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途徑范文

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途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途徑

摘要:近年來,全國各地屢掀金融中心建設熱潮,然而在以政府行政手段為主導的建設格局下,難免會出現資源爭奪、無序發展等問題。在梳理金融中心形成機制的幾大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需求自發拉動”“政府把握時機先行引導”“金融創新與深化拉動”三種形成模式,并結合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現狀,對金融中心發展條件及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我國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對策:分層級、循序漸進打造核心金融區域,尊重金融中心發展規律;重視和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強金融與實體產業的協同發展;鼓勵和推動區域金融創新。

關鍵詞:區域金融中心;金融供需;產業集聚;區位優勢;金融創新

一、引言

區域金融中心是集聚了大量金融機構,能頻繁進行金融產品交易與金融服務活動,具有發達靈敏的金融信息傳輸與管理功能,同時能為周邊地區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持及輻射功能的中心城市或地區。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區域金融中心重要性認識的提高,許多省市都提出了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規劃和目標。除“北上廣”以外,全國還有深圳、天津、杭州、武漢、重慶等27個城市加入了金融中心建設熱潮。顯然,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可以進一步優化地區金融資源配置,推動本地及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但是全國各主要城市金融中心的一窩蜂發展熱潮,難免會出現金融資源惡性競爭、發展無序及同質化等不良結果。因此,各地如何遵循金融中心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理性規劃建設金融中心,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擬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梳理和總結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的主要模式,并結合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發展經驗,為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借鑒。

二、相關文獻綜述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機制及驅動因素

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重點。目前的文獻主要從金融供需理論、金融集聚理論、區位選擇理論及金融地理理論等幾個視角來解釋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一)金融供需理論在早期區域經濟的研究中已經從需求推進產業演變的角度,討論了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早在1922年,Gras在其論著中就已提出。伴隨著城市的經濟發展,其主導產業的變化將分為商業、工業、運輸業及金融四個階段,其中,以金融業為主導的階段為城市發展的最高階段,它比其他幾個產業有著更大的空間集中度和輻射力;Patrick(1966)提出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需求跟隨”和“供給拉動”兩種關系,金融中心的形成可以分為“需求反應型”和“供給主導型”,后者突出了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過程中主動規劃、積極扶持的重要引導作用[1];饒余慶(1997)認為,伴隨著信息革命和金融創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通過外部需求因素和供給因素作用共同決定的[2]。然而,金融供需理論僅從宏觀上對金融中心發展模式進行了劃分,研究較為寬泛,對實際工作指導意義不大。

(二)產業集聚理論Kindleberger(1974)運用集聚理論及規模效應分析和解釋了金融中心的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金融集聚理論,為之后研究金融中心問題奠定了重要基礎。Kindleberger認為,金融中心存在并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機構在空間上的聚集及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同時這種規模化提高了跨地區的支付效率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3];Park(1989)以跨國銀行機構為研究對象,指出其集聚行為有利于相互協作、共享基礎設施、提升信息溝通效率及金融資產流動性、金融人才集聚等[4];潘英麗(2003)探討了金融中心的集聚效應和外部規模經濟效應,并對金融中心選址因素進行了分析[5];徐立世等(2009)從系統演化的角度構建了區域金融集群主體的動力機制模型,驗證了機構間協同行為是增強區域金融優勢,最終形成金融中心的動力所在[6]。此后,陳銘仁(2010)[7]、任英華等(2010)[8]、Pandit(2001)[9]分別就金融集聚的路徑、因素及效應等方面展開研究,進一步深化產業集聚理論在金融中心形成機制上的應用。

