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學科概述與管理學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何煒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
90年代以來“社會資本”、“關系網絡”等逐漸成為學術界和實業界耳熟能詳的詞匯,并被多個學科使用于具體問題的分析。一方面,作為對現實世界真實描述的一個有價值的概念,人們就“社會資本”展開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全面掌握這一反應人與人之間關系及其價值的詞匯的內涵,從而通過它進一步解釋其他各種現實和不同學科問題;另一方面,在對“社會資本”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多種誤區。如在未對“社會資本”的內涵進行明確界定的基礎上,就過多使用其解釋闡述其他問題,導致對“社會資本”的濫用,最終使人們不知所云。因此,不同學科在使用“社會資本”這一熱門概念分析解決具體學科問題時,有必要在明確“社會資本”相關性質、內涵、作用條件基礎上來運用它。同時,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也將進一步豐富“社會資本”的理解,并為其內涵的拓展提供現實條件。本文將對管理學這門學科,來談談它與“社會資本”理論的關系。
1“社會資本”的性質
從目前的文獻來看,最早使用“社會資本”這一概念的是漢尼芬(L.J.Hanifan),他認為“社會資本……是指那些占據人們大部分日常生活的可感受的資本,包括良好的愿望、友誼、同情以及作為社會結構及本單位的個體和家庭間的交往”(轉引自Woolcock,1998)。隨后眾多學者分別根據自身的理解和研究對“社會資本”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如布迪厄(Bourdieu,1980)、普斯南(Putham,1995)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組織特點,如信任、規范和網絡等,像其他資本一樣,社會資本是生產性的,它使得實現某種無它就不可能實現的目的成為可能,并能夠通過推動協調的行動來提高社會效率。柯爾曼(Coleman,1988)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對行動者有利的藏于社會結構中的資源。我們認為“社會資本”是指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并可被發掘利用的一種無形資源。
從學科的角度看“社會資本”源于經濟社會學,是社會經濟學,尤其是新經濟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要很好地理解“社會資本”的性質,就應從其學科的特點著手。經濟社會學是經濟學與社會學兩大類知識的融合。據柯爾曼(Coleman,1988),經濟學在經濟人假設前提下,提出效益可以通過人的活動實現最大化,而社會學則充分強調社會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他認為經濟社會學是兩者之間取長補短的過程。即在承認理性人假設下,結合環境等社會因素來探討人們的行為,而“社會資本”理論作為兩大類知識相結合的產物,必然具備以上的特性。其次,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以“嵌入”和“經濟的社會建構”為核心概念的新經濟社會學誕生了(朱國宏、桂勇,2005),引領著經濟社會學向一個更新的領域發展。更準確地說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社會資本概念,由于其集中詮釋體現了“嵌入”和“經濟的社會建構”這兩個核心概念(從社會資本的定義便可看出),因此構成了新經濟社會學的一個核心理論,或可稱之為是其他新經濟社會學理論的基礎或具有“工具性意義”(Coleman,1988)。社會網絡也可被理解為社會資本的又一特點。
2“社會資本”的作用
社會資本的作用主要是基于其性質而談的。簡言之,社會資本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能夠幫助理解存在于社會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社會關系這一資源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而這一理解更具體地看,既可為個人提供各種支持,同時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創新及增強社會凝聚力都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而社會資本延伸的作用主要在于:(1)作為對經濟學中各種資本的補充,社會資本豐富了人們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和理解,使人們認識到,除了物質資源以外,對社會資源進行投資,通過個體的動機行為也是可以產生回報和收益的。(2)社會資本作為新經濟社會學的工具,為新經濟社會學的許多其他理論提供解釋、理解的工具。如企業文化中信任的產生、勞動力市場的組成及職業流動、招聘等方面;經濟制度的起源、經濟秩序和契約所產生作用等。(3)作為經濟學與社會學相融合,用于描述客觀現實的新概念,社會資本這一工具性概念必將對其他相關學科的有關問題提供解釋力。目前,所應用的學科主要有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領域。其中,在管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比較豐富,在眾多相關領域發揮著作用。
3“社會資本”與管理學研究
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人的行為所產生的效率問題。具體地說,就是如何通過對有限資源的配置,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芮明杰,1998)。這一研究主旨就已將管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式及其范式包括在內了。在這里,研究社會資本與管理學研究的關系,首先就應分別對社會資本和管理學弄清其內涵及研究內容,再在此基礎上展開分析。具體說,兩者的關系應當是雙向影響的。即社會資本會更多地在研究內容方面對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具體管理對策等方面產生影響;而反過來管理學研究更多地是通過最新的發展熱點為社會資本提供新的研究課題和新的挑戰。下面將具體來看看這兩者的相互影響。
(1)社會資本拓展了管理學研究主旨的內涵。首先,社會資本理論擴展了管理學對“資源”的認識和理解。傳統上,管理學所指的“資源”主要指有形資源(主要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和無形資源(主要包括企業聲譽等)。社會資本理論則指出社會資源是社會資本的來源,通過對人與人之間這種特殊資源的投資,是能夠獲得回報的,從而將管理上對“資源”的認識擴展至更廣泛的范圍。其次,社會資本理論加深了管理學中對“有效配置”的理解。“有效配置”一般是指配置的效率與效果(羅賓斯,2005),即通過正確的方式獲得期望的結果。而社會資本的影響更多在使用的“正確”方式上,這方面主要表現為社會資本理論突破傳統管理學思維,更多強調非正式組織,溝通和信任等軟性方式在有效配置資源時所起的作用。這對于之前的管理思維是一大補充。另外,社會資本理論對管理學“目標”的含義也有所拓伸,使得傳統的“利益最大化”目標和現代的“人本關懷,和諧發展”目標進一步發展至“集體共生”的類生態目標。將關系網絡融入管理學目標,事實上不僅強調和諧,而更多地是對這種資源的利用觀。最后,社會資本理論增加了“達到組織目標”的作用。而這一點可以和上一點的資源利用相結合來理解。這不僅豐富了一般的目標拓展觀點,而且進一步體現了管理學研究主要載體企業的特質,有很大意義。
(2)管理學研究為社會資本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新的研究課題。目前,管理學研究發展日新月異,呈現出研究廣度和深度的雙向發展。同時,結合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在跨學科方面也有新的發展。這種學科發展為社會資本理論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課題。如管理學中對組織形態的研究,最新的研究熱點是產業組織、網絡組織、虛擬組織等介于微觀個體組織與宏觀經濟體系之間的組織形態。這些組織形態為社會資本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些獨特的組織中,如何運用社會資本理論解決成員單位的關系問題,解決成員間溝通、交流問題,維護成員關系問題,都需要運用這塊資本理論作出新的闡釋,同時需要社會資本相關研究的跟進。另外,管理環境的變化,如環境的不確定性、虛擬性等都將使社會資本在管理學中運用所依賴的組織環境發生變化,進而帶來新的課題。
總之,管理學作為一門廣博的學科,有著內容豐富的內涵;社會資本理論則作為經濟學與社會學相融合的產物,具有工具性的解釋力。社會資本理論為管理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和詮釋工具,不斷拓展和豐富了管理學研究的內容,而管理學也以豐富的內容為社會資本理論提供實踐的土壤,同時推動其不斷發展,進而檢驗著該理論的生命力。因此,這兩者相互依賴的促進關系毋庸置疑,而也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促進兩者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