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企聯合共建工程教育中心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東紡織經濟雜志》2015年第六期
一、主要存在問題
1.我校設有18個二級學院,62個本科專業,輕化工程專業在其中屬于相對弱勢學科,學校投入相對較少,不足以支撐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加之專業系與企業橫向聯系較少,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強,無力添置和更新教學設施,以至于實訓基地設備老化、陳舊,實訓開出率較低,基地建設停滯不前,實踐教學硬件體系難以完善。而校外基地由于從學校得到的技術支撐及幫助較少,與學校的聯系多止步于一年幾次的參觀實習,因此提供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幾近于無。
2.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管理制度不嚴格。長期以來高校實踐教學考核方法不科學,主要采用以類似于標準答案的、刻板的評分標準作為培養考核評價體系,這種考核制度顯然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校輕化工程專業以前工程實訓的學分一般是按一周一個學分來考核,由于考核辦法簡單,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一方面有的學生常常不去實習,實習報告等等書面材料往往以抄襲別人來應付,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訓過程所涌現出來的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得不到學分上的獎勵,嚴重抑制了學生工作的積極性。在管理方面,也多注重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卻很少關注實訓教學具體環節的運行情況和制度執行情況。
3.師資隊伍不合理,教學內容不實用。實訓師資的缺乏是多數高校的普遍存在問題,往往由理論課教師兼任。比如我校輕化工程專業專業教師9人,其中理論課教師7人,實驗課教師僅2人,而學生數目達到283人,平時教師課務繁重,學歷進修壓力大,生產鍛煉的時間嚴重缺乏,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費時、費力的實踐教學項目力不從心。另外,由于經費投入的不足,實訓教學內容目前也多以理論驗證型為主,動手操作機會只有一次,學生無法反復進行,故常常處于被動狀態,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盡管學校很重視這一問題,組織教師改編或新編工程教育實訓教程,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工程實訓教學原有的框架,而且由于與企業聯系較少,教材的編寫很難與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合拍。
4.校外基地建設不給力,教學過程不規范。建設相對穩定的實訓基地是專業實習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受各種因素特別是經費不足的影響,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著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滯后的窘況,因此利用企業現有的條件進行實訓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企業一方,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企業考慮到管理、生產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真正作為實習基地;另一方面作為高校,未能向相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科技支撐,也導致一些企業不愿接受實習生。我校輕化工程專業在全面開展與企業合作之前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在企業實習只能是“走馬觀花”,得不到企業單位的支持,教師也只能將學生“放羊”,最后只管學生交上來的報告和鑒定表格,而不管學生的具體實習過程和實際收獲,因此很難保證工程實訓教學環節的質量。
二、可行應對舉措
應用型高校承載著培養和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現代化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術并能熟練應用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在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應該把提高大學生工程實訓教育擺上教學改革的重要位置,真抓實干,扎實推進,抓出成效。筆者認為,盡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多管齊下,以形成“對癥下藥”的強大合力。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有針對性的制定工程教育實訓教學方案。工程實訓教學是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對工程實訓教學的認識上,我院一是組織中層教學管理干部對學院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進行深入地探討,研究實現工程實訓教學的各種途徑,強調培養的人才要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宗旨;二是對廣大教師進行集中的工業生產專業技能培訓;三是利用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關職業能力要求的宣傳,在學院內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重視實踐教學的氛圍;四是根據校外合作企業的生產實際,有針對性的編排教學內容,組織整合規劃,形成科學的知識技能培訓體系。
2.加大基地投入,推進產學研合作,積極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F在,我國致力轉變經濟增長發展方式,出臺了一系列激勵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大力度支持產學研合作,為校企合作發展提供了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我院自2012年以來,一方面加強實訓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入350萬元購入諸如溢流染色機、平網印花機、熱定型機等行業內主流生產機型,強化了輕化工程專業實訓教學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鼓勵并幫助輕化工程專業教師與鹽城市印染有限公司、鹽城市科創印花有限公司、鹽城市悅達集團、鹽城市濯源印染有限公司、鹽城市鷹昌服裝印花有限公司等等13家生產企業建立產學研聯盟,努力把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工業生產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搭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互通有無,從而更好地為人才的培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3.走出去,引進來,加強建設“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我院自2012年以來,一方面定期把教師和學生送到工廠,以實際生產中的工作人員為師,不拘泥于學校內部的模擬訓練。另一方面聘請企業部分生產、技術、管理一線的骨干人員作為兼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利用他們的豐富經驗指導學生更好的運用理論知識。此外還加強了“雙師”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明確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理論知識、業務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而且還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和比較豐富的一線實踐工作經驗,同時打破原來的學科知識結構,逐步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考試。
4.完善標準,加強激勵,健全實訓教學管理與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是學校強化和規范教學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工程實訓教學涉及面廣、具有多重目標、過程紛繁復雜,其管理工作難度較理論教學大得多。我院自2012年以來,制定了切合實際的實踐教學管理文件,根據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實訓環節教學細則和實施方案,明確專人指導,專人負責,并進行統一部署。在實踐能力考核中,對學生科技活動小發明小制作,根據工作量大小和質量的高低給予相應的學分,從而在制度上為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保障。對于學生反映良好的、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實踐能力提高較快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一些不負責任的教師和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懲罰。
三、結束語
工程教育是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出現的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模式,與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的實情相適應,符合世界“教學回歸實踐,教育回歸工程”的發展潮流。[4]200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4號文件)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在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新形勢下,高校更加需要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4號文件精神,充分認識搞好工程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扎扎實實地抓好工程實訓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應用能力的提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作者:周天池 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