(三)區位優勢理論Davis(1990)應用企業選址理論來解釋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認為某地區綜合條件較其他地區能否使金融企業獲得更大的凈收益是金融企業選址的關鍵[10];McGahey(1990)提出決定金融中心競爭力的四大因素,即區位經濟、人力資源優勢、通訊成本與技術支持、法律環境與稅收等[11];Sagaram(2004)以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地區、日本和新加坡四個區域金融中心為樣本,從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角度研究了金融中心的起源及發展潛力[12];張金清等(2016)從分析和度量地區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閾值效應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區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條件[13]。可見,區位優勢理論已經跳出了金融行業的框架,從地區綜合發展環境和實現條件來思考金融中心的演變,這也為之后學術界對金融中心的識別與評估研究提供了核心思想。(四)金融地理理論金融地理視角的研究主要以信息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類和管理為切入點,探討金融中心的形成。Pour-teous(1995,1999)提出了“信息外溢”、“信息腹地”、“國際依附”、“路徑依賴”及“不對稱信息”等五個概念,并解釋了信息流在金融中心形成、發展和衰落過程中的重要作用[14][15];Thrift(1994)認為,由于信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及難以理解的特征,且金融市場具有投機性特點,金融機構應盡可能接近信息源,以入駐信息腹地的方法辨析市場[16]。金融地理學強調信息流的開發、收集、處理、傳遞在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性。信息與金融中心有一種唇齒相依的關系,前者的性質和流量主導后者發展的步伐和方向,后者同時將前者引向高層次化[17]。此外,金融地理學也為構建多層次金融中心,發揮金融中心的擴散效應,促成同質區域內部及其與異質區域之間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論[18]。Reed(1980)以亞洲地區的金融中心為樣本,采用層級研究法對東京、大阪、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等在內的17個區域金融中心進行了分層并利用逐步多元判別分析驗證可能存在的聚類效應,從而尋找影響其聚類的因素[19];張鳳超(2005)指出隨著區域競爭的產生,城市間金融資源將進行合理配置,發展較好的金融支點會發展成為金融增長極,發展較落后的則保持原有定位,并淪為新的金融增長極的金融腹地[20]。

三、區域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模式

(一)經濟需求自發拉動形成模式

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個地區的生產總值、貿易總量、投資總額不斷增加,社會經濟的增長自發形成對金融的需求。因此金融市場逐漸成熟,容量逐步擴張,金融機構不斷在空間上集聚,吸引了大量的金融人才,相應的金融制度和法規政策也隨之不斷變化和完善。在金融機構集聚狀態下各市場主體相互作用,產生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稠密市場效應”,伴隨著規模經濟效益,在一個區域內逐步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21]。該體系在產生集聚效應的同時,也發揮著對外輻射的功能。在這種模式下,金融中心的發展一開始只是被動適應地區經濟的需要,但由于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對資本配置的重要作用,其逐步轉變為主動吸納過剩資本、調控社會風險、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可見,這種模式下金融中心的形成源于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其發展與成熟又反過來推動了社會經濟整體的升級和優化,典型城市如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

(二)政府把握時機先行引導推動模式

在地區實體經濟規模較小,無法自發拉動金融需求進而形成金融中心的情形下,地方政府抓住了某個金融市場發展調整契機,利用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稟賦或某一行業的發展優勢,通過政府的人為設計、強力支持,在較短時間里刺激金融市場發展,快速集聚金融資本和金融人才,實現金融中心的超常規形成與發展。這種模式的金融中心有新加坡、巴林等。在這種模式下,金融中心遵循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國內金融業的發展—經濟各部門發展—金融中心發展的互動式發展過程[22]??梢姡@種模式下金融中心的形成一開始是獨立于實體經濟,其超前發展不斷刺激地區的整體經濟,在起到一定先導作用之后,地區綜合經濟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金融發展。同時也注意到,這種模式下金融中心的形成也存在一定的客觀偶然因素,政府能否抓準時機、大幅改革也是該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例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抓住了美國銀行業規避政府對資金外流的限制、籌劃建立離岸金融市場的機遇,果斷放開本國的金融離岸業務,利用各種措施吸引美國銀行來本地開展離岸業務,逐步形成了亞洲美元市場,從而奠定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三)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拉動模式

“創新理論之父”熊彼特曾指出,生產技術與生產方法的革新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車輪;Mckin-non(1973)和Show(1973)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定價扭曲及政府干預進行了研究,認為如果通過金融創新和金融深化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并消除這些現象,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平臺整合各類金融資源及要素,金融領域的創新有著更大的空間。通過金融創新和金融深化帶動某地區相關產業發展,該地區逐步具備集聚資本及信息、輻射周邊經濟的功能,由此形成了新的金融中心。美國傳統的重工業城市芝加哥,依靠上世紀七十年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在期貨和期權交易上的一系列創新,迅速擺脫了沒落工業城市的標簽,不僅一躍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同時也帶動本地房地產、財務、法律商貿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使芝加哥轉型成為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擁有先進產業結構的城市。以2015年為例,芝加哥CME集團①的成交量仍位居全球各大衍生品交易所首位??梢姡ń鹑诋a品、金融服務、金融體制、金融監管等在內的金融市場創新及改革是助推地區金融中心形成的動力之一,也是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引擎之一。綜上,以上三種形成模式有不同的啟動根源和核心推動力量,三者并非完全對立。例如,在“經濟拉動自發形成模式”中,經濟增長是決定中心形成的核心力量,但政府客觀上創造的某些條件將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進而自發驅動形成金融集聚,可見自然形成的金融中心會受到政府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樣的,在“政府先行引導形成模式”中,政府的介入力量是直接推動力,但其力量不能違背和超越市場規律,其發揮作用的土壤依然是地區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梢姡陨先N模式并不存在絕對的區別,沒有優劣之分。

