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體育課興趣培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體育教育活動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而并非體育活動娛樂性。本研究采取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數據統計法,通過課堂素質拓展訓練和戶外素質拓展訓練對比其興趣激發點的來源與形成機制,為培養大學生體育課興趣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素質拓展;高校教育;體育教育;興趣培養
體育課程是培養大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高校在開展相應體育課程時,在每一學期都為大學生提供了可選擇性較高的拓展性內容,如瑜伽、跆拳道、普拉提、健美操、太極拳等,并在近些年的發展中逐步完善。如果學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無法獲得基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傾向,其后續體育活動的習慣性與規劃性也會相對薄弱。因此,進一步研究體育課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方法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目標。素質拓展理念是對拓展訓練或外展訓練的理論定義,其英文表述為Outwardbound,原意指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向未知旅程前進并挑戰、克服困難的航行。東北大學杜成林等對素質拓展理念的定義為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的更新路徑,同時也對其基于現實維度人才需求的意志力作出了精準評價。集美大學彭海濱與張麗玉教授對素質拓展理念的教育維度進行了定義,再一次證明了素質拓展的方向與心理成長存在較高的促進作用。本研究選擇素質拓展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關注身心成長,同時借助拓展訓練內容激發體育課程的興趣活力,以便為大學生創造更為優越的體育運動課堂環境,培養其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1研究方法
分別對太原學院2015級和2016級學生的戶外拓展訓練及課內拓展訓練內容進行問卷調查。2015級學生62例,其中男生32例,女生30例,平均(21.5±1.6)歲。采取戶外拓展訓練內容主要包括雷區取水、無敵風火輪、背摔、斷橋、孤島求生、時速極限等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活動皆為支持團隊合作以及意志力考驗的訓練項目。2016級同期考察的學生為62例,其中男生31例,女生31例,平均(22.5±0.6)歲。采取室內素質拓展項目,其主要的活動范圍為課堂。在教學活動中以課堂內的有限空間,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體育活動,包括有緣相識、尋人行動、個性名片、松鼠搬家、多元排隊、放松游戲、蜈蚣翻身、尋找歸屬等游戲環節。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契合理論教學的實踐效果,支持學生在理論教學中完善集體歸屬感。在素質訓練內容中明確體育活動的團隊意識,并通過后期操場活動逐步加強興趣培養的延伸方向。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設定了兩項評價指標,分別為課程參與度和心理評分。為了規避主觀評價的誤區,心理教師5名和體育教師5名分配分值分別為10分,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取其平均值。對比學生在相應體育活動中是否獲得了較高的心理支持,并將其心理支持融入特定的體育活動興趣中。此時的評價單元包括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咨詢教師或自行查找體育問題的積極性。將以上兩項評估指標的記錄分值錄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整理。另外選取由2015級和2016級學生共同組成的混合體育班作為對照組,不進行任何素質拓展訓練,僅采取常規體育教學方法,進而對比素質拓展訓練在興趣愛好激發效果方面的作用。
2研究結果
2.1三組學生課程參與度對比結果課程參與程度是反映學生對體育活動是否存在興趣的重要方式。調研結果表明,2015級學生與2016級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基本相似,分別為88.17%和88.71%,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學生并未開展任何素質拓展訓練內容,課程參與度相對較弱,為67.74%,其組間差異顯著(P<0.05)。
2.2三組學生心理評分對比結果學生心理情緒決定其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程度。通過回答問題和尋找問題答案的積極性,以及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能夠明確學生是否真實喜歡當前的體育課程設置。此次調研分數的評價結果顯示,2015級與2016級學生分別采取了課堂與戶外兩項素質拓展訓練內容之后,并未產生較大的總得分差異,其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對照組學生總評分比較,差異較為明顯,組間差異顯著(P<0.05)。
3基于素質拓展理念的大學生體育課興趣培養策略
3.1激發體育興趣的素質拓展價值取向三組學生課程參與度對比結果顯示,學生在接受課內素質拓展訓練之后,并未產生與戶外拓展訓練的本質性差別,表明素質拓展訓練在理論課程和戶外活動中的教學價值相等,學生在課堂所獲得的素質訓練效果有助于提升課程喜好程度。這樣的興趣點雖然并未注入過多的體育訓練內容,但也產生了基于心理情緒的最終結果。因此,將素質拓展理念融入大學生體育課堂,并不需要拘泥于理論教學和戶外活動的選擇性上,而應更加傾向于全面發展的課程設計維度,進而通過課堂內理論教學與課堂外活動教學共同提高素質拓展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適應度。一旦課堂或課外活動無法定期開展,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教學補充,進而提升體育課程在教學時間與教學空間上的合理性。
3.2在心理層面提升對體育活動的認可度對照組學生在并未接受素質拓展訓練的情況下,其教師主觀評分相對較低。發生類似其情況與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約束性存在一定聯系。目前多數高校并未要求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保持與文化課程的同等考核分數。當學生認定體育課程為選修課時,其心理歸屬感也會相對薄弱,并未針對體育運動產生更為客觀的主體認知,從而形成了體育課程可有可無的思想誤區。相比之下,2015級和2016級學生在開展相應的素質拓展訓練內容之后,能夠以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主人翁意識為興趣激發點,促使自身對體育活動認知的心理構建。學生不僅在運動過程中產生了團隊之間的依賴性,同時能夠從體育活動中發掘剔除娛樂性定義的興趣價值。這種基于集體觀念的心理興趣架構,遠遠高于體育活動本身的娛樂性。基于以上心理因素的分析可見,并非體育活動在開展期間存在娛樂性差異,而是素質拓展訓練形成更高的集體意識,因此學生才能夠尋找到體育課程的第二興趣點。
4結語
以往高校體育課程在設置過程中過于契合娛樂性,導致教學指標和效率的弱化。本研究發現,學生能夠在素質拓展訓練中發現體育課程的第二興趣點,即自身運動能力和體育意志的升華,以及在集體活動中的自身價值。此時學生能夠獲得更為真實的興趣培養效果,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主觀認知。因此,可以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融入拓展訓練理念,進而培養學生的體育課興趣,真正形成終身體育訓練的個人習慣與愛好。
[參考文獻]
[1]彭海濱,張麗玉.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11):78-82.
[2]杜成林,董薇,李瑩.素質拓展理念下培養高校大學生體育興趣的路徑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30):4,6.
[3]許晶晶.素質拓展理念下高校游泳課教學變革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7):114-115.
作者:趙晶 單位:太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