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概述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包括林業生態效益和林業經濟效益兩方面。在林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林業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水土保持、空氣的改良凈化、防風固沙等作用上;而林業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林木成才可為建筑行業、造紙行業、家具制造行業及水利工程等提供生產生活所用的木材上。在林業產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生態效益是建立在生態平衡規律基礎上的,而經濟效益是受經濟規律制約的,兩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關系。從博弈的角度來說,林業生態效益與林業經濟效益又是互為補充、互為抵消的關系。生態平衡離開了生態效益,生態必將遭到嚴重的破壞,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平衡離開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應把林業生態效益和林業經濟效益看做一個完整的整體來提升。也就是說,可通過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升,來實現林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的全面提升。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共同構建了綜合性的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如果想要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進行研究和探討,就要依據目前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從林業生態系統入手,對其功能和結構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索,找出林業生態效益系統發展所遇到的瓶頸,從而找出方法突破這一瓶頸。因此,通過對林業生態系統管理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得出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需從以下途徑來展開。
2.1提高重視,創新手段依據相關調查發現,在以往,我國的林業發展只注重對單一效益的追求,而忽視了對整體效益的追求,致使我國的林業模式過于簡單、片面。這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林業綜合效益的提升及我國林業的發展。筆者認為,要想使我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就要正確認識我國林業的雙特性,同時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在生產、經營、管理機制上進行必要的創新。林業木材生產是林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得以實現的基礎,林業生態與經濟效益互為依存、互為提高。因此,現階段一定要正確認識、定位二者的關系,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系統的功能特性。
2.2加大投入,科學管理從目前我國林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來看,只注重造林而忽視對林木的管理,只注重林木種植的數量而忽視林木的質量,造林時注重了對林木的管理,造完林后忽視對林木的維護和管理等現象仍很普遍。依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很多的人造林中,林木非常矮小,生長速度緩慢,這都是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這些問題不但嚴重影響了林業經濟效益,而且對林業生態效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嚴重失衡。究其原因是由于資金、勞動力投入不足,管理不科學、不合理,林業撫育技術存在問題等造成的。所以,要想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就要加大對資金、人力的投入,并且要加強對林業的管理。
3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選擇苗木
在林木種植中,為了使苗木適應當地的環境,保證成活率,就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地選擇苗木。同時,要注意選擇苗木不能過于單一,應實現苗木類型的多樣化,這樣有利于苗木的生長。例如,在黃土高原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這一地區地表裸露,植被稀少;地表形態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屬于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水資源短缺等。該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各不相同,因此種植苗木的類型也要多種多樣。如果在這一地區進行造林,筆者以為:在坡度比較陡峭的溝谷地段,應選種如側柏、油松、香椿及毛白楊這樣的用材樹種;而在坡度相對較緩的地段,要選種山楂、葡萄、大棗、酸棗、沙棘及花椒這樣的經濟林。黃土高原多年的植樹造林實踐也早已證明,要想實現植樹的價值和意義,提升樹木的成活率,就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樹種。
4優化配置,復合人工植被
在構建復合人工林業生態系統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分、正確地認知各種植物相互間的生態關系,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在實際的林業生態系統建造中,只考慮苗木選擇是不全面的,還應選擇好能夠與苗木相互搭配的植被類型和灌木類型,以便形成一個錯落有致的、高矮適宜的復合人工生態群落。先形成一個個小的生態循環系統,然后在構成大的生態群落。這樣既能提升林地的利用率,又能提升林木的產量,真正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依據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建設復合人工生態群落時,可以將一些薯類植物、黃花菜等引種到林下或樹木周圍。如黃花菜的肉質根能夠均勻地散布在土壤中,網狀須根密布土壤表面,其能夠有效地防止雨水等對土壤的沖刷與侵害,利于改良土壤,利于樹木的生長。
5結語
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生產經營、管理手段上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與活力。
作者:付萬江 單位:黑龍江省林甸縣紅旗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