四、全球金融中心建設的經驗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是全球最具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標指數,每年該指數都會對全球范圍內的金融中心進行評估排名,以下將按照近幾年的排名情況,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進行介紹。幾大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及功能比較詳見表1。按照Reed對金融中心的分層法劃分,表1中五大金融中心都屬于國際性金融中心,但其形成路徑和發展條件同樣為地區性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了素材,可以總結共性,為我國各地區構建金融中心借鑒經驗。

(一)強大的經濟實力

這些金融中心所在的國家或地區都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巨大的經濟總量不僅能夠提供大量的經濟資源保證金融集聚的持續性,也使本地區和周邊地區對金融中心形成巨大的金融需求[21]。表2列出了美、英、日及中國香港地區2015-2017年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值??梢钥闯?,美國GDP總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香港由于行政區域較小,GDP規模較小,但也發現,在人均GDP的比較上,美國略占優勢,其它幾個地區緊隨其后。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除了英國GDP略有波動,美日港都表現了較穩定的增長趨勢。

(二)金融與當地特色產業

協同發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發展也依賴實體經濟。離開實體經濟,金融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目前全球幾大金融中心來看,例如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他們同時也是全球的商業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波士頓、舊金山除了在金融業獨樹一幟以外,他們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地區發展的支撐產業。這些地區的金融業以一定的產業經濟為依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同時推動金融和實體產業的協同發展。

(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

從上文提到的五個金融中心發展歷史來看,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都離不開其特殊而優越的地理位置。例如香港位于亞太地區的中心,擁有優良的港口,是全球海上航運的重要節點;倫敦是英國頭號海港,是西北歐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港;美國西部的舊金山和東部的波士頓,一個是西海岸的門戶,一個毗鄰大西洋,坐擁知名良港。獨特的區位優勢為這些地區的經濟資源或金融資源集聚提供了自然基礎,同時其便利的交通設施和先進的通訊條件也有利于為各類機構開展業務降低成本。

(四)完備的金融基礎設施

金融基礎設施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運行的硬件設施和制度安排,包括支付體系、法律環境、金融監管、信用環境等。完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將有力地推動金融業有效配置資源,促進經濟發展。以中國香港為例,香港地區政府一直以來致力于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金融支付體系的構建。如90年設立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推進外匯、票據及債券的結算和托管服務;94年香港聯交所的中央結算和交收系統與全球兩大國際結算系統聯網;96年銀行同業支付系統轉為即時支付結算系統;98年股票交收系統與即時結算系統連接,實現股票交易的貨銀兩訖結算服務。再如前文提到的新加坡,其完善高標準的金融監管體系也為其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奠定基礎。

(五)濃厚的創新氛圍

美國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在成為金融中心的過程中,都離不開金融創新。這種創新傳統源于豐富的知識型經濟,根植于當地優質的高等教育。例如,舊金山和波士頓位居美國科技中心的第一和第二位,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醫療技術等關鍵科技領域占據著世界領先的地位,通過金融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強大的產業協同效應。而一批具有雄厚科研能力的高等研究中心,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為兩地的發展提供了濃厚的創新氛圍及良好的人才環境。

(六)政府因勢利導、適度干預

不論是倫敦、香港這些以經濟自發拉動形成的金融中心,還是以新加坡為典型的政府政策推動模式,兩者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參與。特別是隨著國際及區域經濟形勢的變化,金融中心如何應勢而變,政府的積極作為和因勢利導就顯得相當重要。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能充當爭奪資源的行政干預者,而應該著眼于如何在可控風險下消除金融抑制,出臺鼓勵創新政策和扶持優惠政策,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通過合理規劃,引導金融中心發展方向和目標。

