持國家要明確淘汰產業,控制對采用落后工藝、技術裝備的貸款;行業協會要頒布實施行業標準,要求各協會企業按照標準生產,避免無序惡性競爭;企業生產要加強可行性研究,注重新產品的研發,保護核心專利技術,培養創新型人才,立足本省,面向國內,放眼世界。

4.確立主體,增強創新能力

增強縣市企業家追求技術創新的自覺性,提高其對國內外新產品、新技術的了解、把握能力和技術創新的水平,主動參與到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浪潮中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產品,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個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影響力、較大知名度的品牌。綜合利用現有企業人才、技術優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群體,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多家擁有研發人員,創新投入高、創新能力強、自主知識產權多的大中企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企業以互相參股等方式與大學、科研單位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建立企業與院所之間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關系,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不斷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聯合創新能力。

5.建設平臺,啟動門戶網站

首先要按照政府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由省科技廳代表省政府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由省發改委、財政廳、教育廳、經貿委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推動,大學、科研院所、中介組織、縣域企業、社會大眾共同建設;其次要加大政府對于縣域科技平臺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引導和調動企業、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社會多方面的共同投入;其次是建立由省政府來直接領導組織的平臺管理機構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服務意識、開放共享意識和高水平操作技能的專業科技條件服務人才隊伍;再者要發揮各縣市區在平臺建設中的作用,完善相關職能機構,建立各種縣域科技服務體系,啟動個相關科技部門和企業的網站,把縣域科技條件納入到全省縣域科技平臺建設中來,形成共建共享的局面;最后是建立福建省縣域科技資源門戶網站,利用網絡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縣域科技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科技服務體系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完善孵化、融資、信息、中介等科技服務平臺,在網絡信息層面上率先實現共享,促進縣域科技平臺建設的整體運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6.深化改革,完善考評體系

建議對現有統計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將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企業科技進步率、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等指標納入統計范圍,定期向社會公布,為各級領導提供準確及時的統計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改變由個人和單位自己向上申報的模式,科技獎勵由同行專家進行背對背的推薦,促使同行專家公認的科技人員及其科研成果獲獎。人事、財政和科技管理等部門加強協調,淡化科技獎勵對獲獎人員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和物質待遇等方面的直接掛鉤,也不與領導的政績和升遷直接掛鉤,行政領導不介入科技獎勵和評審。建立和完善事后評估、復議機制,加強懲戒法律制度建設及其執行力度。任何時候都可以對獎勵中的問題或疑問進行舉報,重新進行評估和檢驗,對弄虛作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嚴懲不貸。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福建縣域科技的評價體系,規范政績考評工作。

作者:李小穩單位: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你懂的视频|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成年女人视频网站免费m| 乱yin合集3| 欧美性bbwbbw| 亚洲综合日韩在线亚洲欧美专区|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五月婷婷婷婷婷|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re在线视频播放| 天天色天天色天天色| 三级网站免费观看| 扒美女内裤摸她的机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一进一出无遮挡黄| 动漫美女被到爽流触手| 老湿机69福利区18禁网站|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 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