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吸納因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而產生的剩余勞動力,從而降低經濟增長的代價,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工業化與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同步。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既是對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經驗總結,也是今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由于我國人口規模、資源稟賦、歷史條件的獨特性以及國際經濟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我們不可能重復別國走過的道路,而必須走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工業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標準和道路都有所不同。18世紀初期到19世紀中葉,英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隨后,美、法、德、俄、日等國也于19世紀先后開始并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這些國家通過從殖民地掠奪能源、原材料并傾銷其產品,造成全球范圍貧富兩極分化、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生態惡化。我國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完成工業化任務的,國際環境和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無法適應。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使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可能。因此,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信息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內涵極其豐富。如摘要: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進步以及先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提高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特別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并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工業化在高起點上迅速發展;經濟效益好,就是要注重產品質量和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資金投入產出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資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減少資源占用與消耗;環境污染少,就是要廣泛推行清潔生產、文明生產方式,發展綠色產業、環保產業,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使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要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利用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條件,提高經濟競爭力,并妥善處理好工業化過程中提高生產率與擴大就業的關系,不斷增加就業。在新世紀新階段,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找到新的快速增長方式,從而保證我國經濟在實現了20年高速增長之后,還能以7%以上的速度繼續增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就是要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從而有效地應對資源、環境的硬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降低經濟增長的代價;就是要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保持社會穩定。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工業化是從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志。我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來的,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把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保持了較高增長速度,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一大批工業企業和工業部門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國家。但過去我國工業化所走的基本上是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和整個經濟的增長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高投入,造成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落后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由于歷史條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經濟體制等原因,我國工業化過程中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態保護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尖銳的矛盾。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革命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且使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同時,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范圍內經濟貿易發展和資金技術流動加快,各國經濟和市場進一步相互開放、相互依存。新型工業化實際上是我國順應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新趨勢,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