(七)層級化金融中心的合理性

不少國家或地區同時存在著幾個金融中心,如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芝加哥;日本的東京、大阪、名古屋;加拿大的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等。這說明,一個國家內的金融中心層級化是可行的。按照各層級金融中心影響力的不同,他們的發展路徑和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例如缺乏經濟腹地的美國中北部城市芝加哥依靠不斷的金融創新,在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另一個美國國內區域金融中心波士頓則以專業先進的財富管理體系享譽全美乃至全球。

五、結論與建議

(一)分層級、循序漸進

打造核心金融區域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的核心城市具有不同的集聚深度和輻射廣度。按照Reed關于金融中心分級理論(具體可分為省級或州級的金融中心、國內地區性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區域國際金融中心和世界性金融中心等五個層級),并參照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經驗,我們認為,國內要建立若干個金融中心的目標并非無稽之談,但應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準確定位,分層級、循序漸進打造各區域的核心金融中心。例如上海、北京定位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杭州可打造為以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為特色的長三角地區金融中心,而天津可定位為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業態為特色的北方沿海區域金融中心等。

(二)尊重金融中心發展規律

不論金融中心遵循哪一種模式形成,其發展的實質都是區域內金融資源聚集的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形成力量,一種是金融體系發展演化的內在力量,也稱自下而上的力量;一種是來自金融或經濟體系以外的推動或引導力量,也稱自上而下的力量[21]。換言之,這兩種力量同時推動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金融體系內在的演化力量是主觀原因,外在推動力量是客觀原因,金融體系的內在變化可以有一定外部客觀力量來促進,同時政府的外在引導也應在可實現的金融發展水平基礎上發生作用,不可能完全脫離和超越市場規律。因此,各地區在規劃和建設金融中心時,應尊重金融中心演化規律,選擇符合當地經濟現狀、社會需求的發展路徑。

(三)重視和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

從區位優勢理論以及現有金融中心建設經驗來看,獨特的區位優勢依然是金融中心發展的一個客觀條件,除了體現在地理空間上的優越性以外,又與地區的政治、文化、歷史等綜合要素有關,因此,在規劃各地核心金融區域時,各級政府應統籌比較、選擇最適合的中心城區作為首要發展對象。例如,以我國西部地區為例,目前來看,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主要有重慶和成都,其中,重慶為直轄市之一,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區,是長江流域的重要船運樞紐中心,同時也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支點,西南內陸地區經濟改革開放的示范窗口,加之其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原通往西部的重要商貿中心和軍事樞紐,較之成都有著更明顯的區位優勢。因此在規劃西部區域金融中心時應將重慶作為首要發展中心,成都作為次級發展中心加以輔助。

(四)加強金融與實體產業的協同發展

各地在爭取規劃和建設金融中心的同時,不可忽略本地區除金融以外的實體產業及產業鏈發展。具有成功經驗的金融中心大多都在除金融領域之外具有核心的產業競爭力,例如倫敦的航運業、紐約的商貿業、新加坡的物流業、舊金山的信息技術業等。在金融中心發展的同時,這些城市的實體產業及產業鏈與金融業互動發展,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效應。因此,國內各地在規劃金融中心發展路徑時,應依托本地區現有特色產業,將金融中心建設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例如,杭州的金融中心建設應與當地發達的電商服務業相結合;武漢的金融中心建設應以光谷和東湖高新技術區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依托;大連的金融中心建設應以其在環渤海經濟圈突出的港口貿易業為產業支撐等。

(五)鼓勵和推動區域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推動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最為深遠。金融創新包括制度、機構、市場、工具以及產品的創新等多個方面。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經驗看出,新加坡依靠金融監管創新、亞洲美元離岸市場及一系列金融交易產品創新,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芝加哥雖然腹地空間發展不足,但依靠其在金融衍生產品及工具的創新,迅速實現轉型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期貨交易市場。因此,在各地建設金融中心的過程中,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鼓勵和推動區域金融創新的舉措,同時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完善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平臺,為金融企業各類業務處理、決策分析及開發創新等提供全面的數據基礎;探索政府在金融監管、信用體系、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做法,為金融企業開展有效可持續的金融創新提供制度保障等。

作者:羅薇薇 單位: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13页|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播放|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www.中文字幕.com| 日本乱人伦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波多野结衣动态图| 动漫毛片在线观看|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8| 散步乳栓项圈尾巴乳环小说|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mmai|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快速|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永生动漫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西瓜|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的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免费视频| 青青青手机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房客(糙汉)何璐程曜坤|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俺去啦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