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環保工程全年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我區環境保護工作將繼續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按照“提升生態水平、破解環境難題、創新管理手段、保障環境安全”的工作方針,促進轉型升級,改善環境質量,為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強區建設增添新的動力。
1、開展生態文明創建。一是進一步做好生態區評估整改意見的落實,嚴格按照技術評估期間提出的意見進行整改,及時將整改落實情況報送環保部,力爭環保部在2012年開展對我區的國家級生態區考核驗收。二是做好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籌劃起步工作,建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領導機構,編制創建規劃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和部門職責,適時召開創建動員大會。三是開展生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以植物園等大生態項目為中心,大力推進綠化造林、生態河道建設、城鎮截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治理等生態重點工程,以工程建設促環境改善。四是加強綠色基層創建和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深化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不斷強化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2、推進清潔空氣行動。一是深化有機廢氣治理。在督促完成29家有機廢氣治理的基礎上,啟動第二批8家企業的有機廢氣治理,并開展港埠公司液體化工碼頭12家液化倉儲企業161個液化儲罐的專項整治。對當前擾民嚴重的對汽車修理噴漆作業進行專項治理。二是繼續推進煤場粉塵治理。協助配合煤炭堆場全封閉儲存方案調研,在方案完善的基礎上逐步推行堆場全封閉。督促港埠公司加快建設用于煤碼頭搬遷的港區21#-23#泊位,確保2012年投入使用。加強對港區煤場和后海塘集中煤場的日常監管,確保噴淋抑塵設施正常有效運轉,實行極端天氣預警制度,根據風力級別限制或停止裝卸、篩煤作業。三是加大燃煤燃油鍋爐淘汰力度。2012年對禁燃區內92臺燃煤燃油鍋爐進行淘汰,使用清潔能源或進行集中供熱,以減少廢氣的排放。四是推進空置場地和建筑工地環境整治。繼續對后海塘區域停車場、物料堆場的裸露地面進行水泥硬化或鋪設石子,同時完善其排水、環衛設施,改觀“雨天一地泥、晴天滿天灰”現象。保持雄鎮路、威海路、環城北路等6條主要道路每天4-6次的環衛沖洗,提高抑塵效果。開展文明施工管理,對全區建筑工地進行檢查,特別對渣土清運實施嚴格管理。
3、深化主要污染物減排。一是實質性啟動脫硝除氮工程。脫硝方面,督促電廠4×215MW機組2012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14年上半年完工;煉化2、3號電站4臺鍋爐脫硝工程2012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提交中石化總部審批,2014年與乙烯動力中心5臺鍋爐同時完成脫硝模塊建設;督促久豐熱電進一步加大脫硝深度。除氮方面,督促北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和LG甬興、九龍罐頭等企業開展污水除氮項目建設。二是推進重點污染行業專項整治。開展固廢專項整治,規范危險廢物存儲、轉移、處置活動,擴大現有危廢處置中心(大地環保)的處理容量,打擊違法傾倒行為。開展緊固件酸洗行業整治,完善雨污系統和治理設施,推行自動化先進生產設備,杜絕污水漏排河道農田現象。開展電鍍行業整治,按照今年開始的三年整治方案,淘汰全部手工電鍍生產設備,推行全自動生產線,同時完善雨污系統和治理設施,提升作業環境。深化進口廢舊金屬拆解行業整治,實行拆解作業區固定和監控安裝,推廣使用低溫熱潔爐,杜絕焚燒拆解現象。啟動精細化工行業整治,逐步淘汰精細化工項目。三是啟動有機廢氣總量調查。對全區有機廢氣排放總量進行全面深入的摸底調查,并在分析研究污染物構成、主要來源和重點排放企業的基礎上進行總量削減。四是完善環境基礎設施。針對新集納的污水無法進入污水處理廠造成直排河道的現象,加快推進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10萬噸/日生活污水和3萬噸/日工業污水擴建項目建設,爭取生活污水項目在2013年建成,工業污水項目在2015年建成。繼續擴大城鎮和村莊截污納管范圍,進一步提高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率。
4、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一是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強化污染物總量控制,按照國家產業導向和環保政策,切實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從源頭上杜絕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消耗型企業落戶我區。二是加強對現有企業的監管,及時發現、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同時利用高科技監控手段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環境監控;針對跨界污染,加強與北侖環保部門的聯動處置機制,減少甬江南岸污染源對我區的影響。三是加大污染企業搬遷、轉產、關閉力度,淘汰污染項目和落后產能。對后海塘區域的阿克蘇諾貝爾過氧化物、天地特鋼、萬隆酒精等企業進行搬遷,同時促使一些耗能高、污染大、治理無望的小化工項目進行盡早轉產或關閉。四是增強突發環境污染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預案,配強應急處置裝備,增加應急演練次數,全面提高突發事故響應能力。
5、創新環保管理機制。一是繼續擴大和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拓展排污權抵押貸款獲益企業,爭取從目前的一家企業增加到4至5家,貸款額度達到1000萬元。二是穩步推進第二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現有22家企業投保、投保額累計7500萬元的基礎上,爭取更多有意愿、符合條件的企業投保。三是細化環保專項補助資金績效考核。根據《區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探索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制度化和精細化管理。四是做好放射源在線監控管理,確保5家固定放射源單位的21枚放射源、4家移動源單位的45枚移動放射源以及1個儲源庫實現在線監控管理。五是啟動“智慧環保”建設,對現有環境監測監控系統與各項應用功能系統進行優化整合,提高環保管理整體水平。六是繼續開掘環境信息會、“百名”系列參觀、環境質量演示等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環境教育形式的新內涵,拓展公眾對環境狀況和環保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