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國文學科學性理論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彈性的成因
1.1理論主體的方式從理論主體的思維方式角度來講,收斂型思維對文學理論科學性的產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然而其并不是唯一的思維方式。發散型思維能夠讓理論主體從文學作品中總結出很多理論方法,由于發散型思維有開拓自由的特點,因此理論主體總是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文學理論,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的成果和經驗,及時更新理念和價值標準以及調整體質結構,尤其是對一些教條老套的部分,通過發散型思維將其徹底改變,逐漸形成具有創新內涵的文學理論,這樣就符合了理論主觀性的要求,也是外國文學理論科學性具備彈性和歷史性特點的關鍵性心理因素。從理論主體的演說方式角度來講,文學理論如果能夠有效地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那么研究的結果也就更加接近真理。文學理論的主體主要是處于社會中的人,可以說研究對象就是理論主體本身。所以說文學理論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通過實驗或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進行研究,而是要通過研究對象身臨其境的將自身情感、感悟、價值觀等體現在研究結果中。從這一角度來考察文學事實的話就能夠產生創新的思考方式,使文學理論話語由于這種主觀性而顯得更加鮮明。
1.2研究方法的非惟一性只用分析法和說明法來研究文學理論是不夠的,解釋法能夠準確體現研究對象的心理、情感等具有特殊性及不確定性的方面,因此成為研究外國文學理論主體的重要方法之一。泰勒認為解釋法所要解釋的對象必須符合三個要求,第一是要有含義,第二是該含義能夠與其表達方式分開,第三是含義要針對某個具體的主體來說。根據泰勒對解釋法的說明我們可以看出其與分析法和說明法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不論是哪種方法,都是文學理論研究所不能缺少的,過分重視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其他方法都會造成文學理論研究結果的不準確。因此,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各種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只是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選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已。各種研究方法不但能夠同時使用,而且還能交替應用,從而使人們對文學理論的認識更加全面及準確。
2外國文學理論科學性的歷史性
外國文學理論科學性的歷史性是指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科學的理解不同從而使對文學理論科學性的認識也產生不同。文學理論是一種關于話語的表述,對歷史話語也要進行研究,因此也可以稱文學理論為歷史的理論。文學理論的科學性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形成的,也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考察和研究外國文學理論的過程中要時刻注重文學理論科學性的歷史性因素,這樣才能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準確。專家學者認為研究內容以及科學的定義是決定學科及理論科學性的兩個重要因素。文學學科是把文學的結構、語言、形式等作為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狹義上來看文學似乎不屬于科學領域,然而從廣義上來看,科學可以指的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那么文學就包括在內了。現如今我們所說的外國文學理論的科學性是撇開科學的定義以外所得出的科學結論,第一,盡管稱之為科學但其研究也許并不科學,常常出現片面真理的現象;第二,文學理論的非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主觀主義方面,很多個人批判的文章都體現了個人印象式的主觀想法,外國文學理論的科學性是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的;第三,注重科學性不代表否認其他特性,需要科學性與其他特性能夠協調統一、相互影響和補充,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外國文學理論科學性的發展。
但是,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被西方一些抱有極端態度和思想的科學及人文主義者給割裂和肢解了。科學主義者把文學看作是一種物理的、生理的現象,更加注重文學的真實性,試圖找到其中的客觀規律,而人文主義者注重的是社會中生存的人,想要研究文學理論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雙方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過分強調自身的方法論特點,使文學理論的研究未步入正軌。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文學理論是一種客觀的科學,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將分析說明以及理解體驗等方法進行綜合運用,這樣才能使文學理論更具科學性。
3總結
綜上所述,外國文學理論的科學性是具有彈性和歷史性兩大特征的,通過對彈性表現和成因以及歷史性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外國文學理論科學性的特征,從而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終使外國文學理論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張頌華單位:普洱學院中文系