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農業產業化上,充分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
引導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走產業化之路,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優質原料基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發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市級4個,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都實現了新突破。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63個,入社社員1.7萬戶、入社資金1.2億元,帶動社員5萬戶。海陽鑫財惠民專業合作社獲煙臺市“示范合作社”稱號。
二、目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但整體上還是靠天吃飯,主要表現為農田水利設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積增加較慢;農業裝備水平低;農業抗災能力弱,尤其是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嚴重。
2.名牌產品少,產品特色不夠明顯。品種結構不夠優化,品牌效應較弱,缺乏能夠代表我市蔬菜的名牌產品,影響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規模特色作用的發揮。
3.農業科技推廣步伐小。農業科研和推廣基礎設施落后,存在新技術、新成果引進示范推廣較慢的問題,解決科技推廣服務手段落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足。
4.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松散的家庭經營為主體,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應對和抗御市場能力弱。
5.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我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龍頭企業的規模和數量,與兄弟縣市有差別,與農業大市和資源優勢不符。
三、發展海陽市農業經濟的幾點對策
1.構建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體系。要大力調整糧食品種結構,著力提高復種指數,切實增加糧食單產。加強病蟲害防控,積極推廣小麥、玉米等優良新品種、新技術,加快優質專用小麥基地建設,改善糧食品質,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壯大花卉、種子、飼草、旅游觀光農業等各具特色的新興產業,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要適度膨脹發展蔬菜產業。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加快發展蔬菜產業,積極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和基地生產規模。大力推廣設施栽培技術,扶持發展蔬菜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不斷擴大設施蔬菜栽培面積。全面推行蔬菜標準化生產,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配套蔬菜基地,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認證,不斷提高蔬菜的質量。要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不斷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徑,促進優質產品、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爭取在全市盡快形成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使每個鎮都培植起自己的主導產業,每個村都培育出自己的主導產品。
2.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一是推行農業標準。大力宣傳推行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標準,并隨時根據國際貿易準則要求加以完善。通過舉辦培訓班、電視講座、科技下鄉等活動的開展,采取教育培訓和樹典型帶動等形式,面向全社會,宣傳農業標準化及其實施的深遠意義,增強農民群眾標準化生產共識和技術技能。二是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對農業投入品質量進行監測把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是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開展農業品牌年建設活動,加強“海陽白黃瓜”宣傳和推介力度,加強指導,組織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申報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搞好商標注冊和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高我市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
3.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充分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引導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走產業化之路,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優勢原料基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引導現有企業增加投入,膨脹規模,提高帶動力,推動“一村一品”向縱深發展。抓好農業合作社發展。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支持農民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鼓勵引導各行業的生產、加工、銷售企業與專業合作社、技術研究推廣等部門組建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開拓市場、協調生產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4.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一是加快推廣農業科技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大力培訓科技示范戶,積極推廣農作物優良新品種、病蟲害生產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組織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努力培肥地力。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采取多種方式,向農民傳授先進生產技術,逐步建立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長效機制。二是全面培育新型農民。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千方百計創新培訓方式,多形式對農民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切實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把陽光工程和農民免費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開展訂單培訓,切實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組織化程度,著力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進程。
5.大力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發展能力。一是加快推進農業開發。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優質糧田產業工程,以提高農田生產能力為重點,通過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引導農民科學施肥,鼓勵農民多積農家肥,多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二是加強生態農業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重點建設以沼氣池和改圈、改廁為基本內容的農村戶用沼氣工程,鼓勵和支持規?;笄蒺B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有效解決農民農村人畜糞便污染和農村環境臟亂等問題。積極推廣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三是深入推進農業信息化。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三電合一”信息服務模式,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村、戶、基地購機入網,不斷延伸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切實加強農業監測預警、主要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管、農村市場與科技信息服務等應用系統建設,不斷提高農業信息服務水平。
作者:李榮俊單位:海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